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宇辰 李昊龍 張志如
雙創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近年來,遼寧省經濟呈逐步下行態勢,為扭轉這一局面,“雙創”顯得尤為重要。遼寧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執行國家決策部署,致力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省份,并取得一定成效。基于此,本文立足“雙創”這一社會熱點,通過概述近年來遼寧省雙創建設的發展現狀及成果,并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對策建議、探索發展路徑,以達到促進雙創建設更完善、區域發展更快速的目的,為其他地區推動雙創提供借鑒。
一、遼寧省雙創建設發展概況
(一)遼寧省現狀概況
遼寧位于我國東北地區南部,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然而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東北經濟逐步衰退,遼寧省經濟發展也呈下行態勢。據國家統計局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上半年,東北三省GDP增速排名靠后,其中,遼寧以2.6%的增速墊底。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指導下,積極建設遼寧省“雙創”事業,培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是遼寧全面振興的必由之路。如表1所示,近五年來,隨著雙創政策的逐步推進,遼寧省經濟運行平穩向好,有效供給不斷增強,雙創初見成效。
(二)雙創建設的成果概述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涌動,越來越多的遼寧人感受到了社會發展的紅利。遼寧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的制訂和落實,為推動雙創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優良的環境,雙創建設工作在多個方面結下了累累碩果。
全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十三五”以來遼寧省累計有近7000項科技成果落地,一批科技特色產業集群快速崛起,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領。2019年,全省共轉化落地本省科技成果1693項,同比增長19.1%,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21.6%,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能力顯著增強。
大力發展眾創空間。遼寧省成立了科技創新孵化聯盟,全省備案眾創空間、孵化器超過200家,在孵企業和團隊超過8000個,沈陽、大連、鞍山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雙創”示范基地。2020年,遼寧省科技廳積極支持省內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全省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載體數量達272家,在孵企業和創業團隊達15500余個,吸納就業和創業人員約9.4萬人,在“保主體”“穩就業”方面提供有力支撐。
二、雙創發展新模式的研究分析
隨著產業升級加快、社會經濟急速發展的形勢來臨,雙創建設唯有創新模式、適應當今社會發展趨勢,才能夠持續穩定的推動社會進步。基于此,遼寧省首當其沖的嘗試“雙創+”和“雙創街”的創新模式,摸索前進道路,指明實踐經驗。
(一)“雙創+”創新進行時
當前,“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模式在社會中流行開來且日趨成熟,而“雙創+”作為一個較新的概念,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正預示著未來雙創建設的發展新方向。
1.雙創+骨干企業,共享資源同向同行
沈陽順風實業集團建設了基于化學新材料領域的順風眾創空間,提出了“縱向連接、橫向聯合、居中整合”的專業化眾創空間模式,打造以企業為核心,高校院所參與,輻射、帶動中小微企業成長、發展的產業創新創業生態群落。
“雙創+骨干企業”是將雙創與骨干企業緊密相連,提供企業科技競爭能力,發揮集眾智、匯眾力的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發揮大企業的旗艦引領作用,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建設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2.雙創+產業園區,構筑雙創全生態鏈
近年來,坐落于沈陽于洪區的永安機床小鎮,積極規劃建設面積2000平方米的眾創空間、16700平方米的孵化器、26000平方米的加速器和3000畝的產業園區。同時,永安機床小鎮加強由“技能實訓平臺+知識產權服務平臺+研發檢測平臺”組成的公共技術服務鏈條建設,目前已有500多家企業入駐永安機床小鎮,他們正在享受著“足不出鎮”即能成長壯大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將產業園區與雙創結合,著重建設完備的雙創平臺,為企業提供創新創業之源,能夠有效匯聚各類創新資源,發揮集聚優勢、擴大產業規模,進而推動區域發展,是促進經濟發展轉型和催生新動能的重要載體,符合新形勢下企業發展的時代潮流。
3.雙創+樓宇經濟,迭代升級活力無限
沈陽科創工場運行一年來,眾創空間的入駐和雙創企業的培育孵化,已讓科創工場“一屋難求”。北京雙創街東北大區總經理劉詩奇介紹,沈陽科創工場設定了創新、集聚和開放三大發展主題,尤其是在集聚創新資源和載體方面,沈陽科創工場是一種新型的立體式樓宇創業大街,僅一年時間便入選市級孵化器,還培育了4家市級眾創空間,成為沈陽“雙創航母”。
發展樓宇經濟,是拓展發展空間、集約資源利用、提升業態檔次、提升發展內涵和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途徑之一。沈陽科創工場是一種典型的“雙創+樓宇經濟”模式,這樣的模式一方面以樓宇為主要載體,吸納引進各類資源,致使更多科技成果成功落地,初創企業有地發展;另一方面實現了閑置樓宇的高效利用,調動資源合理分配,為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作出貢獻。
(二)“雙創街”建設在路上
近些年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街區也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其中一種特別街區——“雙創街”。雙創街的出現匯聚了城市里各類創新資源,展現著城市創新創業的力量,開創了雙創建設的創新性平臺,成為了城市雙創事業的縮影和新動能。
三、遼寧省雙創存在的問題
雙創由“眾”而積厚成勢,因“創”而破繭成蝶。遼寧省始終致力于推動雙創事業的發展,縱觀2020年度,遼寧省科技成果亮眼,創新動能澎湃,但仔細分析后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創新創業人才外流,核心人才供給不足
2020年新華網報道指出東北7年超164萬人外流,形勢十分嚴峻,遼寧一所雙一流高校2016年至2019年研究生就業地域流向,留遼比例分別為24.94%、22.22%、18.69%、16%,呈逐年降低態勢。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工資等因素的制約,人才仍更傾向去北上廣等發達城市就業,導致人才外流嚴重,人力資源儲備不足,創新創業動力滯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