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珈彤
貿易融資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對于我國的企業而言,為了不斷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需要充分利用融資的手段擴大規模,提升國際地位。就目前的融資方式而言,融資創新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創新性融資不僅可以為企業提供更穩定的流動資金,還能提升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抗風險能力,對于我國的貿易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在從事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為保證資金的有效流動,國際貿易公司需要具備一定的融資能力,并根據自身的工作實際制定融資風險的控制措施。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企業要想提升競爭力,需要在融資工作上不斷創新,提升風險抵抗能力。基于此,本文將重點闡述國際貿易中融資風險控制與創新策略。
一、國際貿易融資的重要性分析
在銀行工作中,國際貿易融資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對于調整國際貿易結算中的資金和信用具有重要應用。通過國際貿易融資,銀行產業也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這對于我國總體經濟的發展也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就目前而言,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活動更多的是處于初級發展時期,影響風險的因素較多,造成的管理問題也相對更多。由于國際貿易結算和國際貿易風險之間關系緊密,因此采用傳統的融資模式盡管能夠降低風險,但不適用于當前的融資發展新形勢。可見我國的國際貿易企業需要通過創新融資,降低風險,提升質量,改善工作效率。
與普通的貿易融資不同,國際貿易融資更多的是服務于進出口商。融資機構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在監督的條件性進行,監督機構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確保融資的合法化。在國際貿易融資不斷推進的今天,我國的國際貿易機遇與挑戰并存,因此相關企業需要客觀認識我國國際貿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創新措施,處理好風險問題,不斷提升風險控制能力。
二、我國國際貿易融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貿易融資的方式相對單一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國際貿易融資方式越來越多元,這為企業提供了更多融資方式,但在實際的工作中,部分企業依然使用傳統借貸融資的方式來完成國際融資工作。這種融資模式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有諸多不斷,如果不能做到及時創新,將會大大限制其發展,甚至面臨巨大的融資風險。
(二)貿易融資風險控制非常薄弱
當前,國際貿易企業在參與融資活動時,由于風控體系的建設不夠健全,存在風險控制薄弱的問題,企業內部的營銷部門、生產部門在融資風險管理中的參與度較低,整個風險的管控工作更多的是由財務部門獨自負責完成,導致企業僅僅能夠從資金層面分析風險,對總體的風險控制力度較弱,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三)高素質人才的缺乏
當前,我國從事國際貿易的工作人員,綜合人才的占比相對較低,在相關的領域也存在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國際貿易的管理者為了應對新形勢的變化,過分關注融資工作,對企業內部的人才結構和人才培養工作不重視,這也加大了企業長期運營的風險。
(四)各種融資風險
第一,匯率風險。在國際貿易中,匯率風險是企業直面的風險之一,由于外匯匯率起伏變化帶來的風險,是企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近年來國際金融系統更加脆弱,貨幣風險也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內容。就我國而言,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不斷升值,造成中小企業的盈利被嚴重壓縮,生產成本大大提升,嚴重降低了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加上未被追回的債務由于外匯匯率等因素的影響,國際貿易的中小企業甚至面臨虧損的惡劣局面。
第二,利率風險。當前國際金融朝著自由化的方向發展,利率的限制開始放松,導致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利率風險的存在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困難,具體表現在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容易造成巨大的損失。
(五)欺詐風險
當前,欺詐風險在國際貿易中是比較常見的,具體指的是在國際貿易融資的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信用詐騙問題。一旦出現這種問題,將會給企業帶來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出現違法犯罪的行為。
(六)政治風險
隨著國家對國際貿易采取的政策不斷增加,政治風險也成為國際貿易發展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企業在從事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時,需要重視政治風險,并積極做好規避工作,加強合作,提升對風險的控制水平。
三、國際貿易融資風險的控制策略
(一)健全風險監控體系
完善的風險監控體系是規避風險的重要措施,對此,企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根據融資的需要和風險監管的要求,通過構建動態的監管體系,調動企業發展的動力,提升企業對融資工作的認識,從而有效規避融資風險。第二,優化信用評價體系。根據國際貿易企業的基本情況,結合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制定規范的體系標準,從而有效評估企業資金的償還能力,健全風險監控體系。
(二)加強政府的扶持作用
政府部門根據容易導致融資風險的因素,進行相應的管理,對于存在違規行為的企業需要加強培訓指導,從而提升企業經營的規范性。政府部門作為企業的強大后盾,需要為國際融資保駕護航,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并在相關的基礎上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規避此類風險,尤其是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對信貸監督管理流程進行完善。針對當前平臺借貸過程中存在的隱患和風險,需要通過對信貸操作流程的完善來設置合理的組織和結構,從貸款受理日開始再到最終的貸款發放,一定要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開展,對信貸風險進行嚴加防范。平臺應當根據宏觀經濟調控和國內外經濟形勢實時調整個人貸款結構,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制定相應的戰略模式。比如,當宏觀經濟下行時,就要收緊個人經營貸款的發放規模,盡可能地只做期限短、金額小、有保障的業務,同時要做好貸后管理工作;當國家壓制房地產市場時,就要謹慎續做商用房貸款,因為商用房的價值變化較大,可能會帶來抵押物不足值的風險。平臺要不斷改變個人貸款結構,把個人貸款業務從盲目擴張變為精細經營,盡量挖掘優質客戶群體,提高利率定價水平,使個人貸款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用此種方式提高經營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