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琪


中國人飲食文化需求的悄然生變,預制菜和智能廚電,正在慢慢搶占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的廚房。
如果你留意觀察身邊的年輕人,會發現中國飲食生活的潮流風向標已悄然生變:一度風靡市場的自助餐廳不再火熱,點評網站前三名鮮有自助餐身影;除了追求有格調的餐廳外,更多年輕人開始回歸廚房;烹飪小白對便捷、品質烹飪的需求,正在養肥自嗨鍋、微波速食等免烹調和預制菜市場……
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讓人們徹底擺脫溫飽線的掙扎,考慮“吃得多不多”的問題已讓位于“吃得精不精”。馬斯洛需求層次一旦提升,伴隨而生的就是飲食結構和飲食文化向“精致”、“品質”的轉變,這也必然倒逼廚房生態的變化。回溯中國廚房的衍化過程:從古代庖廚到現代廚房,雖然廚房里的設備一直在變,可“家常菜”味道幾乎沒有變過,因為整個烹飪過程的主導者一直是“人”和“傳統工藝”。
這一次,海爾廚電給出完全不同的答案:即顛覆“人”為主導的烹飪模式,讓廚電成為主角。通過食聯網美食生態平臺,為用戶提供從購買、一鍵溯源、一鍵烹飪的智慧美食方案,顛覆過去洗菜、備菜、找菜單、做菜的流程。更為關鍵的是,無需用戶繁雜操作,只要會加熱,就能輕松做出北京烤鴨、烤乳鴿、蒸剁椒魚頭等大師菜。當廚電真正替代“人”在廚房掌勺,背后以更龐大生態平臺支撐。
顛覆“工具”性能,廚電化身家庭大廚
石器、骨器、鐵器、陶器;罐、鼎、盆、鬲;火堆、土灶、煤氣灶……從舊石器時代、農耕時代到近現代,從用火到用電,灶具、炊具、廚具等廚房用具,在材料、形狀,工藝等方面雖然衍變數千年,千姿百態,但其一直作為“人的工具和助手”參與在美食烹飪中,并不具備主觀能動性。
即便是科技迅猛發展的當下,廚電的形態、功能持續升級,家庭廚房也越來越高端,可廚電仍沒有擺脫“工具”屬性,始終無法觸及飲食生活的本質——飯菜。因為做飯的“人”和“工藝”沒有變,用戶在追求更品質化的飲食時,不但升級效率極低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滿意。
如果不能顛覆廚電的價值,即便食材在變,再先進的廚電也只能做出同樣的飯菜,“缺芯少魂”狀態下,傳統廚電是不可能改變烹飪和飲食生活。但,這一切,在三翼鳥智慧廚房中發生變化:不會做飯?每天想吃不一樣的美食?不用吃外賣,不用下館子就可以吃到。不會做,也不必費盡心思學習烹飪技藝,只需選擇一道大師菜。當選擇北京烤鴨,下單后,快遞會將北京烤鴨鴨胚送上門,不需要化凍直接放進海爾烤箱一鍵烹飪,100分鐘就能吃到正宗北京烤鴨。
不用費時費力學習和提升烹飪技巧,用戶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菜品選擇,剩下交給海爾廚電完成烹飪過程。“原來不愛下廚,是因為先要買菜,然后洗菜、切菜、備菜、找菜單、看烹飪工藝,沒等開火好心情都沒了。現在完全不同了,我只要下達指令,食材送到后放進烤箱就可以了,不但菜品選擇多,還完全不考驗廚藝。”一位常居北京的95后用戶這樣表示。他正是海爾食聯網生態眾多受益者之一。
除了北京烤鴨,海爾食聯網還擁有剁椒魚頭、烤乳鴿、蒸鮑魚等16道全國名廚的拿手菜。不僅如此,海爾食聯網聯合中國烹飪協會頂級廚師資源持續開發更多大師菜。而所有這些需要繁瑣流程的菜品,在三翼鳥智慧廚房里,均僅需3步就可以輕松完成。
科技無法提升用戶廚藝,但三翼鳥智慧廚房可以。這是廚電功能定位的第一次改變,從傳統的烹飪工具變身每個家庭的“大廚”,配合預制菜模式,讓家常菜不再“家常”,也為用戶精致生活和高端品味錦上添花。
不止更新菜品,還以生態重塑飲食文化
“我們不只是做了一只烤鴨,而是為用戶提供一個場景化生活方式。”海爾食聯網科技CEO張瑜表示。這種場景化生活方式,契合的正是快節奏生活的當下,越來越多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人群的飲食新需求:不僅要求飲食精致、便捷,也要求更健康、有營養。
益普索lpsos發布的全球研究報告顯示,在努力減肥的中國受訪者中,77%的人選擇鍛煉+健康飲食。對這部分“談脂色變”的人來說,烤鴨上桌一般也是直流口水、不動筷子。一直深度洞察用戶需求的海爾食聯網有了新解決方案:推出減脂25%的減脂版烤鴨,讓用戶吃得美味的同時,也能更健康。
而能烹飪出減脂版烤鴨的海爾烤箱,不僅僅是烹飪美食的工具,也是食聯生態的平臺,涵蓋了從食材購買到預制菜研發再到一鍵烹調的全流程解決方案。同時,這也是覆蓋全球5大研發中心、12個行業的千余家生態資源方的能力縮影。
在海爾廚電構建的食聯生態中,用戶不再需要去適應廚電、學會使用各種智能廚電,而是廚電主動服務用戶。這也讓全球廚電產業看來:海爾食聯網生態通過重構“人、美食、烹飪”三者關系,開啟了中國廚電產業以及中國烹飪產業的時代變革大潮。
多位餐飲從業者預測,因為中國人飲食文化需求的悄然生變,預制菜和智能廚電,正在慢慢搶占一二線城市年輕人的廚房。當海爾廚電進入更多中國家庭,食聯網生態也將如影如行,帶動越來越多的大師菜走上餐桌,并且隨著用戶個性化需求不斷升級時,海爾智慧廚房則指引和示范了飲食文化新大潮的方向和路徑,并推開一扇通往未來家庭飲食生活方式的新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