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一些業主委托一家房產中介賣房遭遇詐騙,數十名業主被刷臉后房屋即被過戶。只要對著屏幕眨眨眼,房子就過戶了,這樣的場景大家不覺得可怕嗎?
這不是已經出事了嗎?刷臉辦證出問題的事已經在南寧發生,防君子防不了小人啊!
預料之中。
我曾經和南寧的同行交流過,先進,但不敢學。
創新值得鼓勵,風控同樣重要。
這個事件發生后,不動產在線登記系統會如何完善?
把方便置于一切之上,完全忘記了人的復雜性!涉及老百姓畢生心血的財產處置行為,用一個APP提供便利是不負責任的,也沒有意義。
我覺得畢生財產不等同于復雜,也可以很便利。年前去南寧學習,至今仍覺得這是大勢所趨。這個事情能給我們后來者提個醒,一定要更嚴謹,我想這也是先行者讓人敬佩的原因。
這似乎是一個提示謹慎網辦的案例。存款、股票、信托等同樣涉及大額交易的金融領域早都實施網辦了,卻沒有出大的問題。問題是該如何權衡不動產登記之網辦。
存款、股票等有準入門檻。
是有這個區別。更準確地說,門檻雖然很低,畢竟有。而且事實上,一多半人自己選擇不進入交易市場。房子卻不得不進入。
能不能至少跑一次現場?
金融系統的APP在安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大量的資金做維護和安全防控,我曾問過銀行的朋友,四大行的APP上線前至少投入幾億元。登記系統本身都還在不斷完善過程中,更別提外網和線上的一些操作漏洞了。
欺騙交易不是只要系統先進就能夠解決問題的。所以,與多少錢建的系統,沒有直接關系。
如果資金監管服務配套上呢?
漏洞就包括利用大眾對APP上的業務不了解,程序本身的細節不夠完善這些問題。
強大系統解決不了欺騙交易,這是兩個維度的事情。
股票交易目前不掃臉,有些銀行業務開始掃。
這是通過培訓大眾解決問題,得不出升級登記系統的結論。即升級系統是無效的。
這個案例里面,的確沒剖析監管的問題。
資金監管本來就是售房款在交易完成之后進入賣方預留之卡號。還能怎么改進?也不能說不會有漏洞。
最好是有詢問提醒錄像,否則都可以用我不知道是登記過戶來做借口。
預告登記和抵押登記包括以后新增的用益物權登記都可以不見面在線申請。但是轉移登記應當慎重,僅僅憑當事人轉幾下臉就完成過戶登記達到方便群眾的目的,在現階段多少有些一廂情愿。老百姓覺得麻煩的不是去一趟登記大廳,而是里面復雜繁瑣的環節。
雖然出現問題了,但不見面辦理的模式不容置疑。
案件中,對中介管理的問題沒深入,目前對中介從業人員的管理還存著很多薄弱環節,加之誠信建設不夠完善,才讓中介人員鉆了空子。
如果在刷臉環節能夠增加一些輔助模式,譬如語音或者文字提示,讓當事人知道刷臉在干嘛,可能就更穩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