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春苓
摘要: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開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氣候條件帶來的不利影響,而在作業過程中使用的彈藥等特殊物品會由于保存和使用不當引發安全事故,因此,本文結合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實際情況分析了具體的安全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安全管理策略,旨在以此促進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問題;管理;對策
我國從1958年開始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隨著作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目前已經在農業抗旱、森林防火以及涵養水源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過程中使用的一些高炮以及火箭等專用設備都是民用工火類的特殊產品,一旦在日常使用和管理的過程中操作不當都會產生較大的安全事故。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問題逐漸嚴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也逐漸頻繁,在作業過程中的安全問題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積極探尋科學合理的管理對策
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的安全問題分析
1作業空域安全
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利用飛機進行作業,不僅需要注意雷電暴雨等惡劣天氣影響,還需要進一步明確操作的點位來確保空域作業的安全,而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一些人影操作點位的緯度和精度與實際作業區存在較大的差別,這種區域不準確性會使得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存在一定的空域安全問題,不僅會導致作業位置的不準確嚴重情況下,還會給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帶來較大的影響。
2物品存放安全
在開展人工天氣作業的過程中,需要用到一些彈藥和催化劑等物品,配合飛機,火箭等一些設備設施進行作業,而在此過程中的一些配套物品尤其是彈藥等作為危險物品需要存放在安全的環境中,一旦出現管理不當和操作不規范的問題,不僅會影響彈藥的安全性能,也會由于遭受碰撞而引發一定的爆炸事故,因此,必須要在這些作業物品的存放過程中,引起足夠的安全重視,既要進一步規范存放彈藥庫房的管理標準,還需要對庫房的存放條件例如通風,溫度和濕度等進行有效地控制,避免出現安全問題。
3彈藥使用安全
在一些彈藥等配套物品的使用過程中,受到摩擦及其他因素的影響,作業人員在使用彈藥的過程中極其容易與其他物品之間形成一定的靜電感應現象,嚴重情況下會直接觸發彈藥爆炸,引發安全事故。因此,在彈藥使用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要求作業人員在使用作業彈藥的過程中進行規范化的操作,雙手按住發射機上金屬的裸露部位,盡可能地消除身上的靜電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4其他作業安全
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存在的主要其他作業安全問題有氣候特殊性以及作業規范要求等,例如在人影作業區域內不得無關人員不能隨意出入,一旦發現人影作業中的火箭彈或者是故障彈,不能夠輕易地靠近拆除或者進行挪動,應當及時通知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科學的處置。同時,在遇到火箭彈和炮彈的殘劾時嚴禁私自拆卸或玩耍。應當及時聯系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管理人員或者當地的公安機關進行協助封閉事故現場,對危險物品進行及時有效地處置,確保消除安全隱患。
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的管理對策分析
1建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管理體系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管理體系的開展應當形成科學的管理體系,構建以政府部門為主導,氣象和公安部門聯合協作,共同監督的體系化管理模式,地方政府作為主導力量應當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規范與地方經濟發展和部署進行有機聯系,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安全管理水平,氣象部門也應當牽頭對作業人員、作業物品和作業設備進行安全化的規范管理,公安等其他部門也應當緊密配合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開展情況,第一時間協調處理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其他安全問題,通過不同部門的溝通協調來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2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監管
在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安全管理中,加強安全監管工作是重中之重,既要加強空域作業和彈藥的安全管理,也要保障作業物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一方面,在空域作業和彈藥的安全管理中,為了確保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安全性,在開展作業以前,地方人員指揮中心必須向所在區域的空軍部隊飛行控制室進行空域作業申請,地方政府在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之前,既需要借助媒體向廣大的市民朋友發布公告,嚴格執行作業申請空域制度,也需要明確安全射擊邊界圖,防止射擊角度和射擊方向出現偏差。因此,需要結合作業建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管理體系,明確施工人員、地方政府以及作業管理人員的各項責任。一旦在作業中出現費彈藥等問題,也要由相關管理部門進行集中收集和銷毀,避免出現安全問題。同時還需要定期對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設備進行維修和檢查,及時淘汰不符合安全作業要求的設備,以科學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度體系確保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安全管理工作,促進作業過程中各項安全隱患的有效消除;另一方面,在保障作業物品運輸過程安全性的過程中,要對易燃易爆物品進行科學存放,嚴格遵循標準規范,運輸過程中也要由滿足運輸資格的車輛來運輸,到達運輸地點以后也需要接受單位在當地公安管理部門開具電子運輸許可證,確保危險物品運輸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3加強作業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加強作業安全保障能力建設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開展:首先,要嚴格規范作業物品的倉庫和作業點建設,各地的政府部門應當主動構建物品保管倉庫,明確倉庫安全管理制度,以裝設視頻監控系統的方式確保安全性,同時,氣象部門、公安以及應急部門也要加強對作業點的防火和防爆工作,確保作業的安全性;其次,要增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通過建立空域自動化應用系統等方式,強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提高目標精準識別水平的同時,也要強化作業效果,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運行效率;最后更要加強作業人員的安全作業能力,氣象部門和政府部門應當聯合開展作業技術培訓工作,結合所在區域的氣候條件和實際情況,結合法律法規和操作規范要求等提升作業人員的作業規范性和應急處置能力,通過系統化的培訓強化人員的實踐能力,進一步增強地方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的安全責任意識,保障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安全管理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人工影響天氣是指通過合理的開發和運用氣候資源條件,在合適的環境條件下借助人工技術例如催化等科技化手段對局部地方的大氣物理過程進行人工影響,以此來實現增雨抗旱、消云消霧以及防御冰霜和霜凍災害等,減輕或避免氣象災害的一種技術保障活動。隨著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增多,需要進一步明確安全管理問題,以切實可行的安全管理策略來保障作業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張俊成. 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安全問題探討[J]. 農家參謀, 2020, No.651(07):88-88.
[2]邊巴扎西. 阿里地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及對策[J]. 江西農業, 2020, No.181(08):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