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玲 高意如



摘? 要:以新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為研究對象,以傳承地方文化為前提,本研究分析新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園文化育人建設理念,通過問卷調查,總結新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園文化育人成效、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對策,為建成和諧校園文化、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實現學校的育人目標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文化傳承;校園文化;區域特色文化;育人路徑
中圖分類號:C96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0-0168-04
Abstract: Taking the newly-built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nheriting the local culture as the premis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the newly built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summarizes the campus culture of the newly built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makes a survey about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ng people, mai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solu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campus culture, improv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and realizing the school's education goals.
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campus cultur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educational path
新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產物,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是以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己任,主要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同時地方高校承擔著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1]。高校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價值選擇、行為方式產生日益深刻的影響。因此,積極開展新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園文化育人研究,探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校園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徑,是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基于傳承地方文化,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園文化育人的功能
(一)突出傳承地方文化功能
目前,高等院校不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職能,同時也是重要的學術研究組織,因此,高等院校要承擔起文化傳承的功能[2],要從校園文化的塑造入手,凝練校園文化中培養的辦學特色,有效傳承地方文化,傳遞地方文化的思想、價值和行為方式,深度發掘地方文化精髓,將其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強化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
環境是育人的重要隱形課堂,高校校園環境是學校育人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學校要高度重視校園環境景觀的育人功能,做好校園環境規劃和建設,合理設計校園建筑,實現校園景觀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能夠感染學生思想,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凸顯網絡工具的思想教育功能
隨著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網絡工具不斷更新,其功能日益完善,因為網絡工具信息量大,優質共享資源豐富,使其成為高等院校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重要工具,高校須高度重視網絡文化建設,豐富網絡文化內容,突出科學性、全面性、系統性,合理利用網絡工具,充分發揮網絡的教育效能[3],為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促進學生人格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園文化育人面臨的困境
利用問卷星對內蒙古新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開展問卷調查,共收到4118位學生的有效問卷,主要情況如下:
(一)對學生開展校園文化育人調查的情況
具體調查情況如圖1-圖7所示。
(二)調查顯示,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校園文化育人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1. 目前,高校文化育人實施主體合力不足,高校教育主管部門、校園文化活動平臺、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協同育人成效不夠顯著。存在著對文化育人認識偏差,缺乏完整性和創新性等問題。
2. 學生實際參加文化育人活動的次數較少,接受文化育人的場所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文娛活動室、大學生活動中心和圖書館,高校需要進一步擴充文娛活動場所,購置大量的文娛活動設施,為高校文明校園各項活動順利開展奠定扎實的基礎[4]。
3. 學生參與文化育人活動的方式單一,主要是課堂授課、課外活動和實踐參觀,沒有充分依托互聯網和新媒體進行文化育人的傳播和影響,文化育人氛圍還不夠濃厚,未及時開通官方微博、微信等公眾號開展文化育人活動。
4. 學生沒有深刻理解地方文化的內涵和精髓,沒有有效傳承地方優秀的傳統文化,區域特色傳統文化沒有根植到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解決對策
(一)強化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融合,開展全領域文化育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