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勝文

2021年,我國解決了困擾了中華民族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中國在現行標準下實現了全面脫貧。習近總書記指出,脫貧之后,要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近年來,我國部分農村通過發展電商,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實現了脫貧致富。同時,一些偏遠山區由于互聯網沒有得到普及,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電商人才還比較稀缺等因素阻礙了農村電商的發展。文章按照我國在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采用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分析農村發展電商的可行性,提出后精準扶貧時代鄉村振興之農村電商發展的對策建議。
我國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傳統的農產品缺少市場流通并缺乏市場競爭力,農產品質量欠佳且營銷方式單一,導致了我國農產品銷售不暢,農民收入微薄,農村經濟發展遲緩。隨著數字鄉村建設、電商扶貧、鄉村振興等工作深入展開,我國農村電商迎來了又一波的發展機會。農村電商是脫貧致富的新動力,也是后精準扶貧時代推進鄉村強盛的新發動機。電商平臺下沉到農村,打破了農產品產銷的時空限制,加快了農產品的流通速度,促進了農民勞動力要素的流動及積極性的提高,激發了優質農產品的培育和輸出。農村電商給農民增收及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也為促進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決策方案。
一、農村電商支持農村鄉村振興的可行性研究
農村電商一般指農村電子商務,是網絡銷售平臺以互聯網和數字化的手段,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進行市場化運作,在全國鄉村布局購銷網點,為消費者與農產品搭建的銷售平臺。農村電商為后精準扶貧時代的鄉村振興提供了現實可能。
(一)農村電商促進市場信息的獲取及生產計劃準確性的提升。
在農村電商到來前,農民獲取農產品市場咨詢的通道閉塞、市場行情預判能力薄弱,生產方式封閉,商品流通不暢通,更缺乏有效的農產品信息交流平臺。農民對農產品的種植或養殖動力,容易受到市場信息的影響而采取跟隨或退出的做法,跟風效應明顯。然而,由于農產品有明顯生產周期和消費峰谷特征,農民獲取全面準確市場信息的能力不足及預測能力欠缺,容易造成產大于銷、供需失衡的局面。農產品積壓滯銷,收購價格下降,人工成本及材料費用都難以回收,嚴重地影響了農民種植養殖的積極性和信心。
農村電商的到來,農民可以利用“互聯網+”快捷高效地獲取農產品市場咨詢,解決市場信息供需失衡的問題。農民們不但能了解到更多的國家惠民政策、學會了更多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更可以利用互聯網搜集整合有效的信息,規避農產品市場波動而帶來的風險。農民在準備農產品生產前,可以通過互聯網搜集整理資料,查閱相關行業的市場產銷數據,通過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價格預測,結合所在地區的地理特征、行業傳統、品牌亮點及自身技術優勢,實施更為精準的生產計劃并做好風險防控工作。
(二)發展農村電商為突破“小農經濟”創造了條件。
農村地區不欠缺優質的農產品,但往往缺少農產品快速流通的銷售渠道及消費市場。由于農村地區地理位置較偏僻,農產品售賣形式單一,銷售渠道狹窄,運輸效率低下,導致農產品腐爛變質等情況時有發生。農產品銷售不暢,農民只能在鄉鎮的“小市場”中自產自銷,小農經濟特征明顯。發展農村電商,可以讓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走出小鄉村,進入更廣闊的消費市場,為村民脫貧致富及鄉村振興創造了條件。
(三)“互聯網+”與大數據為打破區域發展不平衡創造可能。
互聯網+農產品的網絡營銷模式及農產品供需大數據的應用,突破了農產品銷售的時空限制,改善了農民信息獲取的遲滯性,增強了農產品的知名度及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認知度,為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及打破區域發展不平衡創造了可能。
二、我國農村電商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電商基礎設施相對落后。
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地區互聯網信號較弱,網絡覆蓋率不高,農民對互聯網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其對互聯網的依存度不高。網費套餐費用過高也讓許多村民對互聯網望而生畏;二是農村地區地域遼闊,雖然我國已經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但很多地區的農產品從種植地或養殖地到快遞物流點的道路依然不平坦,在汽車運輸無法到達,需人力挑抬或摩托車運送農產品的情況還比較普遍,制約了農產品新鮮運輸的效率。
(二)物流快遞體系不夠完善。
完善的物流快遞體系是農村電商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目前,在農村快遞總量不足的情況下,物流企業還不愿建設村級快遞服務網點,快遞網點建設止步于鄉鎮地區。大部門村民還需要自行到距離幾千米或十幾千米的鄉鎮網點郵寄收取快遞。這樣,對農產品的運輸效率,尤其對保鮮要求更高的瓜果蔬菜及禽畜肉類生鮮農產品的物流快遞造成較大的影響。
(三)農村電商專業人才短缺。
目前,農村電商處在加速向農村地區縱深發展的階段,與此同時,由于電商人才相對缺乏,制約了農村電商的高質量發展。農村電商專業人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由于農村地區消費力低下及整體配套措施不足,致使留不住農村專業的電商人才; 由于農村電商現階段的銷售體量還相對較小,所需的電商人才在網絡美工、網站運營及推廣策劃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難以吸引高層次電商人才的進駐;電商人才技能培訓渠道缺乏和積極性不高,院校層面缺乏針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方案及配套支持等。
(四)農產品質量不高,品牌建設落后。
農產品質量是農村電商的生命線,品牌建設是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農產品種類繁多且產量豐富,但是產品質量雷同,形態單一,農產品品牌建設相對落后。消費者常常以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作為產品質量的評判標準,也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的重要依據。農民如果不注重挖掘和培育農產品背后的品牌故事,沒有建立和提升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就不利于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升,會對農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帶來制約。從農產品成功的品牌建設來看,我國褚時健75歲高齡種植的褚橙成為了“勵志橙”被賣斷貨及日本的木村阿公堅持當10年“傻子”種出無公害蘋果要排隊等一年才能喝上的“蘋果湯”的激勵故事,足以讓我們領略到農產品質量及品牌故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