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鴻

企業所得稅法明確規定了對小型微利企業實施稅收優惠,為了更大力度的支持小型微利企業發展,最大限度的發揮小型微利企業在就業、民生以及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作用,在對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基礎上,國家近幾年不斷的更新小型微利企業優惠政策。2020年伴隨著新冠疫情的到來,給經濟也帶來了重大影響,針對小微企業實際國家也給小微企業以更多的關注。本文對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梳理,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政策背景及內容
(一)政策背景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可以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2019年1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再推出一批針對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措施。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減稅降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 2019年1月發布了《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3號)①“減稅降費”助力發展,中小微企業急需人才補充 李俊《中國大學生就業》2019年
(二)政策的主要內容
1.一般政策內容
小型微利企業的含義是指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3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5000萬元且必須是從事國家非限制和禁止行業的企業。從業人數,包括是有勞動關系職工人數和勞務派遣用工人數的總和。應按企業全年的季度平均值來確定從業人數和資產總額指標。在年度中間開業和終止其實際經營的,按照實際經營期作為一個納稅年度確定。
在2019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期間,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2.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延緩繳納政策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為了方便、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延緩繳納政策采用“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的辦理方式。企業依據自身經營情況及相關稅收規定來確定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業的條件,來選擇是否享受延緩繳納稅款的政策。符合條件且選擇享受延緩繳納政策的小型微利企業,自行計算延緩繳納稅額,正確填寫并按時上報企業所得稅預繳納稅申報表享受延緩繳納政策。
二、政策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是與大企業相對的一個集合性概念,它指的是規模和產值較小、產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產品(服務)種類單一,從業人員較少或處于創業階段和成長階段的企業。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主要貫徹落實部門是各級稅務機關,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政策規定方面的問題
一是小型微利企業界定的問題。小型企業、微利企業劃分標準不一致,影響稅收政策執行。對小型微利企業主要有以下劃分標準:1.《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規定,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三個具體標準并結合行業特點對微型企業進行劃分,該文件按照行業大類對小微企業進行了十六大類的劃分;2.,是依據企業的從業人員、應納稅所得額、資產總額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了小型微利企業的標準,并且小微企業必須從事國家非限制和非禁止的行業;3.增值稅小規模中月銷售額不超過10萬元的(以一個季度為1個納稅期的,季度銷售額未超過30萬元的),是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以上三個標準,使納稅人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區分,造成納稅人不知該按照哪個標準進行操作。
二是小型微利企業征收管理方面的問題。企業在辦理稅務登記后,有大廳窗口人員在金稅三期系統中錄入企業基礎信息,大廳人員在錄入信息時存在不準確、不完整的現象,從而影響小微企業的準確劃分。1.基層局存在對政策執行不到位,導致多征或少征稅款現象。基層局在執行過程中操作隨意性大、監督不及時審核不夠細致,劃分差錯率高。如:企業行業信息主要來自于征管系統,但從實際情況看,征管系統中錄入的行業與企業實際所屬行業存在差錯,直接影響劃分的準確性;2.從業人員、資產總額、應納稅所得額是小型微利企業劃分的主要指標。即便如此,在稅收三期操作系統中,由于企業在辦理稅務登記時,很多企業認為成立之初人員還不固定,所以從業人員未填寫,資產總額填寫不準確或漏填,所以初始信息錄入時不完整存在瑕疵,直接影響劃分的準確性。同時由于小型微利企業規模小,相對大企業而言由于資金少,不聘請專職的會計人員,所以會計人員不專業,財務制度也不健全,存在經營管理方面也不正規等問題,企業資產及收入核算準確度不高,從而導致本應該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標準,而未能享受優惠的現象。
(二)政策落實方面的問題。
一是小型微利優惠政策在執行上難度較大的問題。小微企業數量較多,普遍存在申報數據不準確,稅務機關核實難。小型微利企業的申報數據從稅收征管系統中難以提取,有的小型微利企業怕麻煩不據實申報,直接報空表;由于科技的進步,都是網上申報,雖然系統中有企業財務報表模塊,有的企業根本就不上報稅收管理員不能及時收到相關的企業財務報表和納稅申報表,也就很難以對企業經營情況及申報數據進行核實與監控;
二是監督檢查不到位的問題。由于各基層局管戶多,人手少。現在都是事后監管,申報就享受了。由于基層管理人員普遍老化,人員不足等問題的存在,即使發現企業申報數據有問題或企業自行調整收入不準確的行為,但沒有足夠的人力和相匹配的信息支撐對每一戶享受減免稅政策的企業進行核實;
三是政策宣傳不到位的問題,溝通協調機制欠缺。各基層局、所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宣傳力度還沒有做到全覆蓋,有的企業自身雖然符合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標準,但由于企業不了解以至于雖然符合政策,而未享受到此項優惠帶來的福利。稅務機關內部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與協調配合,造成存在的問題長時間存在得不到有效解決,最終導致企業未應享盡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