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元

摘要:采用問卷法,以廣東省廣州市某小學487名三至六年級小學生為研究對象,考察小學生社會責任心的特點及其與參與班級管理經歷間的關系。結果發現:(1)三年級學生的社會責任心總分顯著低于其他幾個年級。(2)在“擔任過班級職務”的學生中,女生的社會責任心要高于男生,而在“從未擔任過班級職務”的學生中,社會責任心分數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3)在參與班級管理經歷的不同維度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得分差異顯著,正在或曾經擔任班級職務的學生社會責任心分數均高于從未擔任過班級職務的學生。(4)學生感知到的老師和同學對其擔任職務的重視度,職位對班級的重要性,職位對責任心的要求,職位的工作量,在職位上有勝任感等,都與社會責任心水平呈正相關。研究結果說明,班級管理過程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心的機會和資源,教師可以利用班級職務的一些積極因素來促進學生社會責任心的發展。
關鍵詞:社會責任心;班級管理;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2684(2021)22-0015-04
一、引言
2020年春節前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在這全民抗疫的艱難的一年中,我們深切地體會到了社會責任心的可貴。不管是挺身而出的抗疫工作者,緊急復工生產醫療物資的企業,還是積極響應抗疫要求的人民群眾,都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擔起自己的一份責任。李雪[1]將社會責任心定義為個體對其所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如國家、社會、環境、學校、家庭、社區等)的責任承擔程度的體現。社會責任心對于個體的社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家庭的穩定、社會的公平公正乃至全球生態可持續發展都是必要的保障[2-4]。因此,如何培養和提升個體的社會責任心水平,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關注的重點議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列入教育戰略主題。
小學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心的重要階段,根據皮亞杰的道德發展理論,小學階段的學生逐漸從他律道德階段向自律道德階段發展,低年級的學生把權威確定的規則看作是絕對的、不可更改的,表現出對規則的絕對尊重和順從。中高年級的學生,逐漸從他律道德階段轉變為自律道德階段,通過內化家庭、學校、社會的規則要求,學會對自己、他人、集體負責,形成責任心和道德感。學校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學校的管理、團隊文化、集體活動都是兒童社會責任心發展的資源。當前學校對社會責任心的培養策略有與具體學科相結合的,比如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顧及他人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社會責任心,在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5-6];也有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志愿者活動的[7];還有結合學校和班級管理組織工作,通過讓學生在學校和班級的日常管理中承擔職責來培養社會責任心[8-9]。
學生參與班級管理事務,通過擔當班干部、為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發聲、與同學互幫互助等過程,感受到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責任和擔當[10-11]。已有學者提出應該讓學生在學校和班級的日常管理中承擔責任,讓他們來共同管理學校,培養他們的集體責任意識[8-9]。
參與班級管理是否與小學生的社會責任心相聯系?尚未有研究直接考察這一問題。小學階段是社會責任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兒童開始進入學校,內化班級規則,形成責任意識,并努力踐行責任行為。因此,探索學校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有哪些可用的資源能夠促進小學生社會責任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社會責任心的特點,考察小學階段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事務中的學生是否有較高的社會責任心水平,以及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小學生參與班級事務中的責任感。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廣東省廣州市區一所普通小學的三到六年級學生為被試,每個年級隨機抽取三個班,每班40人左右,總共446人(Mage =9.72,SD = 1.14)。其中,三年級學生127名,四年級學生109名,五年級學生119名,六年級學生91名;男生236名,女生210名。采用問卷調查法,被試在電腦室通過問卷星填寫問卷,測評時間40分鐘。共發放487份問卷,回收446份,回收率為92%。
(二)研究工具
1. 班級職務評分問卷
根據該校的日常管理情況,將常用的班級職位分為16種。通過對教師和學生訪談,評估班級職務的重要性、參與度、任務頻率和數量、價值感等因素對學生責任心和積極性的影響。在訪談的基礎上,設計班級職務評分問卷,調查被試所擔任的職位,并在五點量表上對該職務的重要性、任務頻率和數量、所獲得的價值感等方面進行評價。
2. 社會責任心問卷
采用李雪[1]編制的中學生社會責任心問卷(MSSR),該問卷根據社會責任認識、社會責任情感、社會責任行為三個維度以及各維度所包含的共9個因素測量了中學生的社會責任心水平,涉及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的情境,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通過預測和訪談,依據小學生的言語理解水平和對社會責任心的認知程度,對個別條目做了修訂,刪去了“獨立性”因素的四道題目,以符合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修訂后的問卷共28道題目,采用五點計分,1~5分別表示完全不符合、比較不符合、不確定、比較符合、完全符合。其中6道題目為反向計分。總分越高,代表個體的社會責任心水平越高。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5。
三、結果
(一)不同年級小學生在社會責任心上的差異
在年級差異方面,三年級學生的社會責任心總分顯著低于其他幾個年級的(F總分=4.27,p<0.05),其他幾個年級學生差異不顯著。具體來看,在認知維度和情感維度上,三年級學生顯著低于其他幾個年級的(F認知=6.10,p<0.05;F情感=3.32,p<0.05),在行為維度上,幾個年級學生差異不顯著(F行為=1.30,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