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喬曦

做消防員時,朱銘駿是隊里成績數一數二的消防員。可偏偏天意弄人,2013年的一次訓練中,朱銘駿意外從數米高的地方摔落,導致身體高位截癱,此后他成了全身上下只有脖子能動的截癱人。
曾經生龍活虎的消防員,一夜之間變成了連吃飯、呼吸都需要別人幫助的截癱者,這讓朱銘駿痛不欲生:“那段時間,我一直是絕望的,還試過咬舌自盡,但我的身體虛弱到無力咬斷舌根,也曾哀求父母替自己拔下呼吸機。”面對兒子遭此重創,朱銘駿的父母堅強地勸兒子:“你要好好活下去,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為了開解朱銘駿,父母時常推著他去醫院的后花園散心。這天,朱銘駿見院子里的花枝冒出了粉嫩的骨朵,時不時飄來陣陣芳香,母親見他看著那沁人的花兒出神,慈愛地對他說:“花兒雖美但終將凋謝。你看那一旁的春草,雖然不起眼,但一直擁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朱銘駿琢磨起母親的這句話,是啊,春草不畏嚴寒,從不放棄對生命的追求。
從此,朱銘駿找回了那個曾經活潑開朗的自己。3年的治療中,朱銘駿的氣管被切開,不能呼吸,醫生把一根白色的管子,從他脖子上豆粒大的黑孔處直接插入到氣管。從此他的生命只靠這一根塑料白管來維持。面對日復一日重復的治療,雖然他不曾放棄,但對未來仍然感到迷茫。
直到無意間看到一本心理學的書籍,讓朱銘駿的內心有了突破口。從那時起,他便喜歡上了心理學知識,雖然身體受限,但他仍舊堅持在網上學習網課,用牙咬著電子筆做筆記。從一名高位截癱患者到心理咨詢師,朱銘駿付出了比常人多出數倍的努力。成為心理咨詢師后,朱銘駿幫助過很多患者消除了心理障礙,有厭學的叛逆期高三學生,也有婚姻挫敗的夫妻。但令他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一位高位截癱患者的父親。
這位父親來做咨詢時,兒子已經高位截癱4年。兩夫妻為此辭了職,雙雙在家照顧兒子,通常從早上睜開眼開始忙,一直到夜里11點兒子睡去,他向朱銘駿傾訴了自己內心的煩惱:“我一閉眼就會想到給兒子活動手腳的畫面,每天心里空落落的,不想和任何人說話,有時會感覺自己像進入了一個大霧籠罩的地方,黑漆漆的。”
這使朱銘駿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從患病以來,自己的父母又何嘗不是經受這樣的煎熬。心病還須心藥醫,朱銘駿知道:“他的抑郁情緒有一半是因為擔心兒子,還有一半是因為他完全把時間和經歷用在了兒子身上。我給他看了我受傷后用嘴咬著筆寫下的日記,并建議他回去跟兒子多交流想法,真正了解對方的內心感受。”不到2個月的時間,這位父親就找到朱銘駿,告訴他通過和兒子交流,彼此解開了心結,最終達成一致。夫妻兩人為兒子請了一個專業的護工,他也找了份高薪酬工作,現在一家人生活質量都得到提升。這位父親向朱銘駿表示了深深的謝意。
得到被咨詢人的認可,朱銘駿也找到了心理咨詢的成就感。朱銘駿說:“每次和被咨詢人的對話更像是一種經歷交換,因為過往的經歷,我會更容易去關注別人的內心世界。對方會因為我現在的積極狀態受到鼓舞,我也會因為跟他們的交流,反而治愈了自己。”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個不被命運打倒的年輕人,活得像一株堅韌的春草,盡管他遇到了生命的狂風暴雨,但卻依然堅強地擁抱著屬于自己的春天。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