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超
(荊楚理工學院公共體育部第二教研室 湖北 荊門 448000)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第九條要求“擴大足球場地數量,把興建足球場納入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明確剛性要求,由各級政府組織實施。因地制宜建設足球場,充分利用城市和鄉村的荒地、閑置地、公園、林帶、屋頂、人防工程等,建設一大批簡易實用的非標準足球場,創造條件滿足校園足球活動的場地要求[1]。目前影響和制約校園足球發展的因素很多,足球場地硬件設施建設、使用是重要原因之一。它是基層小學校園足球開展正常教學、訓練、比賽的重要根基,也是為學生提供日常教學、訓練、競賽的根本保證,是關乎能否成功創建一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重要指標,更是學校辦學條件的重要體現。
近幾年來,荊門市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方針,堅持體教結合,以創建校園足球特色縣市區為目標,按照“教育主導、各方支持、學校為主、學生參與”的原則,大力推進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事業發展。2015年以來,本市城區共有12所學校成功申報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本文以2015~2019年教育部認定的荊門市城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為研究對象[2]。具體樣本來源于荊門市城區校園足球特色小學,在遵循隨機抽樣的原則下,從荊門市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及試點縣(區)評估檢查的12所足球特色學校中確定選擇發展起步早、開展好的東寶區、掇刀區作為研究區域,采取專家訪問、查閱相關政策文件材料、走訪調查訓練場地硬件設施、校園足球主要負責人面談、觀摩足球課、校隊訓練等方式,對12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小學實地走訪。
開展校園足球運動,一塊符合標準的足球場地是基本條件之一,也是足球特色學校開展訓練、比賽必不可少的硬件。對荊門市東寶區、掇刀區的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場地條件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研究發現,新舊城區這12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中,掇刀區目前有2所修建了兩塊人工草皮足球場地,分別是學校石化二小、望兵石學校,有7所小學均為一塊場地,另3所小學并未修建足球場地(詳見表1)。場地的數量是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基礎,只有足夠的場地才更能吸引在校學生的參與,只有參與、體驗才有可能激發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的興趣,學校也才能從中發現優秀的足球苗子。

表1 城區12所特色小學足球場地面積統計
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得知,這12所學校的足球場地除了開展校園足球活動以外,還有其他低風險運動項目,在眾多的體育項目之間會有一定的沖突,從校園安全角度考量領導會選擇安全系數相對較高的運動項目,例如籃球,跳繩等,但長此以往不利于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建設。
從表1可以看出,場地條件最好的四所學校是望兵石學校、石化二小、名泉小學、掇刀石小學,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小學足球場地數量普遍為一塊場地。以上所調查小學足球場地總占地面積較小,人均活動面積較小,足球場地在有限的范圍下開展活動,不利于校園足球的長久發展。
根據調查發現,城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中沒有一塊場地是天然草地,其中9所學校均是人工草場地,3所學校體育場地為綜合橡膠場地。便于足球活動開展的最好場地就是天然草場地,但是場地建造價格高,后期維護、管理費用高,現有的土地資源政策都不能實現小學修建天然草坪場地。
新城區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場地條件更好,有較好的硬件設施保障其開展校園足球項目課程、訓練、競賽,具備相應資質老師、教練員,能夠積極地組織班級、年級、校隊訓練,并能夠率隊參加區、市、省的校園足球賽事。東寶區成功創建申報的3所校園特色足球小學,未修建專用足球場地,正常校園足球活動中的課程、訓練、比賽均在塑膠場地上完成,塑膠場地相較于人工草場,其摩擦系數、場地硬度等都要高于專門修建的場地,學生受到擦傷和其他創傷所帶來的疼痛感會更強。足球運動是一項具有對抗強度高、有身體緊密接觸的項目,學生在塑膠場地上面開展訓練、比賽有一定的傷害風險。長期在塑膠場地上進行訓練、比賽,不利于學生球感的培養,學生如果一旦習慣在塑膠場地上訓練,到了比賽時轉換到人工草場地、天然場地,將會非常難以適應。
在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小學主要任務還是以鍛煉體魄、快樂成長為主[3]。而足球場地的質量是直接關系到在校學生身體成長發育的。只有為校園足球提供強有力的硬件設施,才能保障國家對于校園足球發展長遠規劃的落實。因此,學校要興建品質優良的人工草場及其附屬設施,例如足球墻、百米塑膠跑道等,教育主管部門在招投標過程中要對足球場地的規劃設計、施工環節高標準要求,從而有力地促進“一校一品、校園足球”項目的實施。
舊城區的3所校園足球特色小學未修建或改造,主要還是受制于學校面積、城市規劃等因素。新城區的7所學校是在近10年內新建,不論是學校建設規劃還是體育場地面積都較為科學合理。
近些年,隨著城市發展,新舊城區土地資源匱乏,城區內的特色學校可用于新建體育場地、場館土地資源非常有限。所調查的城區12所校園足球特色小學中,由于規劃占地面積所限,掇刀區的二小、望兵石修建了8人制足球場,名泉小學近年由5人制球場新改建為7人制球場,有6所特色小學修建的均為5人制足球場,還有3所學校并未修建專用足球場地。
只有完備的基礎硬件設施才可促進校園足球活動的可持續性發展。通過對特色學校中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師生訪談了解到,對于學校開展的足球課程、訓練、比賽等形成了領導重視、教師敬業、學生積極、家長支持的良好形勢。但城區有的小學還沒有相應規格的場地,只修建了一塊5人制比賽的場地,在一定程度影響了訓練和比賽,區、市一級的小學賽事活動賽制一般采取的是8人制的足球比賽,所以受場地限制無法有效開展相應訓練,由于基礎設施硬件的短板導致賽訓脫節,極大地影響了校園足球訓練競賽向高水平發展。
5.1 結論。城區12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中,只有2所學校修建了兩塊足球場地,有7所均修建了一塊場地,另3所學校并未修建專用足球場地。在城區每所特色小學基本能夠保證一塊用于足球活動的場地,其中9所為人工草場地,3所為綜合塑膠場地。在這12所學校的場地中,有2塊8人制場地、1塊7人制場地、8塊5人制場地以及3塊塑膠場地,部分學校場地修建時間早,人造草已達到使用年限,部分場地有老化現象。總體來說,荊門城區校園足球特色小學足球場地面積較小,類別和質量基本能夠滿足校園足球活動所需,但仍存在一定發展空間。城區部分特色學校受場地限制、基礎設施硬件短缺等影響,導致無法有效地開展訓練,賽訓脫節,極大地影響了校園足球訓練競賽向高水平發展。
5.2 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加強財政專項資金流向、使用情況的監督,利用棚戶區改造積極推進新老城區公共事業性體育場地和學校足球場地的聯合規劃與建設。支持學校接受社會企業捐贈、項目合作等方式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大力推進放管服支持鼓勵學校租借、購買、聯合組建等形式多樣的辦法,依托校外企事業單位場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4]。合理安排每天早、晚訓練和足球課充分利用學校場地,均衡學校各項活動使用情況,學校應制定相應制度切實保障校園足球活動場地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