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莎 黃靜 周彥清
體育是增強幼兒體質的重要手段。《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每天戶外活動不少于兩小時,強調了幼兒體育運動的價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幼兒園立足幼兒發展需求,利用室內空間探索特色室內體育課程。作為室外體育活動的有益補充,課程提升了幼兒的體育運動水平,使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合理規劃,提升空間利用率
園所根據室內場地的特性及實際情況,在不影響各功能室及公共通道使用的基礎上,結合幼兒動作發展需要設置了攀爬區、投擲區、平衡區、跳躍區等,滿足幼兒的鍛煉需求。在空間較小、物品擺放相對固定的班級門廳和衣帽間,開展投擲、縱跳、力量練習;在空間較大的活動室,開展跨跳、翻滾、鉆爬等運動;在空曠、狹長的走廊,開展跑跳、追躲運動;在睡眠室,利用床鋪進行手臂支撐、平衡活動。
為更好地發揮環境的作用,園所通過增加懸掛物、粘貼圖標等改造室內頂面、地面環境,將單一空間拓展為三維空間。看到標識,幼兒能自發運動并不斷創造出新玩法。沿著地面上的直線、曲線,他們張開手臂踮起腳尖走、頭頂沙包走;在兩條平行線上,他們雙手撐地沿平行線進行支撐走、立定跳遠。幼兒依次沿圖標展開活動,也保障了活動的有序性。
豐富課程形式,滿足發展需要
按照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和內容的不同,園所將室內體育課程分為室內操、室內區域體育游戲、室內體育集體游戲、室內體育集體教學、室內自主體育游戲及室內綜合體育活動。在區域體育游戲和自主體育游戲中,教師將自主權還給幼兒,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設計游戲情境、決定游戲玩法。當幼兒出現共性問題、某些動作不夠熟練時,教師要在集體教學中協助解決。
沒有變化的活動會讓幼兒失去興趣。園所在研發室內游戲時增加了室內體育集體游戲,這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設計的系列游戲,并將游戲進行了難度升級,目的在于幫助幼兒熟練掌握動作,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依據年齡特點,設計組織形式
幼兒記憶力發展有以下特點:以無意記憶為主,運用機械記憶多但意義記憶效果好,形象記憶效果優于詞匯記憶。在開展室內體育活動時,教師對小班幼兒和中班幼兒不多解釋動作練習的原理,通過動作示范、兒歌口令等幫助他們記住動作順序;大班幼兒理解力較強,教師會清楚地闡明動作完成的目的和意義,使幼兒通過意義記憶進行識記。
小班幼兒和中班幼兒注意廣度較窄,體育活動動作簡單,情景設置中角色數量也不宜過多,主要通過外在刺激引發他們對活動的關注,如響亮的聲音、鮮艷的顏色、有節奏的拍擊等。大班幼兒注意廣度變寬,動作學習調整為組合式,在情景設置中增加角色,用更多事物或形式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如有趣的輔材、合作游戲、競賽游戲等。
創設游戲情境,促進身心發展
園所傳承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文化,培養幼兒愛祖國、愛航空、愛航天、愛北航的“四愛精神”。航空航天文化貫穿于課程內容,室內體育活動也不例外,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也在精神層面給予幼兒力量。
“小小飛行員”“飛機本領大”“宇宙穿梭”“太空探險”等游戲情境激發了幼兒的參與熱情。在親身感受飛行員和宇航員不畏險阻、不懼失敗等精神后,幼兒內心萌生出對飛行員、宇航員的崇敬,以更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投入日常生活。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