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妹
高州市人民醫院骨外一科,廣東高州 525200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人體骨質會不斷流失,老年骨質疏松一般是原發性的,但是也會受飲食習慣、服用藥物、身體各種激素變化等的綜合影響,導致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的發生[1]。骨質疏松屬于一種涉及全身的代謝性疾病,微觀骨質流失就表現為骨骼總量降低,骨骼組織結構被破壞[2]。骨質疏松會導致老年人出現身體疼痛,影響肌肉力量[3]。患有骨質疏松的老年人在意外摔傷或遭受外力時極易發生骨折,而老年人骨骼恢復能力處于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受傷后需要很長的恢復期,大部分恢復期需要在家中度過,所以恢復的具體效果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家庭環境有一定的聯系,部分患者因為治療依從性比較差,就會耽誤疾病的恢復,最終影響肢體功能[4]。所以在患者居家恢復過程中需要得到一定的護理指導,而對每位患者配備一位護理人員進行指導在目前是不現實的[5]。居家骨科護理平臺是一種在線服務平臺,患者可以隨時在線與相關護理工作人員進行溝通[6]。護理工作人員也可以通過平臺關注患者的恢復情況,對患者的一些不良習慣進行糾正,也可以在漫長的恢復過程中給患者以精神上的鼓勵,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讓患者的恢復過程在一定的指導下進行,確保治療方案的貫徹落實,保證患者的恢復效果[7]。基于以上情況,該次研究選擇自2019年1月—2020年3月該院收治的134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探究居家骨科護理平臺在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134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將134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常規組,各67例。研究組67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41例;年齡42~85歲,平均年齡為(77.26±3.41)歲;患者無其他系統嚴重合并癥。常規組67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40例;年齡42~85歲,平均年齡為(77.14±3.44)歲;患者無其他系統嚴重合并癥。研究組和常規組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研究134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該次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常規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監督患者,嚴格執行醫囑,對患者進行飲食方面的指導,告知患者必要的生活注意事項,在出院前做必要的院外指導和院外隨訪。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配合居家骨科護理平臺進行綜合護理:①由醫院搭建居家骨科護理平臺,具備雙向溝通功能,護理平臺參與人員包括專科醫師、護理工作人員、患者、患者家屬。在患者出院前告知患者平臺使用方法,并根據患者生活狀況確定溝通頻率,在不對患者造成負擔的前提下進行院外全程跟蹤指導。②在患者住院治療時監督患者嚴格執行醫囑,指導患者定時定量進行服藥,指導患者使用營養價值比較高的食物,告知患者生活注意事項。③在患者出院前進行院外自我護理指導和注意事項指導。④患者出院后,開啟居家骨科護理平臺護理指導,護理工作人員通過平臺提醒患者每天服藥的藥劑量和次數,告知飲食和生活注意事項,每日對患者進行一定的疾病科普宣講。⑤在患者骨折部位基本恢復后進行鍛煉指導,護理工作人員通過平臺觀察患者每日恢復狀況以及肢體功能受限情況,對狀況恢復較慢或者肢體有異常狀況的患者督促其就醫治療。⑥患者在有疑問時可以隨時通過平臺向在線護理人員進行咨詢,由護理人員或者專科醫師進行及時解答。
患者髖關節恢復情況,采用Harris評分量表進行評價[8];統計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采取Morisky自我報告服藥依從性問卷(MAQ)進行評價[9];統計患者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3個評價指標,由患者進行主觀評價。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出院時和院外1個月時髖關節恢復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院外3個月時研究組Harris評分為(86.06±2.21)分,而常規組Harris評分為(77.53±4.85)分,兩組髖關節功能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100,P<0.05);院外6個月時研究組Harris評分為(96.41±3.39)分,常規組Harris評分為(84.63±2.9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對比[(±s),分]
組別出院時院外1個月院外3個月 院外6個月研究組(n=67)常規組(n=67)t值P值64.32±3.43 63.81±3.45 0.858 0.392 73.19±3.32 72.48±1.85 1.529 0.128 86.06±2.21 77.53±4.85 13.100<0.001 96.41±3.39 84.63±2.91 21.582<0.001
兩組患者在院外1個月時治療依從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院外3個月時MAQ評分為(6.79±0.79)分,常規組MAQ評分為(6.21±1.3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在院外6個月時MAQ評分為(6.11±0.97)分,常規組為在院外6個月時MAQ評分為(4.31±1.9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院外MAQ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院外MAQ評分對比[(±s),分]
組別1個月3個月 6個月研究組(n=67)常規組(n=67)t值P值7.28±0.72 7.44±0.61 1.378 0.167 6.79±0.79 6.21±1.30 3.120 0.002 6.11±0.97 4.31±1.92 6.849<0.001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會發生骨質流失,在不進行一定的保健干預情況下,大多數人在年老時都會發生骨質疏松情況[10]。骨質疏松本身就會使患者長期受到疼痛的折磨,影響患者的肢體功能,而且還是骨折的一個危險因素,患有骨質疏松的人在遭受并不嚴重的外力時就可能會發生嚴重的骨折。而老年人各項身體指標都處于下降狀態,骨折后恢復期長,在長期的恢復過程中要想獲得良好的預期恢復效果就需要患者極強的自我管理能力,結合老年人記憶力減退,執行力也會相應下降,就需要外力干預,進行長期指導老年患者恢復[11]。該次研究中采用居家骨骼護理平臺對院外骨折患者進行遠程護理指導和監督,取得了明顯的臨床效果。
在韓寶俠等[12]的研究中,觀察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在出院時、院外1個月、院外3個月、院外6個月分別為(64.42±3.45)分、(73.20±3.33)分、(87.07±2.22)分、(95.40±3.36)分,對照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在出院時、院外1個月、院外3個月、院外6個月分別為(63.85±3.49)分、(72.49±1.84)分、(79.78±4.86)分、(86.64±2.99)分;觀察組MAQ評分在院外1個月、院外3個月、院外6個月分別為(7.29±0.71)分、(6.76±0.85)分、(6.09±0.95)分,對照組MAQ評分在院外1個月、院外3個月、院外6個月分別為 (7.45±0.61)分、(6.23±1.27)分、(4.70±1.81)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3.33%,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7.78%。與該次研究結果對比,研究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在出院時、院外1個月、院外3個月、院外6個月分別為(64.32±3.43)分、(73.19±3.32)分、(86.06±2.21)分、(96.41±3.39)分,常規組髖關節功能Harris評分在出院時、院外1個月、院外3個月、院外6個月分別為(63.81±3.45)分、(72.48±1.85)分、(77.53±4.85)分、(84.63±2.91)分;觀察組MAQ評分在院外1個月、院外3個月、院外6個月分別為(7.28±0.72)分、(6.79±0.79)分、(6.11±0.97)分,對照組MAQ評分在院外1個月、院外3個月、院外6個月分別為(7.44±0.61)分、(6.21±1.30)分、(4.31±1.92)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8.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0.5%。該學者研究結果與該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配合居家骨科護理平臺的應用有利于患者髖關節的恢復,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將治療方案徹底落實,減少因依從性差造成的恢復不良情況的發生,對老年患者有積極意義,也有利于改善醫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建議進行廣泛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