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瑛
數據匯聚和呈現方式的智能化,僅僅為教學分析提供了便利,但深度挖掘數據價值才是目的。學校利用大數據,精準鎖定教學內容,引導教師聚焦教學重點、難點、堵點,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做到精準施教;及時進行教學質量預警,精準指導學業情況較薄弱班級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精準推動學校的扁平化管理。
創立于1994年的南昌市外國語學校,是一所年輕而富有朝氣的學校,也是一所主動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勇于開風氣之先的學校。憑借優異的教育教學成果,學校于2005年11月被教育部批準為“具有高校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學校”。2017年3月,學校發展踏上新征程,占地面積127畝的南昌市外國語學校九龍湖高中正式投入使用,學校以新校區搬遷為契機,大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依托教育省域網建設,借助千兆進校、百兆進班,實現了校園辦公網絡、廣播網絡、班班通網絡、監控網絡的全覆蓋。全新的硬件投入,催生了學校深度變革的新動力,賦能教育教學管理迭代升級。
智慧校園創新教學方式:從智能化匯聚到精準化分析
信息化平臺提升教學數據的匯聚效率。學校初、高中六個年級常態化運用智學網進行“練、測、考”,實現了信息收集、數據整理、報告出具的即時化、一體化、智能化,徹底告別傳統的人工采集、輸入數據的方式。平臺生成的報告以知識圖譜形式呈現出教師需要關注的知識點,其中紅色區域表示學生掌握薄弱的知識點,黃色區域表示掌握較薄弱的知識點,綠色表示已掌握知識點,直觀呈現學生在“練、測、考”中暴露的問題;以動態曲線圖的形式呈現一段時間內各班級、各科目考試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平均分數等波動情況,以雷達圖展示各班級學科均衡度,系統生成的學生個人報告,可直觀展示出偏科人數較多的學科和班級。
深入開展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分析。數據匯聚和呈現方式的智能化,僅僅為教學分析提供了便利,但深度挖掘數據價值才是目的,基于此,學校成立了大數據教研中心。明確功能定位,健全組織架構,在報告生成三天之內,由分管副校長召集教務處、年級組、教研組共同解讀報告,精準鎖定教學內容,引導教師聚焦教學重點、難點、堵點,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做到精準施教,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及時進行教學質量預警,精準指導學業情況較薄弱班級教師改進教學方法,調整課堂教學容量,提升教學效率;精準推動學校的扁平化管理,學校教學管理部門與年級組、教研組共同分析各年級、各學科的情況,提升了備、教、改、輔、研、管的精準性,通過實時變化的過程性數據信息及分析報告,幫助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準確掌握教學情況的變化,對異常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分析、監管、督促,進而制定及實施落地性指導或解決方案,極大地提升了管理效能。
智慧校園改變學習模式:從共性化達標到個性化提升
清單化管理確保共性化達標。基于平臺生成的數據,學校大數據教研中心組織各年級組、各教研組開展教研分析,指導各年級的學科備課組依據教研分析結果,匯聚形成對應年級學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清單,并及時發放給師生。隨后調動學科備課組的集體力量,借助江西教育資源網題庫,針對共性問題清單,命制相應的試題,由平臺生成試卷后,學科備課組統一印制分發給對應班級學生進行訓練。訓練完成后,對答題卡進行掃描,教師進行網上批閱,同時后臺時時開展數據采集、分析。教師在對數據進行精準分析后,根據學情再次對任教班級暴露出的問題進行歸類處理,遴選出共性問題,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解決相應問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實現對共性問題清單的銷號管理。
“雙線并行”達成個性化提升。學校引入智慧作業平臺,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學生日常紙質作業中,在不增加教師教學工作量、不改變學生學習習慣的前提下,動態采集學生過程性數據,即時生成學生專屬錯題本和“舉一反三”題集,為學生的精準學習提供個性化指導方案,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業評價體系。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登錄“贛教云平臺”個人賬戶,學習平臺將針對其現存學習問題推送視頻微課,通過這樣的方式高效、精準地解決問題,避免學生進行重復訓練,減輕學生學習壓力。此外,有“沉浸式體驗學習”需求的學生還可以通過線上預約的方式,利用線下自主學習的時間,在VR教室直觀感受、深度感知、破解難點、化解疑惑,強化自己的三維空間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理解力、鑒賞力和應用力。
智慧校園拓展育人平臺:從即時化管理到交互化溝通
利用智慧班牌落實即時化管理。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由南昌市教育局統一裝備的智慧班牌,成為了學校即時化管理的利器。學校所有行政班教室、走班教室均安裝了智慧班牌。這是在江西使用新教材、啟動新課程、迎接新高考之前,主動有效應對新挑戰的解決方案及特色應用,可以充分滿足新高考選課走班的迫切需要。智慧班牌的啟用,可以高效地完成學校任課教師與在校學生考勤信息的采集,即時實現走班教師與選課學生的課堂人臉考勤,便于學校管理者了解考勤信息。學生只需在全校任意一塊智慧班牌前完成刷臉動作,就能迅速準確地查詢到其選課走班對應的上課教室。由于實現了與南昌市新高考走班排課系統的無縫對接,智慧班牌可根據課程的性質自動切換行政班上課模式與走班上課模式,因此,學校每一位學生都可以便捷地實時查詢同步課表。智慧班牌的使用,還為即時化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提供了應用場景,教師可以直接登錄電子班牌,對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給予及時評價,后臺信息可以同步推送給學校及家長,學生可刷臉登錄智慧班牌,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評價,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借助智慧班牌提升交互式育人成效。智慧班牌是智慧校園中智能交互班級終端,是云網端的一部分,也是屬于學生自己的終端,是教室的第二塊屏。學校以智慧班牌為育人平臺,切實有效提升育人的實效。學校借助智慧班牌,創新評價工具,利用大數據,積極探索學校各年級教育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學校利用智慧班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每周滾動展播更新“最美人物,最美瞬間”事跡,展示學校優秀教師、優秀學生風采及所獲得的各項榮譽獎項。學校整合學生在德智體美勞方面的表現數據,留存學生成長每一個美好的瞬間,初步構建并不斷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增加教育評價的維度,豐富評價手段。智慧班牌還充當了家校互動的橋梁,平臺會將學生的到課考勤情況,自動推送給家長,讓家長隨時了解學生上課狀態。家長、學生可以在班牌留言,實現家?;?,有效化解了校園內手機管理的困擾。
智慧校園賦能教育教學管理。智慧校園建設,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入融合,提升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學生信息素養,推動優質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充分彰顯教育信息化對學校教育現代化的支撐作用。今年,我們計劃在“一臉通行校園、跨校區做教研、匯數據促管理、以智能增效率”的目標上持續發力;今后,我們將響應“低碳、節能、減排”的號召,結合“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在廣大師生心中根植環保理念,建立“碳賬戶”,通過綠色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手段構建符合學校校情的智能化現代教育教學體系,建設低碳節能的綠色數據管理中心,打造智慧校園的升級版,推動智慧校園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