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貴波 李 源 趙海明 游永亮 武瑞鑫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 河北 衡水 053000)
“冀草6號”高丹草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最新選育的牧草新品種,是以具有自主產權的BMR高粱不育系為母本,以自主創新的BMR蘇丹草為父本的遠緣雜交種,雜交組合為:BMR33A×BMR-S117。于2019年12月12日通過全國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品種登記號:566,該品種為我國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BMR基因型高丹草新品種,標志著國內率先轉育成了BMR基因型飼草高粱不育系,選育出了BMR基因型蘇丹草;也標志著國內率先實現了BMR基因型高丹草“三系”配套選育技術。
1.1 植物學特性。冀草6號高丹草,禾本科高粱屬一年生草本。須根系,芽鞘紫色,六葉期后表現為褐色中脈,拔節后莖稈表皮及髓部逐漸表現為褐色,成熟時葉中脈褐色消失,但莖稈表面及髓部依然表現為褐色。株型緊湊,抽穗期株高282 cm,主莖葉片數14片,葉長78.3 cm,葉寬6.4 cm,單株分蘗數2~3個,穗形紡錘,中散型穗型,穗長24.4 cm,種子圓形,黑殼黃粒。

1.2 生物學特性。冀草6號高丹草為暖季型禾本科C4作物,是高粱與蘇丹草的F1代雜交種,其雜交優勢強、生物產量高、飼用品質優、抗逆性強。冀草6號對土壤條件無特殊要求,較耐瘠薄,抗旱、耐鹽性較強,可在旱薄鹽堿地種植;春、夏播均可。冀中南地區生育期110 d。利用方式多樣,青飼、青貯均可。冀草6號高丹草青飼利用一般在株高150 cm以上至抽穗期刈割,抽穗期刈割青飼利用最好;青貯利用一般在蠟熟期刈割;再生性強,可多次刈割,刈割3~5 d后可萌發再生莖5~7個。
提倡適期早播,一般地溫穩定在10℃以上即可播種。春、夏播均可,條播為主,行距40~50 cm。每畝播種量0.5 kg,播種深度3~5 cm,播后及時鎮壓。一般在播后苗前采用38%莠去津懸浮劑均勻噴施地表的方式進行雜草防除。中等肥力的土壤底施N、P、K肥的用量分別為:純N每畝10~15 kg,P205每畝10~15 kg,K20每畝5~7 kg,拔節期或第1茬草刈割后追施氮肥1次,畝施純N 8~10 kg,追肥最好結合灌水或降雨進行。青飼利用一般在株高150 cm以上至抽穗期刈割,抽穗期刈割青飼利用最好;青貯利用一般在蠟熟期刈割。刈割時留茬高度15~20 cm。
冀草8號高丹草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最新選育的低木質素含量、BMR高丹草新品種,是以具有自主產權的BMR高粱不育系為母本,以BMR蘇丹草為父本的遠緣雜交種,雜交組合為:BMR183A×BMR-S331,2021年通過全國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委員會登記,登記號為:GPD高粱(2021)130061。冀草8號高丹草同時具有為光周期敏感特性和褐色中脈特性,突出特點是青貯利用時木質素含量顯著降低,而且在北方春播條件下表現營養生長時間明顯增長,作為營養體全株收獲利用,飼用品質優。
1.1 植物學特性。冀草8號高丹草,草本,芽鞘紫色,6葉期后葉中脈為褐色中脈,莖稈也表現為褐色,成熟時葉中脈褐色消失,但莖稈表面及髓部依然表現為褐紅色。光周期敏感型,為短日照作物,在北方春播條件下表現營養生長時間明顯增長,抽穗期偏晚,在南方地區表現營養生長時間變短,株型緊湊,冀中南地區株高可達353 cm,主莖葉片數23片,單株分蘗數2~3個,紡錘形穗,中散型穗型,深紅殼,白粒。
1.2 生物學特性。冀草8號高丹草生物產量高、飼用品質優、抗逆性強。該品種產草量高,在冀中南畝產干草1 500 kg左右,穩產性好,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耐瘠薄、耐鹽堿,含鹽量0.3%以下的土壤均可播種。春、夏播均可;利用方式多樣,青飼、青貯均可;青飼利用一般在株高150 cm以上刈割;青貯利用一般在株高300 cm以上刈割;再生性強,可多次刈割,刈割3~5 d后可萌發再生莖5~7個。

在南方地區一般3~4月播種,北方地區4~5月播種;地溫穩定在10℃以上即可;條播為主,行距40~50 cm;每畝播種量0.5~1.0 kg;播種深度3~5 cm,播后及時鎮壓;一般在播后苗前采用38%莠去津懸浮劑均勻噴施地表的方式進行雜草防除;中等肥力的土壤底施N、P、K肥的用量分別為:純N每畝10~15 kg,P2O5每畝10~15 kg,K2O每畝5~7 kg;拔節期或第1茬草刈割后追施氮肥1次,每畝施純N 7~10 kg,追肥最好結合灌水或降雨進行;青飼利用一般在株高150cm以上刈割,青貯利用在株高為300cm以上刈割;刈割時留茬高度15~20 cm。
冀飼4號飼用小黑麥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旱作農業研究所最新選育的牧草新品種。以飼用小黑麥NTH1888為母本、以飼用小黑麥NTH1933為父本,采用常規育種方法培育而成。2020年12月3日審定登記,登記號593。該品種豐產性顯著,經多年多點比較試驗證明,冀飼4號飼用小黑麥平均干草產量12 375.1 kg/hm2,最高年份干草產量15 698.8 kg/hm2。
該品種為禾本科小黑麥屬,一年生越冬性,草本,六倍體。株高165 cm左右,須根系,莖稈較粗壯,葉量豐富,莖葉顏色灰綠。復穗狀花序,小穗多花,護穎綠色,花藥黃色,結實性強。穗長紡錘形,長芒,每穗粒數45粒左右,千粒重47.45 g,籽粒棕色,長卵形,腹溝明顯。抗旱性強,抗三銹病,對白粉病免疫。自花授粉。
該品種適應性廣,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適宜黃淮海區域利用冬春季節生產,也可在長江流域秋播利用。孕穗期之前刈割可再生。青貯適宜刈割期為乳熟期(盛花期后一周),干草調制適宜刈割期為抽穗期。河北省中南部乳熟期一般在5月中旬,籽實成熟期在6月中旬,生育期230~250d,有利于后茬作物的安排。
冀飼4號在冀中南地區10月份播種,播期同當地冬小麥,播種機械可用小麥播種機即可。條播,行距18~20 cm,畝播量10 kg,播種深度3~5 cm。中等肥力地塊每畝底施純N 10 kg、P2O515 kg。返青期隨灌水追施純N 10 kg。生育期內僅需返青期灌水1次,每畝灌水量45 m3左右。無需農藥防治病蟲害。可青飼、青貯或曬制干草,青飼抽穗期刈割,青貯、干草灌漿期刈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