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帥
關鍵詞:農業經濟;新農村;環境污染;環境保護;生態環境;新鄉村建設
在發展農業經濟、加快新鄉村建設步伐的進程中,我們應該把農村環境問題放在一個很重要的地位,要及早規劃、及早防范、及早治理。要把農村環保放在一個重要的戰略位置,不斷創新農村環保體制機制,探索農村環保工作動態規律,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改善農村居住環境,走上生活富裕、環境美麗、生態良好的發展之路。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態環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生活垃圾污染、水污染等對居民生產生活產生一定程度影響。
就農村而言,環境污染主要表現在養殖和種植兩個方面。20世紀80、90年代養殖業和種植業相對規模較小,禽畜糞便大部分變成農家肥,一家一戶產生的垃圾相對于今日而言量小可控制,大多被自然消耗掉,造成的污染相對較少。近幾年,隨著農村養殖業和種植業的迅猛發展,形成了不可忽視的新污染源,如種植業廢棄塑料薄膜污染、農藥瓶污染;養殖業產生的大量禽畜糞便使復合肥料的“替代”不再作為“受寵”肥料被養殖戶“拋棄”造成污染。
如今在一些農村,諸如炸山開礦、挖河取沙、燒制黏土磚取土、亂砍亂伐樹木等都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造成人為的環境污染。我們千萬不要為了片面的追求經濟指標,不惜犧牲農村土地為代價,肆意開發礦產資源,使大量土地退化,土地養分大量流失,造成耕地質量下降。更不要引進一些對大氣、對水資源極易造成嚴重污染的制造業企業。
近幾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去走走看看已經成為人們享受精神生活的一項內容。農村各地也根據自身實際優勢,在現有旅游資源的基礎上挖掘本土資源,大力發展農家樂等不同形式的特色鄉村旅游,招攬游客,實現增收。鄉村旅游雖是好事,但是由此帶來的污染不可小視。調查中看到諸多農家樂配套衛生設施不到位,監管不到位,餐飲業主隨意排放生活垃圾污物,無素質游客所到之處隨意丟放垃圾,日積月累,造成環境污染加劇。
加強農村自身的環境規劃和環保投入。農村自身應進行因地制宜的環境規劃來實現生態效率的最大化,農村土地整理就是其中的主要手段,它不僅能帶來更好的經濟效益,同時還使得生態布局更加合理化,從而提高生態承受力。對生活垃圾可以合理布局投放點集中處理并分類。要不斷加強環保投入,村里配置專門保潔員分工負責,確保垃圾妥善處置。要豐富環境管理手段,新農村環境保護效果的好壞與否,與環境管理手段的運用息息相關。在城鄉環境管理中,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創新管理模式,集思廣益,廣泛運用各種環境管理手段加強對新農村的生態環境保護。
要善于利用經濟手段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在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中,在利用強制手段的同時,還必須大力發展經濟制裁手段。由于大多數農村污染呈現分布不規則,而且環境信息也不對稱、污染面界限模糊、定責容易出偏差這些實際情況,要找準污染源頭企業,加強經濟制裁力度,要充分利用費稅、押金、補貼等經濟杠桿,通過利益激勵與調節調動經濟社會主體節約能源與資源,獎罰分明,提高企業的環保意識和積極性。
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環境保護的根本在人,人的環保意識是環境保護中的最重要因素。在環境保護持久戰中,農村應通過各種手段提高農民環保意識,可采用環保宣傳車、張貼環保宣傳內容宣傳畫等方式,也可利用今日發達的通訊工具,如微信、QQ、快手、火山小視頻等加強環保宣傳,有條件的鄉鎮或村每季度或每年舉辦最美環保企業和環保人士評選,使環保思想扎根于心,齊心協力把農村環保工作做好,使山更青水更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