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麗麗 呂博 徐潔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和平、提高質量”了近些年教育的主要工作方針,要求積極推進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全面落實各級政府教育優先發展的責任。近年來,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對于增強我國綜合國力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而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完全依靠高質量教育的支撐。本研究團隊在考察中小學語文教學和高校中文專業人才培養的銜接問題時發現,當前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方式等普遍與高校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尤其是課程教學之間存在著嚴重脫節,造成進入高校中文專業的學生難以快速進入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話語體系與實踐教學中,這成為多年來高校中文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也正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重點。
一、存在問題
在我國目前的整個教育體制中,高校師范中文專業畢業學生是作為中小學一線教師來培養的,但是高校中文專業學生到中小學任教存在一個過渡與身份轉換的問題。目前,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方式等普遍與高校漢語言專業的課程設置、課程教學之間存在著脫節狀況,造成高校中文專業的學生不能快速適應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較為突出地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對中小學語文教材不夠熟悉,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進入21世紀,國家為了人才培養的需要,幾經修改中小學語文教材,但是高校的漢語言文學課程設置中未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學生對中小學的教材不熟悉,更談不上全面掌握,導致學生進入課堂的適應期相應延長。第二是高校的中文專業學生的缺乏美育教育。對中小學語文教師的培養過分強調應試需要,偏重對考點等的歸納總結,忽視了對于學生文本分析與作品解讀能力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第三是教學方法未能及時更新。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對中小學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加注重素質教育的培養,但是高校中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未能及時更新,沒有做到更好地銜接。最后是心理學知識有待加強。高校中文專業雖然開設了心理學課程,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出現了各種問題,高校要針對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相應的課程。
二、對策與建議
首先要熟知中小學語文教學要求。為了培養更適合中小學教學的教師,高校中文專業一定要熟知國家相關的教育政策和指導方針,熟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在國家的教育方針指導下制定科學合理的專業標準,將其作為專業設計、專業教育與專業考試的依據,并且緊跟時代潮流,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使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與中小學語文課程要求和培養目標緊密銜接。
第二,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設計要科學合理。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要設計合理的專業課程模塊,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既具備良好的專業知識,又有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課程結構框架既要考慮到學科內容知識的高度與深度,又要考慮到學科的教學知識、課程知識等幾個方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知識也包括漢語言文學學科領域的學術研究、教學資料的選擇與使用、中小學教育學術研究及中小學語文實際教學方面的智慧。
另外,隨著這幾年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比重的增加,中文專業人才培養也要加大中國古典文獻的學習,特別是書法和繁體字的學習。文字是文化的活化石,漢字的發展史也是漢文化的發展史,所以建議高校的中文專業要加大對古典文獻原文就是繁體版本的學習,只有學習經典漢文典籍,才能更好地教授中小學生國學知識。
根據近些年研究機構的研究數據發現,現在的中小學生出現了很多心理狀況,所以中文專業人才培養時要加強心理學的學習,不僅是教育心理學等一般心理學知識的學習,還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學生現實情況的變化,要有針對性的如兒童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學的學習,對這些心理學知識的掌握,可以使未來的中小學教師更好地與學生溝通,更好地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小學生。
最后,要與中小學校有良好的合作關系。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的中小學教師一定要在大學期間到中小學的課堂中去,真正的感知中小學語文課堂是什么樣的教學環境。所以高校在設計專業課程時要留給學生深入中小學實際課堂的實踐時間,而且最好是在大二或者是大三的時候進入中小學課堂,使漢語言專業的學生知道自己的短處和長處,更加知道在大學學習期間應該加強學習的地方有哪些,也會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作為一名未來的人民教師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三、結語
本課題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為指導方針,為培養高素質的中小學教師為目標,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革高校中文專業培養高素質中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模式上,著力培養高校中文專業未來的中小學語文教師一定的專業研究能力和根據時代要求不斷自我更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陳桂生.教育學的迷惘與迷惘的教育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89(3).
[3]陶仁驥.密碼學與數學[J].自然雜志,1984(7):527.
[4]蔣有緒,郭泉水,馬娟等.中國森林群落分類及其群落學特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
通信作者 連麗麗( 1979— ) ,女,副教授,綏化學院教師,誠信女子大學在讀博士,主要 從事高等教育教學及研究。
呂博(1999—),女,綏化學院漢語言文學學生,主要從事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徐潔(1980——),女,副教授,綏化學院教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2020年度黑龍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階段性成果(202010236032),亦是黑龍江省教育廳2019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互聯網+視閾下外國文學教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JGY2019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