蔡英鵬
摘 要:小學階段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要以高度的專業能力與職業道德對學生進行高效的基礎教育教學,從而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隨著人們對小學階段教育教學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教師應該明確自身對于學生知識學習與人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將自身職業素養培養作為當下教學工作的發展目標,保證學生的高效學習與快速發展。
關鍵詞:小學階段;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對策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向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一要求不僅作為保證教師綜合素養顯著提高的前提條件,同時也是保證學生高效學習與發展的重要基礎組成部分。因此,文章將通過淺談小學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對策,為小學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升提供優化策略和參考意見。這一工作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學生對優質教育教學的需求,同時能夠滿足教師全面提升自己的職業需求,從而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促進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進步。
一、 存在的問題
(一)價值觀模糊
細觀如今的小學教育教師工作,不難發現其存在價值觀模糊的問題,這一詬病嚴重阻礙著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處在快速發展的環境背景下,網絡信息化不斷快速發展。然而小學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因受到多方面思想的影響,導致自身的價值觀逐漸模糊,部分教師在尚不完全明確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現實意義的前提下機械地完成教學任務,導致教學效果直線下降,自身的職業能力也長期得不到提升。在社會層面,近年來家長對現代化先進技術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存在著迫切需求,同時對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出了高要求。但是由于部分教師沒有樹立正確的教師價值觀,進而影響其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職業素養,造成教師能力跟不上學生日益增長的成長進步需求,阻礙了小學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同時,受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教師忽視了主動提升自身的思想認知高度,在工作過程中不能夠潔身自好,將自身利益摻雜到教學工作中,嚴重違反了教師的職業道德,更褻瀆了教育工作的性質。例如,某些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收取家長紅包,對相應學生進行特殊照顧等問題,嚴重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平等健康和諧發展。因此,對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來說,如果部分教師仍然不以正確高尚的思想認知參與到教育工作中、繼續忽視提高自身職業道德,導致價值觀模糊的問題長存于教育現狀中,那么小學教育教學工作很難得到穩定發展。
(二)敬業精神弱化
過去在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格外重視自身教學工作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能夠心無旁騖地投身教育事業,保證教學工作的專一性,進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然而隨著快速發展的信息環境,如今的教育從業者越來越受社會風氣及不良思想的影響,導致恪盡職守嚴格落實教育教學任務的教師越來越少,不難發現近些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以利益為主落實教學的現象。尤其是部分教師對待教學工作時過分重視利益與金錢的回報。在教學時,選擇性的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也缺少責任心和職業道德感,忽視了課后時間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輔導,這一系列敬業精神弱化產生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充分學習掌握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另外,部分教師過于計較個人得失,以一種不平和的心態投入教學工作。這是一種對學生不負責,對自己也不負責任的工作態度。教師若沒有一個正確的職業精神,不僅不利于自身的教學工作的效果,還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和價值觀形成。還有的教師在工作時不能將私事與工作分離,有些缺乏敬業精神的教師因處理私事而未及時到崗到位,甚至有部分教師長期存在遲到早退的問題。縱觀當今小學教育現狀,經常出現教學一線教師隔三岔五請假、無故曠工等問題。每一位有教學任務的教師都應該落實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幫助學生全面地掌握知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知識理論體系,這樣學生才能夠在知識方面提升成績,在思想方面受到良好的熏陶,這也是家長對現代化小學教學系統的要求。教師應當明確自身定位,及時優化完善自身未達標的地方,從而杜絕敬業精神弱化的產生,保證教育工作的高效開展。
(三)創新精神不足
現階段的小學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不能夠以高度的創新精神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仍使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導致教學工作的開展長期一籌莫展。小學教育教學階段中,無論是學校教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對教學創新有足夠的重視,如今國家提倡培養創新型人才,而培養創新型人才首先需要作為引導者的教師要有充足的創新精神。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不在教學的過程中追求高效創新,喪失了職業的創新精神,嚴重阻礙了教學創新,國家在對教師的考核過程中,要求教師應作為教育教學的創新者,只有教師本著創新的目的,學生才會有學習熱情,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能動性才會提高學習效率。現在這樣日新月異的環境背景下,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形式化、刻板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創新能力。創新精神是保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完成學校發展創新的必要條件。如今的小學教學成效不盡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沒有明確這一精神的重要意義,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貫徹創新精神,導致如今的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沒有什么區別,教育不能與時俱進的發展,使其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和質疑。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重視自身的創新精神培養,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先進性,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促進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高效發展。
二、 建設對策
(一)強化綜合素養
處在這樣的社會現狀中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因此對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越來越高的要求下,教師應重視強化綜合素養,讓自己通過對職業道德的建設使自己達到一個合格出色的教師要求,同時為自己教育職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該首先從加強理論知識和強化職業修養著手,要保證職業素養的綜合性與全面性。在強化了職業修養的基礎上,教師應當明確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會對教學不斷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要了解相關文件政策,豐富自身的理論認知,滿足職業道德建設的理論基礎要求,為綜合素養的完善充當促進劑。在職業修養強化的要求下,教師應該重視對自身進行嚴格要求,從而能夠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在教學時,教師應該以嚴于律己的高度思想認知參與到教學工作中,從而能夠為自身的教學工作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為綜合素養的培養提升奠定行為習慣基礎。教師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強化自身的理論知識與加強自身的職業修養,能夠有效滿足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礎要求,從而能夠為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自身綜合素養的強化,保證長期以高度的思想認知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促進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