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

近年,我國政府加大了事業單位的改革力度,尤其是推動式單位財務工作改革,單位在運營時,出現的風險,要求單位正視這些風險處理,分析風險產生原因,制定風險防控策略,制定完善財務風險管控制度體系,來減少風險給單位運營帶來的影響。
國內事業單位主要是履行社會公共管理事務,也會參與社會經濟建設,但是長期以來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會導致單位員工的違規操作,產生財務風險,給國家資產帶來更大安全影響。財務風險形成因素多種多樣,但風險發生之后,就會造成單位出現巨額經濟損失。由于事業單位非營利性的運營特征,與企業業務經營所產生財務風險還有明顯區別。
一、事業單位財務風險分析
(一)支付風險
近年,隨著我國事業單位改革力度不斷加快,單位預算機制也在不斷發生深刻的變化,單位沒有根據業務需要科學調整預算支出結構,致使單位內部資金支付與部門預算矛盾逐步擴大。在單位內,沒有合理安排各預算資金,沒有制定滾動的月度、季度、年度資金支付計劃表,造成資金被違規占用使用,增加了單位的資金支付風險。
(二)投資風險
國內事業單位的投資工作較為普遍,有的對內投資和對外投資,在對外投資時,一些單位對投資項目的風險認識不足,領導盲目投資,沒有做好可行性分析,投資之后項目收益較少,容易造成單位出現較大的虧損,也會給單位帶來更大的財務風險。對內投資大多是集中在對單位內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但是投資量巨大,也會給單位運營帶來更多資金運營風險,造成單位資金流緊張,也會出現資金周轉比較困難的問題,會帶來更大的財務風險。
(三)核算風險
近年,隨著我國新會計制度的實施,事業單位各項財會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受一些財務工作人員自身素質和培訓條件的限制,還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財會人員,對新型財務核算制度和政策能夠深度理解,對財務支持和政策法規及核算都出現明顯滯后的問題,也會導致財務核算上產生一些錯誤。核算工作質量下降,也會使單位內部財務工作出現許多的風險。
(四)道德風險
事業單位作為社會管理機構,財務核算是財務人員自身的道德在整個單位中的運營中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單位在選拔財務人才、任用人員方面,還未能建立起一套比較完整財務人員管理工作制度。對于財務人員道德建設認識不夠深入,還有一些財會人員對本身工作崗位職責認識不了解,未能完全履行職責和義務。
二、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財務風險思想意識薄弱
事業單位在我國社會管理中處于特殊地位,單位主要是以公益性為主,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很多事業單位依賴國家財政資金,維持單位運營,在進行決策時,不衡量單位投入產出的經濟效益,這一思維慣式會造成事業單位人員風險意識薄弱。單位領導認為財務管理就是單位財務數據核算,在財務部門對財務工作認識不深入,對于出現違紀違規的行為,也沒有給予更多重視,這樣會造成在工作出現漏洞,而激發了財務風險,也會給單位運營帶來潛在安全隱患。
(二)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
隨著事業單位的運營活動多樣化,財務管理工作也變得更加復雜,但是一些單位卻沒有建立比較完善財務制度,有些單位制訂原則性的財務管理框架,卻沒有具體實施細則,造成對財務人員的約束,財務工作的監管力度不足。一些財務工作人員沒有自己的詳細工作職責和管理權限,這會增大單位的財務風險。
(三)單位財務內控體系不夠嚴謹
單位有一些比較規范財務制度,但是也不能夠有效落實。單位負責人的財務意識薄弱,會造成單位整體財務內控思想意識也比較滯后,這容易造成單位的財務風險激增,也給單位帶來潛在的威脅。
有些單位雖然已經建立了單位層面內部控制制度,但受制于人員有限、專業限制等因素,無法較好的對權利運行進行制衡,使部分內控制度留于紙面;有些單位雖然業務層面各項制度建立完備,但沒有根據制度關鍵掌控點制定風險清單,同時業務流程混亂,制度執行不嚴,給單位帶來潛在的威脅。
(四)預算績效評價滯后
目前,國內部分事業單位運營活動還沒有一套完整預算績效評價制度辦法,沒有能夠形成長效預算績效評價機制,對于單位內部的運營發展預算指引性作用不明顯。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沒有建立起來,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內沒有引入人員執行監督機制,預算方案不夠科學,預算方案與單位的運營有很多的偏差。
三、事業單位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思想意識
通過給財務人員的培訓,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風險思想意識,加大財務人員的培訓,同時還需要講解財務職業道德、法規等知識,以綜合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綜合能力,這樣會從根本上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才是消除財務風險的關鍵。同時,提高財務人員風險管控力度,逐步培養人員發現識別風險的能力,有效處理風險,制定風險防范策略,培養財務工作者風險的應對能力,在風險發生時,可以及時組織各部門員工來處理風險,減少風險給單位帶來的損失。
(二)建立財務風險預警和應急機制
風險產生和演變也是有一定發展規律,單位借鑒最新型風險識別工具、風險管理辦法,及應對風險發生,同時對風險做出合理預測,精確預測風險產生的時間和風險影響范圍。利用信息工具來抵制風險,設計風險的預警指標,對于可能會產生的風險還要給予指標化、數量化。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工具處理海量數據信息,同時借助現代化信息工具,使用高科技技術來甄別風險,來減少風險給單位帶來的危害。
增強財務人員對風險敏感度,建立財務風險體系,使人員有更強的風險預警意識和能力。單位根據財務工作特征,來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和財務工作保障制度體系,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管控體系,將風險防范滲入到單位的每個工作環節,以此構建出完善的風險預警制度。在單位的財務工作中,還要建立風險預測預報的工作節點,針對單位運行關鍵環節,加大監控,反映出單位實際工作狀況。通過聯絡機制的建設,及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力,才能夠及時地應對財務風險,重點挖掘風險、預警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