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墨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與城建學院(471000)
該工程為某辦公綜合樓,共地上4層,總建筑面積約17 000 m2,基底面積約5 100 m2,室外地坪標高-0.450 m,結構總高度20.85 m,框架結構,抗震設防烈度7度。基礎形式為柱下條形基礎,基底標高為-6.000 m,在-0.050標高處的框架柱間及填充墻下均設有拉梁。根據設計要求基坑回填土采用素土,虛鋪厚度250 mm,壓實系數不小于0.95。
該工程的基底標高為-6.000 m,故回填土的厚度達到了6 m,回填土厚、回填量大。由于工期緊,急于建成后投入使用,回填土沒有時間自然固結和沉降,根據經驗極易造成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1層地坪的下沉開裂,故決定對本建筑物范圍內的回填土體進行加固處理。經過與換填法、堆載預壓法等處理方案的比選,由于注漿加固法適用于建筑地基的局部加固處理,適用于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由于注漿加固采用劈裂注漿,施工快捷,不受地形限制,故最終確定采用對回填土進行加固注漿的處理方案[1-2]。
注漿加固范圍為本建筑物主樓的回填區域,采用直徑20 mm的耐壓PVC注漿管深孔注漿。注漿孔深度為回填土深度且應進入下部穩定土層不小于0.3 m,成孔直徑100 mm,孔距1.5 m,本工程總注漿孔數為2 091個,漿液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P·O32.5、水灰比為1∶1的水泥漿,注漿壓力為1 MPa,并持續5 min以上。
根據現場情況及以往施工經驗,對基礎回填土進行注漿加固處理,具體施工技術要求如下:
由于土質情況對注漿壓力影響較大,故大范圍注漿前應根據局部試驗確定注漿壓力。
注漿管采用耐壓PVC管,間距1 500 mm,均勻布置。注漿管對稱開注漿孔,管徑20 mm,注漿管全段開孔。
注漿孔采用干作業法成孔,嚴禁用水作業,成孔直徑100 mm,注漿壓力1 MPa。注漿水泥采用P·O32.5,水泥漿水灰比1∶1。
成孔完成后,對成孔深度進行檢查,達到要求深度后,及時注漿。
注漿應采取隔一根注一根的“跳注”方法。注漿過程中應密切注意周邊管溝是否漏漿,如發現有漏漿現象應采取堵漏措施,以防漿液流失堵塞管溝及下水道,堵漏嚴密后繼續注漿。還應密切注意周圍地面是否發生冒漿。冒漿原因有多種,主要有注漿壓力大、注漿段埋深淺、有孔隙通道等。如果發生冒漿,首先查明原因,再采用對應的措施。如降低注漿壓力或采用自流式加壓。如果采取措施后仍然冒漿,則應停止注漿。
注漿加固施工順序為:鉆機與注漿設備就位→鉆孔成孔→安放注漿管→安裝止回閥→注漿固結。
注漿施工時,宜采用自動流量和壓力記錄儀,并及時進行數據整理分析。
注漿的流量可取20~30 L/min。
滿足以下任何一項即可結束該孔注漿:壓力驟然上升;產生孔內溢漿現象;壓力控制在1 MPa并穩壓5 min。
注漿結束,待水泥漿凝固后,把地面以上注漿管截掉[3-4]。
場地平整:將注漿加固范圍內雜物、垃圾等清理干凈,不相關的材料、機具等調出施工場地,并進行平整、壓實,達到地質鉆機平穩施工的條件。
孔位放樣:根據設計圖紙進行放樣確定注漿管位置,注漿孔的縱橫向間距均按1.5 m布置。
鉆機定位:孔位確定后,鉆機進場就位,鉆機底部需平整穩固,鉆孔孔位偏差不大于0.05 m。
鉆孔:開鉆前檢查鉆桿鉆進角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并在鉆進過程中對鉆機調平校正,鉆孔的傾斜度與設計要求傾斜度偏差≤1.0%。
安裝注漿管:成孔至設計要求深度后,應立即安裝注漿管,確保注漿管下到孔底。注漿管上部高出地面200 mm,在注漿管頂部封上密封蓋,防止雜物進入管內。
注漿:正式開始注漿前,首先在施工現場選取幾個孔進行注漿試驗,在滿足設計要求的情況下調整灌漿材料、漿液擴散半徑、容許灌漿壓力等參數。
注漿過程中主要通過聽聲音、看壓力表、觀察注漿量來判斷注漿的實施效果。聽聲音是否有異常,看壓力表指針讀數是否過高,觀察注漿量是否達到理論的注入量。這個過程主要靠注漿技術人員及操作人員來控制。另外,注漿過程中要記錄注漿原始,并保證記錄表的真實性。
本工程根據注漿試驗,選取水泥漿液,水灰比控制在1∶1,注漿壓力控制在1 MPa。注漿參數見表1。

表1 注漿參數
最終注漿完成的控制標準為,采取注漿壓力與注漿量雙控指標。在注漿過程中,壓力逐漸上升,流量逐漸減少。當壓力達到注漿終壓,且穩壓5 min,可結束該孔注漿。或單孔注漿量達到0.80~1.00 m3,也可停止該孔注漿[5]。
注漿量按以下公式計算:

式中,Q——注漿量,V——加固土體體積,λ——漿液填充率,n——孔隙率,α——漿液填充系數,β——注漿材料損耗系數。對于本工程粉質黏性土λ取值見表2。

表2 漿液填充率
根據施工經驗和地勘報告確定,劈裂注漿加固土體的漿液填充率一般在15%~20%見表2。根據設計要求,注漿加固土體直徑為1.5 m,故單孔每米注漿量計算如下:Q=Vλ=3.14×0.75×0.75×5×0.2=0.353 m3=353 L。
上述計算僅為注漿量的估算方法,實際施工過程中應進行試注來確定上述參數,以便獲得更為準確的參數,指導現場施工。
注漿漿液拌制完成后,對每盤水泥漿拌制量,采用泥漿比重計檢測水灰比。若水灰比不滿足設計要求,應調整水泥、水摻量,直至滿足設計水灰比要求。
注漿質量檢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注漿檢驗時間應在注漿結束28 d后進行。可選用標準貫入、輕型動力觸探或靜力觸探對加固土層的均勻性進行檢測。按加固土體深度范圍每間隔1 m取樣進行室內試驗,測定土體壓縮性、強度或滲透性。
2)注漿完成24 h后,應在合適位置鉆孔取芯或洛陽鏟取芯,檢查漿液填充的效果,是否密實,是否還有縫隙或空洞。如果仍有較大空洞或孔隙,應該在空洞或孔隙處補孔注漿。檢查孔不少于總注漿孔數的2%。
在注漿過程中容易產生周圍土體冒漿的現象,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控制冒漿。
適度的降低注漿壓力或采用自流式加壓。
根據本工程特點,先做地坪80 mm厚C15素混凝土墊層。墊層施工之前,孔口采用略帶膨脹性的混凝土進行封孔,封孔深度不小于1.0 m。封孔后24 h便可以做墊層、注漿。
調整水泥漿的濃度或加入速凝劑等。
注漿施工時,宜采用間隔跳孔、逐步約束、先下后上的注漿施工方法。
當注漿量超過該孔加固土體體積20%還未達到上述標準時,應及時分析原因,察看是否存在跑漿等問題,采取相應解決措施。
注漿結束后28 d后對注漿效果進行檢驗。
施工結束后需對場地進行沉降觀測,對處理效果作進一步的驗證。
異常情況處理及注意事項:當漿液量嚴重不足,注漿壓力又超過終注壓力時,可提高注漿壓力,注漿壓力最大不超過1.2 MPa。漿液注入后發生自沉,吃漿量過多要加入20%速凝劑;注漿過程中如漿液沿一個定向通道涌出時,可在灌漿進行一段時間后加速凝劑進行封閉。當漿液壓力突然升高時,應分析管路是否堵塞,并停止注漿檢查。注漿過程中應經常觀察周圍地面、管溝情況,有無漿液涌出以及建筑物變化,一旦出現異常情況反應立即停止注漿并采取措施。
以上是注漿加固法對基礎回填土進行加固的主要技術要點、施工工藝、注漿量計算、注漿質量檢驗及施工注意事項等,望對同類工程有一些參考價值,不足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