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民
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也有很大進步,國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這就要求我們在國有資產管理上進行優化,要求把以前的滯后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進行一下改進,但是現階段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上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具體表現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年度預算執行力度不夠、出現資源浪費,財務管理滯后,單位缺乏專業國有資產管理人員,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落后的問題。本文就我國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建議。對于更有效發揮國有資產使用效率和作用提供一些幫助。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社會職責的基礎,是公共財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龐大,分布較廣,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很大比重。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是指對法律上為國家所有、但是由代表國家行使權利的政府和行使公共服務功能的事業單位占有和使用的那部分資產進行的管理。其內容包括:從取得國有資產產權登記時開始到對資產進行處置的全部過程。與其他類型資產相比,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以實現社會效益,滿足國家機器運轉、公共管理和公益事業需要為目標,。
第二,管理目標是提高使用效率,不以產生經濟效益為出發點,體現其非營利性。
第三,在使用時不能直接產生新的財富,直接實現價值的再創造,體現其非增值性。
既然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對于國家職能的實現和人民群眾的生活有如此的特殊意義,那么歸納起來其工作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增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是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公共財政管理的內在要求。在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中,行政管理體制也要進行改革,要求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的管理體制也要求與之相適應,不能再用陳舊的管理方法來應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
其次,合理配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國有資產,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向心力,營造崇尚節約的社會風氣。
二、現階段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沒有制定適合本單位實際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
在我國,部分的行政事業單位單位只是把財政部門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全部復制一下,沒有結合本單位具體情況制定的規章制度。殊不知各個單位職能不相同,為具體的業務活動的資金使用情況不盡相同,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更能合理的配置本單位國有資產,進而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
(二)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年度預算執行力不夠,浪費現象時有發生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是屬于國家財政撥付資金,在資產的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經濟補償、帶來經濟效益。所以在資產購置后,使用上、管理上采取粗放模式,對于資產的保養、維護也不太放在心上,只管用,用壞了再申請購置新設備,反正是公家的錢、公家的東西。其次,部門人員只是在領用時登記一下,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物資在使用人或者部門之間調劑時,不能及時變更使用人和使用地點,導致管理混亂。再次,單位定期盤點制度執行不到位,盲目購置設備,導致重復購置與閑置現象時有發生。
有些設備用了很短時間出現了一些小毛病,本來維修一下還可以繼續用。但是因為單位經費寬裕、購置審批不嚴又重新購置了新的設備,老設備棄之不用,造成國有資產的閑置浪費。另外有些設備在使用過程中責任不明確,使用過程不愛惜,維修頻繁,也是造成資金的浪費的另一個原因。
(三)個別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有缺陷
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與的實際價值不相符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購置的或外單位贈與的固定資產未按時按照使用年限計提折舊,導致該固定資產本來已經用了多年,若是及時足額計提折舊,早已到了報廢的年限了,但是賬面還存在價值,導致該固定資產無法報廢,現在還在繼續使用,不能及時申請購置新資產。使用這些陳舊的固定資產只能靠經常維修來維持其工作,給工作帶來很大不便。另外,有些賬目之外的資產沒有及時登記入賬,這些國有資產長期空掛在賬目的外邊,使得這些資產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增加了國有資產丟失的危險因素。
(四)單位沒有設置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人員
單位領導認為這項工作是財務部門的事,應該歸財務部門管,所以不專門設置國有資產管理人員,導致管理財務人員和管理資產人員混在一起。這樣對于國有資產的管理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國有資產管理人員除了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素質外,還需要很強的專業素質和電腦軟件操作能力,這樣才能有利于提高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才能得到保障,國有資產的浪費現象才能減少。
(五)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不完善
現在,雖然各級財政部門結合工信部門建成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但是,這些信息管理系統功能還不夠完善,一般只是登記國有資產的原始的基礎信息,后期的諸如國有資產的使用、出租、出借、報廢都無法在管理系統平臺中操作完成,另外每項國有資產資產處于何種狀態也顯示不出來。
另外,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單位內部財務管理系統、單位的預算決算、政府采購系統沒有實現聯網,有些指標口徑也不一致,導致系統之間數據重復錄入,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不高。
三、對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及內控制度并堅決依照制度執行
各行政事業單位要依據省市財政部門的文件精神,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本單位實際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及內控制度。使之更科學、更合理、更規范。日常的每一筆資金從支出、到使用、再到處置都需要規范:支出環節,個人或者部門提出申請,部門負責人在充分分析的基礎上簽字;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審批,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經過充分論證,簽署意見;報單位領導審批,領導經過充分論證,如果可行,簽署意見,報財政部門審批,層層把關。部門之間相互牽制、相互制衡。使用環節:要加強資產的管理,在領用時要完善簽字制度,國有資產管理人員對重要物品要跟蹤資產的使用情況,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如有人員離職或者其他原因資產使用人發生變更,要及時變更登記。處置環節:當資產達到報廢年限或者無法修復時,使用人提出報廢申請。資產管理人、財務負責人及其他相關人員共同簽署意見,報廢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