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秋月,李 俊,包軍榮
(曲靖市婦幼保健院 1.婦三科;2.婦產急診科,云南 曲靖 655000)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良性腫瘤,腹腔鏡手術由于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粘連少等優點,逐漸成為目前的首選術式[1]。但腹腔鏡肌瘤剝除術術中止血卻是一個需要得到重點關注的問題。由于多種止血藥物或多或少都會對循環系統造成影響,故子宮肌瘤合并高血壓的患者術中止血更是存在挑戰。所以對于高血壓患者需要探索一種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本研究探討使用止血帶阻斷子宮血管的止血方法在高血壓患者腹腔鏡子宮肌瘤剝除術的應用,現報告如下。
選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子宮肌瘤合并高血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⑴診斷為高血壓,且術前血壓控制在140/100mmHg 以下血壓平穩者。⑵患者出現月經量增多導致繼發貧血、尿頻等壓迫癥狀或者子宮>10w 妊娠大小;⑶要求保留子宮。排除標準:經過盆腔檢查有盆腔粘連嚴重患者、肌瘤≥4 個者、以及其它不適合作腹腔鏡手術的患者;其他合并癥認為有手術禁忌癥的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50 例。試驗組年齡25~48(35.95±6.6) 歲;最大肌瘤直徑(9.0±1.2) cm。對照組年齡26~49(36.1±6.8) 歲;最大肌瘤直徑(9.1±1.1) cm。2 組患者在年齡、最大肌瘤直徑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⑴分組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 例;觀察組采用子宮動脈止血帶阻斷法:術中在子宮峽部水平,止血帶環繞并結扎,觀察漿膜面顏色,固定打結。每隔20min 松開結扎帶2min后再扎緊。常規用單極電鉤于肌瘤表面最突出處切開子宮漿肌層及假包膜至肌瘤,分離并完整剔除肌瘤。創面以可吸收線“8”字或連續全層縫合;對照組采用縮宮素20IU 溶于10mL 生理鹽水中稀釋并向肌瘤周邊的肌層注射,剝除肌瘤和縫合瘤腔方法同觀察組。⑵觀察指標 2 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進行統計分析。
數據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 表示,行t檢驗;P<0.05 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0 例患者手術過程順利,無中轉開腹者。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2 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aP<0.05; b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mL) 排氣時間(h) 住院時間(d)觀察組 50 75.74±9.23a 84.45±11.15b 20.11±4.12a 3.81±1.32a對照組 50 77.325.35 138.67±14.80 19.72±3.25 4.11±1.23
子宮的解剖學特點為血運豐富,大多數患者要求保留子宮,加之腔鏡術中可操作的范圍小,加之腔鏡下止血、縫合技術難度大,故在腔鏡下剝除子宮肌瘤中減少術中出血量是術中的難點[2]。縮宮素屬于目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常規止血藥物,能夠提高子宮平滑肌組織收縮速度,發揮一定止血作用,但是止血效果不佳[3]。由于垂體后葉素應用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止血效果好、操作方便的優勢而在婦科手術中得到廣泛應用,但禁用于高血壓的患者。高血壓的患者由于血管脆性增加,使用藥物止血方法,都會不同程度的對循環系統造成一定的影響。子宮動脈止血帶阻斷法來源于我院行倒三角部分子宮切除術的開腹手術經驗[4],運用可逆的物理方法暫時阻斷子宮血供,與藥物止血方法相比,對循環系統不造成影響,安全性提高。本研究中觀察組的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但住院時間及術后排氣時間無明顯差異。研究中發現2 組手術時間無差異,分析原因可能為實驗組中為了防止持續性阻斷子宮血供后子宮缺血壞死,每隔20min 松開結扎帶2min 后再扎緊,如此反復操作延長了手術時間。對照組中,由于縮宮素的止血效果不理想,影響術中視野導致手術時間延長。綜上所述,止血帶止血法對于高血壓患者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中的止血效果確切,安全性好,有一定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