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占軍
當前,雖然教育均衡發展的力度有所增強,但是城鄉教育差距仍然很大,教學設施設備、生源質量、師資配備、家庭教育等問題仍是鄉村教育質量提升的主要障礙。全面提升農村中學教育質量,尤其是農村薄弱中學的教育質量,要轉變思路。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中學,2012年根據布局調整,四所中學合并,最遠招生輻射半徑80多公里?,F有24個教學班,在校生1200余人,教師110人。合并初期,學校硬件條件不達標,教師之間不能很好地融合到一起,人際關系緊張,工作被動消極。學校教育質量低下,家長不滿意,社會反響極差。2015年,學校組建新的領導班子,經過幾年的努力,教育水平逐年提高,成為全縣內農村中學的排頭兵。
構建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核心
文化是學校的軟實力,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學校師生共同成長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是一種可持續的教育力量。打造好的、催人奮進的學校文化,實施文化立校、文化興校、文化強校的策略,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核心。
學校努力營造“和諧向上”的“擔當文化”,注重挖掘“擔當文化”的內涵,讓激情向上的“擔當”精神文化,引領學校不斷發展,讓“擔當”潤澤每一位藍中人。本著繼承和發展的原則,學校確定了2.0版本的學校文化建設方案:辦學理念“為每一名孩子的美好未來奠基”,辦學愿景“青出于藍勝于藍”,學校精神“和諧向上,自強擔當”。圍繞“辦學設備齊備、校園環境優美、教育管理精細、教學成績優異、師生關系和諧、辦學特色明顯、區域影響廣泛”的辦學目標和“心理健康、體格健全、心靈高尚、會學習、會生活、知感恩、有擔當的合格中學生”的教育培養目標,公開征集?;?、校歌、校色、校旗等,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學校文化建設,使學校文化底蘊擁有更深的內涵和更美的教育意義。打造“用制度規范人、用評價激勵人、用愛心溫暖人、用公平凝聚人,用培訓提升人、用表率帶動人”的管理文化。
豐富課程建設,是提升教育質量的根本
初中教育絕不是為了學生的某一次重要考試,而是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規劃構建豐富多彩課程體系,以課程為引領,激發學生個性潛能,夯實、拓寬學生發展根基,才能在高中完美起跳。基于此,學校實施“課程立?!睉鹇裕匦聵嫿苏n程體系,繪制了具有農村特色的“課程圖譜”。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制定學校課程的標準,開設30余種供學生自主選擇的社團課程,彰顯學生個性。
健全有效的德育管理體系,是提升教育質量的保障
幾年來,我們始終堅守 “愛的教育 鐵的紀律”的德育管理理念。用“愛的教育”喚醒學生,疏導思想,教育學生應該怎么做;用“鐵的紀律”保護學生,堵塞行為,告訴學生不能去做什么。學校注重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細微事抓起,從具體事做起,讓良好習慣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愛的教育”還體現在要特別關注建檔立卡學生、留守兒童,關愛單親家庭孩子。我們采取教師“一幫一”“一幫五”等方式,師生結對幫扶,建立幫扶生檔案。教師從生活、學習、心理和情感等各方面加強關注,用真情彌補學生情感缺失,讓孩子們安心讀書。
教師素質的提高,是提升教育質量的基石
教師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第一生產力。加強教師師德培養,樹立“教好課就是最大師德”的理念,增強教師主動成長、自我培養、自我反思的內驅動力;樹立優秀典型,宣揚先進人物,在廣大教師中弘揚教育發展的正能量,培樹更多更好的“四有”教師。實施青藍工程,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使教師隊伍達到老帶新、新促老、共提高的目標;抓住青年教師成長的黃金時期,為新上崗教師、特崗教師做專題業務培訓,幫助他們設計成長規劃,為他們發展成長蓄勢;“京津冀教育共同體十校聯盟”開展三年來,通過教學研討、同課異構、教研培訓等活動,有效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