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高茜
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下,位于江東新區的海口金融中心將組成金融辦公組團。本文結合海南省金融業發展現狀,基于SWOT模型分析海口江東新區金融中心的優勢(S)、劣勢(W)、機會(O)與威脅(T),以明確其發展定位,擴大其金融服務范圍,從而更好地服務及帶動海南自貿港經濟的蓬勃發展。
一、前言
2018年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在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面提出了加快金融開放創新。2019年11月5日,商務部等18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在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其他自貿試驗區施行政策的通知》中進一步明確了擴大金融領域開放的七項內容。2021年4月9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四部門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分別從六個方面提出33條更為具體的措施,從《意見》內容上看,大部分措施是為海南特別“量身定制”的。
與此同時,為了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2019年10月海口市政府在專題會議上對海口江東新區金融中心概念方案進行了研究。目前,海口江東新區金融中心即將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江東新區金融中心作為該地區的首個金融產業聚集區,建成后將滿足江東新區企業的金融綜合服務需求,構筑金融綜合服務生態圈。
雖然2018年以來海南在金融業方面有多項政策的出臺,在金融創新方面也有多種舉措,但對標國內外先進的自貿區,海南金融業在規模、數量、創新及經營業態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差距。目前對海南自貿港而言,海口江東新區的金融中心有優勢,有機會,但也有自身的劣勢和面臨的威脅。為此,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對海口江東新區金融中心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為建設海南自貿港服務。
二、江東新區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S)
1.區域優勢
海南自貿港具備國內其他自貿港沒有的獨特地理位置,同時海南自貿港最大的特點就是實施“全域性”試點,“雙自貿”的建設范圍囊括了海南全島的各個區域。相比之下,國內其他自貿區或自貿港的建設范圍不是在120平方公里左右,就是僅在該省市的部分區域實施自貿區(港)的建設。海南全島試點充分發揮了海南島獨特地理區位優勢和全島試點的整體優勢,增強制度創新的整體性、協同性。海南自貿港近傍香港,內靠珠江三角洲,外鄰東南亞,是我國與南海諸國海洋接壤的重要途徑,既有經濟腹地的依托,又受到經濟發達區的輻射和帶動,便于吸引跨區域(國家)的資本流入。
海口江東新區,是在習近平總書記宣布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后建設的重點先行區域,有著區位優勢獨特、生態環境一流、后發優勢明顯三方面的突出優勢,江東新區金融中心作為該地區的首個金融產業聚集區便是坐落在這個海口新的行政中心。
2.金融產業聚集規模初現
金融產業聚集是各種金融資源的結合,其所擁有的金融服務可以為實體產業發展提供要素生產力。海南將在其省會城市海口打造長達5公里的“金融街”,毗鄰海南省省委省政府及江東新區,未來大力發展金融總部經濟,形成金融產業聚集區,充分利用金融資源,并在行業競爭壓力下提供更好更優質的金融服務。目前該區域已引進銀行、證券、基金、保險、擔保財務投資等88家公司,金融資源集聚效應凸顯,更好地為海南自貿港的發展提供助力。
(二)劣勢分析(W)
1.經濟基礎薄弱,金融發展乏力
海南經濟發展起步較晚,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且從海南的地理位置和省情出發,無法大力發展工業,導致海南經濟發展薄弱。經濟規模上看,海南自建省以來每年全省GDP的經濟總量僅為全國經濟總量的0.5%左右,甚至不足百分之一。
海南自貿港全省2018年GDP為4832.0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736.15億元;2019年全省GDP為5308.9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129.54億元;2020年全省GDP為5532.3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3341.15億元。從近三年的數據可看出,海南自貿港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例都超過了50%,尤其是2020年占比達到了60%。雖然第三產業為海南自貿港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2018-2020年金融業的增加值分別為309億元,392億元和414.8億元分別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6.4%、7.4%和7.5%,對標全球主要自由貿易港金融業增加值占比10%的比例仍存在一定差距。
2.金融創新不足,金融類人才稀缺
創新是金融發展的基石,金融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中央印發的各類支持海南自貿港發展的文件中數次提到金融創新,海南相關部門及機構也出臺了多項金融創新政策,但金融創新的業務和產品仍尚未得到很好的發掘及利用,主要因素在于相關金融類人才資源的稀缺。在2020年版的《海南自由貿易港行業緊缺人才需求目錄》中,“金融領域技能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赫然在列,“金融領域技能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項下的緊缺人才包括創業金融人才、綠色金融人才、金融產品研發人才、跨境金融人才等高達38類之多。
(三)機會分析(O)
1.政策推動金融發展
海南自貿港對標全球最高水平開放形態,承擔著在金融開放先行先試的創新探索的責任。2021年4月,四家中央金融監管部門聯合下發《意見》,該金融支持意見有別有其他地區的金融支持意見,《意見》中的33項措施覆蓋領域全面,強調金融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對跨境資金流動安排進一步具體化,跨境金融創新突破力度大,推動人民幣可兌換和國際化,注重補齊海南金融短板。國家政策的積極支持,為海南自貿港金融開放及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
2.政策引領企業落戶,為金融增添新活力
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效應顯著,2018-2020年海南自貿港新增市場主體76.3萬戶,超過過去30年的總和;落戶海南的央企及央企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增長超20倍。截至2020年末,海南自貿港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9982億元,存款余額為10312億元。海南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業務規模增長明顯,涉外收付款、結售匯、離岸轉手買賣業務收支規模增長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