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艷
摘 要:隨著幼兒園主題探究活動的深入,社區資源成為主題活動開展的資源寶庫,特別是社區文化資源能為主題活動的生成與拓展提供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取之不盡的文化源泉。在實踐中,依托社區資源背景,通過豐富的體驗與探究活動,有效地提升幼兒的探究興趣,生成多樣的探究活動,能使幼兒教育獲得深度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社區文化資源;主題探究活動;價值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2-0098-0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對此,在主題探究活動中,可充分利用幼兒園的地理優勢,盡可能地多帶幼兒外出體驗。本園地處熱鬧的松柏社區,不遠處就是市文化藝術中心。該藝術中心是個大型的文體休閑中心,擁有多個場館,蘊含著豐富的科教、商業和藝術文化資源。幼兒通過在這里參觀、欣賞、游玩等,自然拓展生成多個有價值的探究活動,從而深化主題探究活動,獲得多方面發展。
一、利用科教文化資源,為生成活動積累經驗
文化藝術中心里有市圖書館、科技館、美術館、球館、游泳館等,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圖書、運動、科技等文化資源,成為開展主題探究活動的“第二課堂”。主題探究活動可引領家長帶幼兒走入場館,體驗不同的科教文體活動,為深入探究、生成活動積累經驗。
(1)圖書文化資源。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內有豐富的藏書,成為教師、家長們學習閱讀、查閱資料的好去處。館內的少兒閱覽室場地寬敞、書類齊全、環境溫馨,適合親子閱讀,經常組織家長帶孩子進行專題閱讀。活動開始,家長帶孩子一起翻閱圖書、搜索資料,然后把書借出來與全班小朋友一起分享。活動中,孩子們的求知欲望增強,閱讀中會產生許多“為什么”,帶著這些問題來到圖書館,更詳細地搜索查閱資料。在一次次的答疑解惑中,幼兒充分體驗了閱讀的奧妙,在拓展知識經驗的同時也與書成為了好朋友。
(2)科技文化資源。到科技館“玩科學”,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那些充滿魅力的小游戲讓大家在玩中感受科學的趣味與神奇。班上有幾個幼兒對恐龍的興趣很濃,恰逢科技館開展“走近侏羅紀”活動。參觀恐龍模型、了解不同恐龍的骨骼結構、觀看生動的4D動態電影等活動,讓幼兒深入了解恐龍生存的時代。這些身臨其境的體驗活動讓恐龍迷們著實過了一把癮,將他們對恐龍的迷戀推向了更高的探索層面,同時也帶動了別的小朋友對恐龍和其他動物的關注,生成了“恐龍王國”“動物世界”主題探究活動。
(3)體育文化資源。文化藝術中心內有游泳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等。在“我們愛運動”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到各個運動館現場觀看、參與運動,有加油助威、有現場寫生等活動,還自發生成了統計活動“運動一家人”,記錄全家人參與的和最愛的運動。很多孩子對輪滑很感興趣,中心廣場內有一個平整的大場地適合孩子們奔跑、輪滑,大家熱情高漲地生成了“輪滑樂”活動。小伙伴們開心地在家長的帶動下玩著各種輪滑游戲,體驗運動的快樂。
這些有趣又有意義的活動,延伸了教育課堂,豐富了主題活動的內容與形式,調動了幼兒與家長參加主題探究活動的積極性,更在互動中增進情感、拓展視野、提升經驗,并生成新活動,引發深入探究。
二、巧用商業文化資源,為生成活動提供素材
實踐中可以發現,依托文化藝術中心這一強大的社區文化資源,教師可以時刻擁有主題探究的拓展源泉。中心地下廣場附設有美食店、超市、商場等,這些商業文化資源看似商業氣息太重不適合幼兒,卻隱含著豐富的素材源泉,能催生出多樣拓展創意。
(1)超市開心購。孩子們閱讀《去超市》繪本時,對書中按“清單”在超市選購的情節很感興趣,教師與家長一起帶孩子到文化中心內的超市進行體驗。在超市里,孩子們發現貨架上貨品擺放的規律,于是現場生成了統計活動,分小組統計貨架上的物品。家長帶一組孩子購物時發現有的孩子觀察能力特強,就與教師商量策劃下周末開展“超市尋寶”活動。教師發給每組幼兒一張“尋寶圖”,讓孩子們根據圖紙找到“寶貝”。“尋寶”過程中,大家相互合作,討論最佳路線并細心尋找,最終獲得成功。在“蔬菜營養多”“好吃的水果”主題活動中,超市里的生鮮區自然成為最佳的課堂,孩子們通過現場觀察認識了多種蔬菜水果,又通過稱重、付款了解買菜的過程,生成了科學活動“誰輕誰重”;還對蔬菜水果的保鮮措施產生新的興趣,生成了一系列科學小實驗探究活動。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
(2)美食歡樂享。在“好吃的中國菜”主題活動中,孩子們了解了中國的美食文化。在美食廣場,大家品嘗各種美食并對色、香、味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同時,文化中心內多元化的餐廳也讓大家了解了西方的美食文化。家長組織“真好吃”假日活動,孩子們依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美食,再通過小組介紹、共同分享的形式將美食品嘗會推向高潮。在之后的主題游戲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將經驗遷移到游戲中,在食材搭配、擺盤裝飾、服務方面都有創新,還生成了“好吃看得見——手繪菜單”評選等主題活動,將色、香、味的美食文化充分融入主題探究游戲,獲得多元發展。
(3)服飾搭配美。服裝搭配看似與孩子們年紀不符,但這一主題內容正是孩子們在商場中自己生成的。文化中心地下廣場內有一排服飾店,一次從超市活動出來,正遇到商店促銷,有模特現場展示服裝搭配技巧。幼兒居然看入迷了,回來后也要這么玩。為了支持他們的玩法,教師又特地帶孩子們到不同的店里觀察不同的服裝。結果,有的開服裝店,探究服裝的類別、布料材質等;有的當服裝設計師,專門設計服裝或為客人提供搭配服務;幾個小女生還從服裝延伸到首飾。幼兒生成了系列主題游戲,興致盎然地玩了一學期。
素材與經驗觸發靈感,在創意的碰撞中,生成活動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之事。這,才是真正來自于幼兒、得益于幼兒的主題探究生成活動。
三、善用藝術文化資源,為生成活動深化內涵
(1)閩南文化資源。文化藝術中心最具特色的當屬“閩南神韻”劇場資源,經常有閩南劇表演和幼兒喜歡的童話劇表演。通過假日小隊,教師與家長一起帶領孩子走進這藝術的殿堂,走近民俗文化活動,接受閩南文化藝術熏陶。幼兒在感受美的同時對藝術產生向往,提高藝術修養的同時更提升主題活動的內涵。在主題探究活動中,教師發現確如專家所說,幼兒在賞識美的同時對美的表現力也更強了,生成的活動富有創意與內涵。如“逗陣來泡茶”“鬧新春”“阿嫲愛聽戲”等活動以幼兒獨特的視角詮釋閩南文化。
(2)美術文化資源。文化藝術中心內的美術館雖不是少兒美術館,但也會經常組織一些適合幼兒欣賞的展覽,特別是市、區級的少兒美術作品比賽后,常會將作品展示在美術館內。如“美麗思明 共同締造”畫展、“少兒科幻”畫展等,幼兒偶爾在其中發現自己或同伴的作品懸掛在墻上,更是興奮與激動。在主題“我們居住的地方”活動后期,幼兒受畫展作品的啟發,紛紛用油水分離畫、國畫、版畫表現社區美、城市美。“火紅的鳳凰花”“白鷺飛”“我是鷺島快樂妞”“悠游鼓浪嶼”“玩沙樂”等作品都體現了幼兒對美的感受、傳承與表達。
總之,教師依托社區文化資源,以市文化藝術中心的科教、商業及藝術文化資源為背景,在豐富的體驗感悟活動中,激發深入探究與創意的興趣,拓展衍生了多樣的主題生成活動。幼兒在與社區文化資源的互動中充分展現自我,樂于交流、敢于探究,富有創意,獲得諸多學習品質的提升與發展。這會促進幼兒更加全面地發展,達到多方共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忠蓮.善用本土紅色文化資源,積極開展幼兒大班主題探究活動[J].教育觀察,2020(12).
[2]江旭琳.在主題探究活動中實施幼兒發展評價的價值與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4(07).
[3]崔哲,鄭力,張巍.充分利用園外教育資源,引導幼兒在探究中主動學習[J].學前教育研究,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