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芳
摘要:案例法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知識講解時與相應的案例相結合,進而創設出相應的問題意境,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另外,教師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模式,將案例教學完美地融入到教學課堂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本文以小學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法的探究為主題,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課堂;思想品德;案例結合;課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和提高逐漸成為教育事業的重點。教師在思想品德的教學中,結合現實中的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在一個真實的環境中提高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效率。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進而打造高效的課堂。
一、案例教學的意義
在我們實際的政治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將各種真實的案例編入教案中,并且結合課堂實況進行教學活動,這就是我們的案例教學。這里的“案例”是經過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選的適合課堂教學與學生年齡的實際事例而并與法律意義上的“案例”并不完全相同。在這種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教師將書本知識融入案例中進行,學生伴隨著老師的講解進行思考,通過這種方式也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并且學生經過案例教學法學習的知識更容易內化,而且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學生不會感到吃力。教師在上課時通過案例與學生共同交流思路,一起討論,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其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習的知識,并且案例教學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評析能力與思考能力。具體說來,案例教學有以下的意義:
(一)在思想品德課上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相對于教師只以課本理論知識作為講解內容的課堂來說,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大大改善了學生對于死知識不理解而導致記住了也容易忘的狀況。案例教學法的一個好處就是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得學生易于接受。
(二)當教師運用案例分析法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會隨著案例的思路一起思考討論,這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理性分析的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評價剖析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形象描述能力,更重要是的這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極有好處的。
(三)實際教學中,總是會出現學校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的現象,而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正是一種減小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案例是社會問題的具體體現,它可以將課堂與現實接軌,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的思考,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
(四)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
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大膽質疑,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學法中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往往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與原方案相違背,也應該予以肯定。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約束得過死,教師成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教材、參考書及標準答案成了學術權威而不可懷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幾乎不敢也沒有信心和意識對教師的講解和教材中的問題提出質疑,就更談不上什么創新了。有關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養出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業人才,在教育過程中就必須采用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而案例教學法完全可以說是一種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課堂上運用案例教學法
(一)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要使用的案例要經過仔細的篩選,這些案例一定是與當堂所學的知識是相對應、相聯系的較為典型的案例,因為這些案例是為了教學目標而選定的。
(二)案例法與課堂教學融合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結合案例進行教學,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來實現案例教學的完美融合。第一,在案例的選擇中要經過科學仔細的篩選。因為小學生年齡小的原因,在為人處事上缺乏經驗,對相應的案例并不能夠完全的理解和分析,所以,教師們在案例的選擇上要根據學生們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讓學生們完全的融入到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中,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第二,完善案例展示的方法。隨著科學技術在教學課堂的運用,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相應的圖片和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提高學生對整個案例的關注程度,通過教師來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達到相應的小學課堂教學目標。第三,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案例進行分析。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中,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和提高是遠遠不足的,讓學生對生活中所發生的案例進行分析,同時可以尋求教師的分析和解惑,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總之,教師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將案例完美的融合到教學課堂中,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課堂。
(三)結合案例培養人文精神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任務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和提高是重中之重,整體性的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所以,教師結合相應的案例引導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策略,從案例了解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比如,在講解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案例中,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相關資料的查詢和總結,讓學生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事實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進而通過思想品德教學課堂的分析,逐漸讓學生掌握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道理。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以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呈現火燒圓明園的過程,引導學生感受民族遭受到列強侵略的悲痛心情,進而激起學生為國家奮斗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除此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擁有奇珍異寶的圓明園到滿目瘡痍的圓明園歷史過程進行分析,讓學生對前后圓明園進行對比,進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懷。最后,教師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案例進行總結,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分享自身的體會和想法。通過結合相關案例的講解和分析,以及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之后的思想品德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
結束語
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科學合理性的運用大自然中以及現實生活中的相關案例進行分析和講解,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打造高效的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堂,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董瑞湘.小學思想品德課教改的幾點嘗試[J].教育教學論壇,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