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縣委書記 干部 基層治理 崗位 【中圖分類號】D602 【文獻標識碼】A
郡縣治,天下安。縣委是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是“一線總指揮”,是黨在縣域治國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和治理能力既為各方所關注,也對基層治理產生直接影響。日前,有關部門在傳承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再次遴選了一批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使人們對這支隊伍的整體面貌又形成了新的認識。鑒于此,選取這些優秀縣委書記為分析對象,以管中窺豹的方式對其基本面貌和總體映像作出透析,無疑具有重要價值。
數據來源的科學性、合理性是開展有效研究的重要基礎。對于干部而言,“優秀”是一個很難單純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來界定的概念。因此,借用有關部門遴選確定的103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名單,不僅直接回應了何以界定優秀的問題,而且解決了數據來源的真實性、合理性等問題。考慮到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推薦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候選人,也都是各地奮戰在縣域治理一線的積極探索者和佼佼者。他們中的部分人雖然最終未能入選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但是在各省級層面脫穎而出亦非常不易。因此,將他們同步納入分析范疇、作為分析對象不僅必要而且合理。綜上考慮,本文將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推薦的148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候選人作為分析對象。為了對樣本形成更全面的了解和認識,還通過官網等搜集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縣委書記本人的重要活動新聞報道、有關講話等,力求對其形成更具整體性的認知。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對148個樣本的基本情況形成以下基本數據(見圖1)。

一是職級高配。一般而言,縣委書記的職級屬于正處。但是,從圖1可以看出,此次各地推薦的優秀縣委書記,職級高配的特征比較明顯。其中,廳局級占47.3%。進一步分析可見,這些廳局級縣委書記,主要分為6類情況(見圖2)。
具體而言,北京、上海、重慶、天津4個直轄市,其所轄區縣為廳級建制。因此,該地區所推薦的14名優秀縣委書記均納入廳級范疇。南京、深圳、廈門、沈陽等副省級城市,其所轄區縣為副廳級建制。因此,該地區所推薦的10名優秀縣委書記亦屬于廳級。山東省費縣縣委書記、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委書記、海南省萬寧市委書記被直接明確為正廳或副廳。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蕪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開發區是國家級開發區,按照有關規定,其主要負責人為副廳級。因此,該地區的3名優秀縣委書記同樣是廳級。由上一級黨委常委、副市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政協副主席兼任縣委書記的人選規模也占據了極大比例,共有40人。這些情況足以說明縣委書記所受的重視程度。近年來,為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中央推行了職務職級并行制度。按照相關規定,一級或二級巡視員雖然為非領導職務,但是職級屬于廳級。據此,共有39人屬于這種情況。不過,在此次公示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名單中,相關人選的“巡視員”情況并未標注。鑒于此,在統計樣本的職級時,亦據此作出分析。
總之,樣本的職級高配特征比較明顯。比如,江蘇省入選4人,其中1人為副省級城市所轄區區委書記,2人兼任設區市委常委,1人為國家級開發區主要負責人。浙江省亦如此,共入選3人,其中1人為副省級城市所轄區區委書記,2人兼任設區市委常委。貴州省入選4人,其中3人兼任設區市委常委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或政協副主席。甘肅省入選4人,均兼任設區市市委常委或政協副主席。陜西省入選4人,其中1人為副省級城市所轄區委書記,2人兼任設區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內蒙古自治區入選4人,其中3人兼任設區市委常委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二是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從最高學歷看,148個樣本全部接受了本科層次及以上的高等教育(含繼續教育)。其中,有91人接受了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黨校研究生或研究生課程班教育。15人獲得博士學位,1人正攻讀博士學位。在博士學位獲得者中,經濟學、管理學博士最多,各有6人。海南省推薦的縣委書記受教育程度較高,3人中有2人為博士,1人為碩士(見圖3)。
三是經歷了多崗位歷練。多崗位歷練對干部成長具有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由于縣委書記面對的是縣域范圍內錯綜復雜的問題,這就更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而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的專業背景。諸多事實清晰地表明,“干部的治理能力并不完全取決于專業基礎,很大程度上講實踐歷練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數據分析發現,148個樣本平均經歷了13.4個崗位。其中,超過20個崗位經歷的至少有5人。比如,江蘇省昆山市委書記吳新明、湖北省咸寧市委常委、赤壁市委書記盛文軍等。總體上看,滬寧杭等發達地區的優秀縣委書記平均經歷了15.8個崗位,他們所經歷的崗位數明顯要高于其他省(直轄市、自治區)。這種情況也許同滬寧杭三省(市)快速的經濟社會發展對干部隊伍的能力水平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有關。

第三,成才意識強烈,以創新實干促發展。筆者近年來的調研數據顯示,94.7%的受訪縣委書記認為自己在帶著激情和夢想干事創業。梳理優秀縣委書記的有關材料,可以發現其作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為黨為民建功立業。抓改革、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等都是縣委書記夢想干好的事業。一些優秀縣委書記只爭朝夕、全力推動發展。比如,在筆者近年來的縣委書記隊伍建設專題調研中,大多數縣委書記都是把抓發展放在第一位(見圖5)。

二是真抓實干勇攀高峰。大多數優秀縣委書記能認識到,改革發展不是掛在墻上的口號,需要轉化為實際行動。因此,能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積極作為。比如,浙江省臺州市委常委、溫嶺市委書記徐仁標在謀劃溫嶺十四五發展規劃時提出,要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用好政策“窗口期”、戰略“機遇期”,全力全速“爭拼搶”,對標對表“超創干”,不斷提高溫嶺經濟的顯示度和貢獻度。三是善于抓特色顯優勢。特色是名片,是影響力和競爭力。近年來,從上到下都強調縣級工作要突出特色,因地制宜,主攻有條件、有優勢的領域。大多數優秀縣委書記都有清晰的抓特色謀發展的思路,摒棄“大路貨”的窠臼,在城市建設、產業轉型、社會治理、黨的建設等方面找特色、求特色。比如,浙江省湖州市委常委、安吉縣委書記沈銘權在謀劃安吉縣發展時提出了特色發展思路,要以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綜合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為重要戰略支撐,努力形成一批標志性理論成果、實踐成果和制度成果,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安吉經驗。
第四,自身素養高,創造了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不菲政績。良好的素養及能力不僅體現在政治素質、道德品行、作風面貌等方面,還顯性地體現在推動地區發展、創造政績的能力上。正所謂,“政績出干部”。政績是干部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重要砝碼,也是組織選用干部的必備參照和基礎條件。政績既表現為GDP的增長、重大項目建設、民生福利的改善、城市面貌的提檔升級等硬指標,也體現為區域政治生態的優化、社會風氣的醇正、社會治安的好轉等軟實力。政績之所以被需要,是因為在金字塔式的干部隊伍結構中,越往上崗位職數越少始終是一個無以回避的殘酷現實。此時,為了公平公正地選拔干部,組織就會以政績為參照來選拔干部,干部個人也想以政績為依托來展現才能并向組織表達希望受到重視進而得以提拔的期待。實踐證明,以績選人決非盡善盡美,但是相比其他方式而言,目前尚是最大共識。當然,通過政績考核來選拔干部,不可避免地會形成競爭。“晉升錦標賽”就是它的產物。一些研究發現,“以經濟增長為基礎的晉升錦標賽結合了中國政府體制和經濟結構的獨特性質,在政府官員手中擁有巨大的行政權力和自由處置權的情況下,提供了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激勵地方官員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治理方式。”這里,暫且不去討論“晉升錦標賽”是否科學合理,但是必須客觀地看到這種競爭方式確實提高了干部本人的綜合素養,至少“倒逼”了干部努力地創造了一些政績。梳理148個樣本的基本素材可以看出,幾乎所有人在其任期內都創造了不菲政績。
在提倡高質量發展的當今,雖然發展依舊是“第一要務”和“硬道理”,但是政績顯然不再局限于GDP總量、財政收入、招商引資等傳統的正向激勵硬指標。政績考核指標已全方位地覆蓋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領域。務實、清廉、擔當、作為都成為組織和公眾衡量干部政績好壞的重要參照。正由于政績的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一些縣委書記也根據新的考核要求奮力拼搏,力求在任期內創造更多更優的政績。比如,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所在的江陰市在2020年實現了全國縣域基本競爭力“十八連冠”。貴州省黔東南州麻江縣雖然地處西部,但是近年來在縣委書記王鎮義的帶領下,發展成效也是極為顯著。2020年不僅大力推進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2.2億元,而且推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這些數據說明,大多數優秀縣委書記在履職期間創造了良好政績,卓有成效地推動了區域發展。
(作者為江蘇省社科院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容錯機制局部空轉的情景檢視及其防治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ADJ001)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陳朋:《干部隊伍專業治理能力建設: 基本情勢及影響因素——基于江浙滬三省( 市) 衛健委處級干部的分析》,《求實》,2020年第6期。
②桑玉成:《我們怎么選干部》,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
③周黎安:《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經濟研究》,2007年第7期。
責編/李一丹 美編/王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