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互動是學校中最基本的人際互動,小學課程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再是“滿堂灌”的學習模式,課堂互動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增強課堂互動,也成為了諸多學者們研究的課題,本文主要從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互促進;創設體驗情境,深入互動場景;教學生活化,活躍課堂氛圍;重視情感引導,寓教于樂;構建互動評價體系,加強互動激勵這五個方面對小學語文課堂互動展開論述,從互動中學習語文知識,在互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互促進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主體的實際活動”。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秉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學宗旨,明確基礎教育是素質教育這一大前提,采取與學生年齡心理特點和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策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以由此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促進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以學生為中心不只是一個口號,而是要在教學活動和教學設計中體現出來。教師和學生是彼此促進互相成就的過程,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一個“引導”的過程,教學整個舞臺的主角是學生。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需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把握好學習階段的引導,讓學生積極的主動地參與到課程設計中,挖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角度和學習興趣,做學生的朋友,讓教與學在互動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二、創設體驗情境,深入互動場景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小學生對互動沒有清楚的認知,所以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創設體驗情境,使學生在學習時能夠深入互動場景,盡可能還原知識的背景和應用的場景,改變以往一直對著教材和文字的枯燥感,把文字帶來的視覺效果轉換為聽覺、視覺等效果,給學生煥然一新的感覺。
例如在教授《美麗的小興安嶺》時,首先可以對學生進行個初步了解,調查一下班級的同學有沒有去過小興安嶺,根據調查的結果可以分組進行教學,對于去過的同學可以組成一組,讓學生們畫出來自己印象中的小興安嶺。對于沒有去過的同學,首先讓大家交流自己覺得小興安嶺是什么樣的,然后教師利用虛擬的AR技術,將小興安嶺的畫面進行放映,讓學生們戴上AR眼鏡感受小興安嶺的美妙,在這個過程中將虛擬的技術應用在課堂中,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近乎真實的處在小興安嶺的環境中,將文字轉換為視覺效果,當學生們看到眼前綿延不絕的山林、嫩綠的樹葉、水流潺潺和可愛的小鹿的時候,學生們就會有自己的感覺,接下來讓每個學生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景,之后這兩組學生可以彼此互換,共同認識小興安嶺。這樣,課本上的文字就“活”了,學生也有了學習的熱情,新奇的情境和課本內容的結合,老師在引導學習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如何描述景色,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小學語文的課文很多都是具有情境性特征的,都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學,讓學生也有沉浸式學習的體驗。
三、教學生活化,活躍課堂氛圍
小學生在學習時,并不是從專業化的角度展開的,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核心、學習的要領、學習的目標等等是沒有概念的。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教學的呈現上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階段要求,也就是教學要生活化,通過生活化的語言、教學方式來活躍課堂氛圍。于漪曾說:“教師的語言要深于傳情,語言不是無情物,情是教育的根。教師的語言更是應該飽含深情,帶著感情教,滿懷深情說。”因此,巧用語言,對于培養良好師生情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我不能失信》這篇文章時,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課文,生活中失信和守信的例子很多,所以可以將這篇文章生活化,讓學生們主動說一說自己有沒有失信和事情,導致了什么樣的結果。當然這是基于對學生了解的基礎上實施的,不能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由學生選擇扮演課文中的角色,深入課文內容,演化成生活小劇場,課堂氛圍活躍,學生們的參與度能夠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重視情感引導,寓教于樂
教師與學生除了教與學的關系,還有著情感的交流,教師對學生的情感表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的教學方式在學生的認知中還是比較傳統的,所以教師想要提高語文的課堂效率,達到高效課堂,就要明白在教學過程中代入情感是非常有幫助的,根據在課堂教學中觀察學生所表達出的情感需求,充分利用好這一點,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有更好的投入感情,從而營造出一個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他們的情感,并強化學生的體驗,達到一種情感共鳴的狀態,就能夠讓學生更加愿意的去學習語文,學習起來會更加輕松,也能夠提升教學質量。
五、構建互動評價體系,加強互動激勵
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結果的反饋,也是檢測學生學習的效果的依據。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更加努力學習,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以鼓勵為主的正面評價,學生需要表揚,小學生的階段就是希望得到老師肯定的階段,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通過觀察每個學生的性格和心理以及各自擅長的東西,對他們進行評價,這樣每個學生的評價都不相同,在學生心里會覺得教師有在注意他們,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分層,每個班級面對的學生總是會有差異的,根據學生的層次不同,制定出不同的評價標準,詞匯讓學生有更好的發展空間,評價的差異化更能突顯學生的個性化,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在整體中既能融入又能彰顯自己,展示自己,讓學生向積極的方向發展,推動教師教學的高效進行。
互動評價體系,促進教師和學生互相激勵,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體系,讓自己的教學成果有所顯著,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配合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上更加輕松快樂。
參考文獻
[1]韋俊宏.探究“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程建設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4):27-28.
[2]張艷陽.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互動課堂構建策略[J].讀寫算,2021(06):189-190.
[3]黃婭芳.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課外語文,2021(06):43-44.
[4]郭學勤.實現有效的課堂互動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實效[J].教育界,2021(08):65-66.
[5]章婷婷.簡談小學英語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小學生(中旬刊),2021(02):55.
[6]吳麗珍.基于“互聯網+”下跨區域同步語文課堂教學探討[J].學周刊,2021(09):29-30.
[7]董穎.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21(08):96-97.
作者簡介:李平,女,1990.年,本科,高級職稱,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