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冰
玉米是錦州市的最主要農作物,多年來,年播種面積均保持在500萬畝以上。近年來,當地農業行政部門和農業技術服務部門大面積推廣了種植密度在3800株/畝以上的玉米密植品種,實際增產效果明顯。筆者對玉米密植品種在當地優劣勢進行了總結、歸納、分析,得出玉米密植品種豐產、質優、抗逆性強、適合全程機械化作業等優勢和用種量相對大、不利于人工收獲費等劣勢。為當地大面積推廣應用玉米密植品種提供科學理論依據,并結合錦州市的氣候、土壤和種植條件,對玉米密植品種在當地種植推廣的關鍵技術提出建議。
1.1 相對產量較高
盡管玉米密植品種單株產量較低,但單位面積株數多,密植品種能夠靠株數優勢獲得較高產量,與稀植品種比較產量相對高。從幾年的實際來看,種植玉米密植品種的平均增產幅度在12%~20%。
1.2 生育期較短
當地推廣的密植品種生育期均在130天以內,如東單1331為125天、丹玉336為127天、錦玉28為29天,而稀植品種的生育期一般在130天以上。與稀植品種相比,密植品種由于生育期較短,如遇春旱可根據氣候情況適當晚播。
1.3 抗逆性強
主要體現在抗旱、抗病、抗蟲、抗倒伏能力強;抽雄、吐絲期相對較早,播種后60天左右就可以完成吐絲授粉作用,一般能夠在當地伏旱到來之前完成授粉;空稈率較低,缺苗和稀植狀態下雙穗率較高。
1.4 經濟系數高
經濟系數就是指籽粒的干物質重量與植株干物質總重量的比值。經濟系數高就表明秸稈干物質重量少,籽粒干物質重量多。實驗表明,玉米密植品種的經濟系數大多數超過50%,而稀植品種的經濟系數大都低于47%,當地玉米密植品種的經濟系數大大高于稀植品種。
1.5 籽粒品質優良
玉米密植品種由于果穗較小,成熟期較早,籽粒在稈上脫水效果較好,因此收獲時籽粒含水量較低,一般低于27%,密植品種也更適應目前收獲的同時直接脫粒銷售模式;而玉米稀植品種的生育期長,采收時籽粒含水量高,一般超過34%。玉米密植品種均為角質、半角質玉米,籽粒容重大,尤其適合作為飼料、工業加工原料,深受市場歡迎;稀植品種多為粉質、半粉質玉米,籽粒容重較小,用途相對較窄。
1.6 適合單粒播種、機械化操作、比空栽培等先進作業和栽培模式
玉米密植品種種植密度較大,采取機械化一次施肥、條狀施肥模式更能科學利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密植品種的雙穗率相對較高,基本沒有空稈產生,八成苗以上不影響產量,因此更加適合機械化單粒播種;密植品種由于耐密性好而邊際優勢又十分明顯,比稀植品種更加適合比空栽培、大壟雙行、雙株緊靠等栽培模式;密植品種由于密度大,人工收獲費工,更適合機械化收獲。
玉米密植品種種植密度大,因而用種量相對較多,一般為稀植品種的1.4倍或更多。種植密度大、雙棒率較高造成植株、雌穗相對較多,生長季節作業相對困難,尤其秋季人工收獲時費工、費時。
3.1 單粒播種
購種時選擇單粒播種專用種子,一般發芽率在92%以上,在通過人工挑種,去除不合格的種子,經過曬種、種子包衣等會大幅度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
3.2 一次施肥
根據當地實際,播種時進行一次施肥省工節肥。選擇高氮緩控釋復合、復混肥料40~50公斤/畝,種肥(口肥)5公斤/畝。
3.3 推廣新型種植模式,全程機械化作業
大力推廣玉米與大豆、花生、蔬菜的間作套種,同時對清種玉米推廣比空栽培、大壟雙行等模式,可有效緩解玉米重茬危害。對玉米整地、播種、病蟲草害防治、收獲全程機械化作業,可解放農村勞動力,同時提高作業質量,特別是機械化播種能夠確保肥料側方深施、種肥隔離10厘米以上,避免燒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