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堂
摘 要:數學是用數量關系反映客觀世界的一門學科,邏輯性很強,所以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從而解開疑難,突破難關。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合理利用基礎知識,在解題過程中滲透邏輯思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思想;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1;G623.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22-0062-02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而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等概念的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輔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幫助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形成良好的解題和思考方法,對提高學習效率有重要作用。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方式使學生掌握邏輯推理的基本方法,能夠正確、合理地思考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重點分析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綜合素養發展所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從數學的特點看,數學本身就包含很多判定的關系,這些判定是用數學術語、邏輯術語和相應的符號表示數學語句來表達的。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雖然簡單,但也蘊含著很多邏輯內容,需要學生進行判定和推理,這就為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而從學生的思維特點來看,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有效發展。因此,教師應在數學教學中滲透邏輯思維,使學生逐漸掌握思維方法,提高數學素養。
二、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
1.挖掘教材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內容
數學教材中蘊含很多能夠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內容,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教材是最好的工具。在備課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對數學教材進行研究和分析,挖掘教材中能夠運用邏輯思維的內容,并將其作為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基點,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邏輯思維。例如,“分類與整理”這部分知識主要是讓學生對事物進行有序的劃分和組織,而分類又是邏輯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充分利用這部分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分類時,學生首先要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然后通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再抽象、概括事物的特點與本質屬性。因此,教師可在課前準備一些圖形,如圓形、三角形、四邊形等,讓學生在課上進行觀察,并進行分類。學生在觀察后,發現這些圖形的邊的數量不同,根據邊的數量就可以進行分類。這時,教師可出示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進行分類。學生發現這些圖形的邊的數量是相同的,但邊的長短有區別。這時,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等動手活動,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能夠正確區分這兩類圖形。這樣,學生不僅在分類中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而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邏輯思維。
教材的各個章節中合理編排了與邏輯思維相關的內容,教師應有意識地在這些內容的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在后期學習更復雜的數學知識時可以應用邏輯思維解決問題,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理清知識點。
2.利用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想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要讓學生具備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基礎知識的能力。而基礎知識是學習數學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抓手。教師應通過演示數學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使學生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同時,發現其中蘊含的邏輯思維,明白邏輯思維的重要性,從而主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分數”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分數的概念,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教師可出示一個圓,將其對折分成兩半,讓學生理解其中一半就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再把圓分成四份、八份、十六份等,讓學生逐漸理解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等。然后,教師可讓學生推理八份中的三份怎么用分數表示、十六份中的五份又怎么用分數表示。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可再追問:那么它們兩個哪個更大呢?在學生逐漸形成了分數的概念后,教師可再出示一些不同分子和分母的分數讓學生比較,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比較分數的方法。學生在討論后,總結出:分母相同的分數,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相同的分數,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數,要先通分,轉化成相同分母的分數,再進行比較。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分數的概念,而且學會了靈活運用分數解決問題,邏輯思維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較多的知識積累,這樣才能為每一步推理提供充分的依據。因此,教師應重視在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基礎知識的教學中滲透邏輯思維,使學生在進行推理時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
3.在解題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有較強的靈活性和開發性,發揮想象對邏輯推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問題使學生養成從多角度認識事物的習慣,讓學生全面地認識事物的內部與外部之間、某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間的多種多樣的聯系,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一題多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四則運算”后,教師可出示這樣一道題:一架飛機在規定時間內飛往某地,如果飛機每小時飛行800千米,可以早到0.5小時,如果飛機每小時飛行600千米,就會遲到0.5小時,那么規定的飛行時間是多少?飛機飛到某地的航程是多少千米?對于這道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出了多種解題方法,并得出規定的飛行時間是3.5小時,航程是2 400千米。這樣,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不僅加深了對“四則運算”的理解,而且掌握了多種解題方法,學會了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解決數學問題,提高了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了邏輯思維。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應滿足于學生用幾種方法解決了問題,而應注重學生能夠根據題意和數量關系,利用所學知識不拘泥、不守舊地進行思考,樂于打破條條框框進行廣泛的創新。這樣,才能體現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獨創性,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從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結語
總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打好數學基礎,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理解數學知識的深層含義。因此,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培養邏輯思維的內容,合理利用基礎知識和解題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逐漸樹立利用邏輯思維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魏興彪.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內蒙古教育,2019(35).
[2]魏敏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策略[J].甘肅教育,2019(23).
[3]沈靜亞.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2).
[4]劉志蘭.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21).
[5]馬小麗.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甘肅教育,2019(20).
[6]徐進娟.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