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關鍵詞:鄉村振興;問題;建議
自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經濟收入翻了幾番,人民過上了好日子,這是作為良好開端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則是根本上解決中國“三農”問題的創新性舉措,更是黨在基層發揮堡壘性重要作用的基礎,又是新型時期對“三農”的新的挑戰部署。為了進一步快速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為三農服務,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就要對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合理化的建設性意見。
1.務農為主,打工為輔。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鄉村大多沿襲傳統思想,尤其山村或者偏遠地區,平時務農,閑時外出打工補貼家用,也過得較為安閑自在。
2.農業產業結構簡單,規模甚微。根據地方適宜條件種植某種農作物,比較單一,缺乏品種搭配或者產業結構調整,即便有的稍作改變,規模很是一般,不成氣候。
3.意識淺薄,基層經驗不足。農民創新意識淺薄,安于現狀,地方工作基層經驗少,諸多頭緒較亂,對于基層工作經驗不足,以致工作難以取得成效。
4.缺乏鄉村振興人才,資源浪費嚴重。由于諸多青年外出打工創業,村里主要以老少婦孺為主,顯然鄉村振興工作嚴重缺乏人才,繼而地方資源未能及時充分利用開發,造成無端浪費,甚為可惜。
1.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因地制宜。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其獨特資源和地方天然優勢,帶動地方經濟發展項目,包括特色農業以及地方旅游業以及農家樂或者綠色農產品等等。
2.改善農村有關基礎設施,便于發展特色農業。大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設備以及農村相關條件,逐漸縮短與城鎮差距,增加農民幸福感,留住人才。創新農業結構調整,為特色農業發展提供充足保障。如深水井的挖掘,灌溉設施的整合以及田間路的修建等。
3.創新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積極調整農產業結構,利用互聯網與外界取得密切聯系,為農村大力發展農業經濟出謀劃策。據地方氣候等因素影響可多種植物種養,調整農業種養殖結構。可發展有機農業或者形成高效農業產業鏈。以便增加農民收入,為振興鄉村經濟奠定堅實的基礎。
4.鼓勵回鄉創業,帶動當地經濟、人才發展建設。地方政府可出相關優惠政策,鼓勵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帶動家鄉地方經濟建設,發展地方特色經濟或者當地特色農業加工或者深加工等等。如家鄉產茶或者水果,可以深加工為茶飲料以及等級茶,或者水果醬以及罐頭等不同產品帶動經濟發展。
5.定期開展培訓和交流會。農民農業培訓班,增強農民致富意識和經驗交流,尤其成功人士和致富能手座談會的開展。傳播新知識、新風尚,崇尚節約,改善民風,建立快速致富意識。
6.注重生態建設。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落實運用,發展鄉村經濟更注重生態環境建設,提倡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環境衛生的廁所革命等等。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黨提出的又一個切合現階段發展狀況的目標,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對于發展農村經濟起著決定性作用。振興農村經濟是我國目前實現全民脫貧的重要途徑。根據實際情況,現實客觀發展當地農村產業,以“一村一品”帶動鄉村產業經濟的良性循環,為切實保障政策的落實以及真正的致富采取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發展文化建設、生態振興以及環境的生態平衡,逐步實現文明、富強,是實現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體現,為我國實現偉大復興邁出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