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教師有信仰,教育有力量;教師有擔當,國家有希望。在史家教育中,我們為每一位志在成為“大先生”的集團教師拓展成長空間,特別是倡導“好教師就是好教育”,推動基于真實育人情境的教師專業發展,進而推動領袖教師聚合追隨者實現基于專業共同體的伙伴成長,整體打造“動力群”多樣、“群動力”豐富的優秀教師集群發展態勢。
在學校治理體系構建中,我們基于“分布式領導”“參與式領導”“平行領導”相關理念,變“管理”為“治理”,進行“教師領導型治理結構”的實踐探索,充分喚醒教師在改革中的主體作用,為課堂變革提供治理支撐。“教師領導型治理結構”的核心要義是通過治理結構的調整實現權力關系的重構,其主體路徑是構建教師專業共同體,其顯著標志為“領袖教師”的不斷涌現。在這一治理框架下,教師的變革動力被極大激發,集團的發展動能也實現順利轉化,從外部行政命令推動轉為內部力量驅動。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充分發揮教師的領導作用,探索實施以“班級社區”為基本單元的學校治理新體系。集團搭建了每天19:30定時進行的“班級社區”分享交流空間,為各校區6個年級149個班級組建了29個班級社區平臺,讓不同年級學生跨越年級邊界進行線上交流。每個班級社區由黨員教師為先鋒帶領各學科教師團隊進駐,對孩子們的學習感受進行實時反饋與在線評價。在“班級社區”建設過程中,我們所倡導的“教師領導型治理結構”逐漸從理念走向實踐、從戰略走向落地。
“班級社區”為教師權力關系重構提供了契機。“治理”注重扁平化,強調上下互動的過程。“班級社區”建設則是一次打破垂直邊界、促使管理重心下移的管理實踐。例如,我們為每個班級社區配備一位行政領導,其角色在于服務而非管理。每個班級社區的行政領導以教師身份深度參與學生學習交流,并定期梳理與綜述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形式、學習收獲、教師的評價方式等。在此過程中,行政領導服務于學生發展、服務于教師成長。老師們則成為教育教學真正的發起者與組織者。在行政領導的協助下,老師們將疫情期間的育人成果不斷總結與固化,并形成了成果專題。
“班級社區”為領袖教師培養開辟了通道。在史家教育中,領袖教師更多的是一種專業身份,能夠以自身的專業優勢引領周邊教師共同成長。在“班級社區”建設過程中,每個班級社區的組長教師都可以視為一位領袖教師。29個班級社區涌現出29位領袖教師,他們帶領老師們研究學情、制訂計劃、調整方案、上傳下達、反饋信息,保障班級社區的有效運轉。每天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習真正發生。同時,領袖教師定期在集團校務會中積極傳達一線教師聲音,為學校治理結構調整提供最為鮮活的實踐依據。
“班級社區”為教師共同體建設創設了平臺。“班級社區”的有效運行依賴于其背后的“教師社群”的專業支撐。每個“教師社群”都秉承“給成長無限可能”的課程理念,為學生成長提供資源支持與專業引導。這個共享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使得每個“教師社群”成長為“教師共同體”,而區別于“一群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們“互為領袖、互相追隨”,在“班級社區”這個真實的工作場景中向實踐學習、向同伴學習、向學生學習,獲得了真實的職業成長,實現著“把小學辦成教師成長的大學”的史家教師發展愿景。
“班級社區”呈現出集團教師發展的特殊寫照,內蘊著史家隊伍建設的共同精神。在一個個鮮活的教育現場中,我們給領袖教師賦權、為全體教師增能,一種“多元群動、和諧共治”的教師發展樣態正在史家教育中全面生發。史家教師正聚力成為一個基于卻超于專業自我的優秀教師集合,每一個集群因子都在為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而傾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