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榮
據相關數據統計,在河南省經濟總量中,有2/3來自于縣域經濟的貢獻。由此可見,提升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質量是很有必要的。同時,通過發展縣域經濟,能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另外,相比于我國其他經濟發達地區,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基于上述幾個因素,本文首先闡述縣域經濟的特征,然后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對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并探析新路徑來改善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質量。
一、縣域經濟特征
(一)地域性
縣域經濟,屬于區域經濟的范疇,受區域人文環境與自然資源影響較大。并且,縣域經濟發展質量與地方政府政策關系密切,由地方政府引導與調控。因此,縣域經濟具備清晰的地域特性,地方獨立性以及市場開放性。
(二)綜合性
縣域經濟,涵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并包含多種經濟成分與多層次經濟關系,屬于一種綜合性經濟體系。因此,地方政府在統籌規劃縣域經濟發展時,應從宏觀層面把控方向,并從微觀著手協調配置縣域內部資源,實現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層次性
縣域經濟,秉承“梯度推進”與“中心輻射”的區域經濟發展理論,以縣城為經濟發展中心,逐步向鎮、鄉地區擴展,在發展中具有顯著的層次性特征。
(四)開放性
縣域經濟發展具備開放性,即基于縣域優勢,實現縣域內部與外部的生產要素的流動,突破面積、資源以及人口限制,積極對外開發,吸收有益的生產要素,以構建完整的經濟體系,最終實現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二、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系
《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為城鄉融合發展指明方向,即推動縣域經濟經濟發展。由此可見,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發展是相互緊密聯系的,縣域經濟發展主體是農村經濟,戰略目標是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以及現代化。因此,充分發展好具備區域特色與完備供能的縣域經濟,既能夠實現暢通的城鄉發展溝通,也能夠豐富經濟發展模式、創造就業崗位等,同時,也能夠有效推動“三農”問題的解決進度,進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三、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現狀
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河南省堅持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結合、改革與發展結合以及城鎮發展與鄉村發展結合的發展方向,積極從政策與財政方面推進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據河南省人民網站數據統計,河南省經濟總量的2/3是來自于縣域經濟的發展貢獻。但是,相比于我國其他縣域經濟發展較快的其他地區,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與不足,僅有7個縣(市)入圍2020年全國縣域經濟發展100強且排名靠后,因此,河南省需要積極立足于發展現狀,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解決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實現縣域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提升。
(一)發展特色不足,同質化比較嚴重
河南省,屬于農業大省,受傳統思維和發展環境的制約,其縣域經濟發展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本質上,縣域經濟,應該基于區域特色,如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產業基礎等,選擇適合本區域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樣才能夠突出競爭優勢,實現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現階段,可供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選擇的發展模式主要可以歸納為四種,即現代農業模式,發展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模式,注重農產品深加工;消費帶動模式,開發鄉村旅游資源;服務帶動模式,規范發展農村電商。現階段,通過探索與優化,河南省部分縣域的經濟發展已經實現了將特色產業和比較優勢向現實生產力和競爭力的轉變。但是,整體而言,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存在產業集群不顯著、特色產業不突出等問題。
(二)城鎮規劃不合理,發展協調性不強
縣域經濟發展,要落實到在城鄉融合。現階段,河南省部分縣域擴大行政區域,拓寬城鎮覆蓋范圍,由于其在城鄉發展統籌規范方面存在不足,即城鎮規劃不合理,使得縣域經濟發展協調性不強,既未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顯著改善,也未形成規模效益。具體而言,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協調性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產業布局不均衡、產業集聚度低、產業鏈較短、產業發展與縣域發展不匹配等,不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以及較高的工資水平,不能夠實現區域勞動力實現個人價值與提升生活水平,進而導致這部分群體外出務工現象較為明顯,主要是集中于向經濟較發達的沿海城市流動。
(三)創新驅動不足,高質量發展乏力
相比于我國在縣域經濟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其他省份,河南省相關政府部門、銀行等主體未能夠從政策、財政、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導致河南省縣域經濟研究與發展經費不足,經濟發展主體受限于發展資金無法實現規模化發展,同時,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平臺與發展環境存在創新驅動不足等問題。其中,衡量“創新驅動”的主要標準是勞動力的綜合素質水平,據相關數據統計,縣域勞動力受教育水平大多在高中、大專,綜合素質水平整體偏低,鄉村振興的實施和順利推進缺乏合適的人才,導致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比較緩慢。
同時,縣域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提升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如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鏈延伸等需要科技的支撐。但是,河南省縣域科技創新發展的程度比較低,缺乏資金、人才支以及服務體系支持,導致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普遍存在創新驅動力不足的現象。
四、探索河南省縣域經濟發展新路徑
(一)創新縣域經濟發展思路、發展模式以及發展理念
推動河南省縣域經濟高質發展,首先要革新發展思路。縣域經濟發展,應該明確經濟發展方向,基于縣域經濟發展現狀水平,并根據縣域特色來制定自身情況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一言以蔽之,要與自身區域的產業結構層次、科技創新能力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相結合。同時,還要創新發展理念,即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改變傳統的種植農業方式,走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如整合土地集中利用,建設高標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采摘園、種植園等,融入觀賞、農事采摘體驗等項目,吸引周邊城市居民到鄉村觀光、消費,繼而帶動鄉村旅游發展。農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能夠改變傳統農業經濟效益低、農民收入不高、生產主動性差的現狀。只有把傳統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結合起來,才能創造更加理想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村經濟良好發展。因此,要認真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保護好自然環境的基礎上走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