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白求恩》是1939年 12月21日毛澤東為悼念白求恩的逝世而寫的,全文約一千字。
1939 年11月12日清晨5時20分,諾爾曼·白求恩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正義斗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毛澤東得知白求恩犧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同年 12月1日在延安各界追悼白求恩的大會上,他親筆寫了挽詞20天后,毛澤東又親筆寫下了《學習白求恩》一文,號召中國人民學習白求恩的共產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新中國成立后該文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時,題目改為《紀念白求恩》。
白求恩1890年3月生于加拿大安大略州格雷文赫斯特鎮一個牧師家庭。1935年11月,他加入加拿大共產黨,并將目光投放到世界范圍內的人類解放斗爭中。1936年,白求恩赴西班牙參加國際縱隊,冒著槍林彈雨支援西班牙共和軍進行馬德里保衛戰,抗擊法西斯。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后,他受加拿大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于1938年1月8日來到中國,同年3月,到達延安。
讓白求恩沒有想到的是,他一到延安,毛澤東就接見了他。白求恩走進毛澤東所住的窯洞,毛澤東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走上前和他熱烈握手,問候他。毛澤東隨和地讓座,親自為他倒茶。
很快,他們談及八路軍前線在醫療方面的需要。白求恩向毛澤東坦率地講了他一路上想好的醫療計劃:在延安成立一個戰時模范醫院,建立這個醫院后,白求恩本人并不待在醫院里,他還要利用他帶來的一批醫療器械組織戰地醫療隊,自己親自率領這個醫療隊到前線去,就近醫治照顧重傷員。毛澤東對他提出的計劃很感興趣,表示會大力支持他的工作,并當即決定由白求恩組織中國第一個戰地醫療隊,由他帶隊去共產黨的抗戰前線——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毛澤東這次和白求恩談話,整整持續了三個小時,是白求恩與毛澤東唯一的一次見面會談。
1938年4月24日,白求恩和加拿大醫生查理·布德一起離開延安,前往晉察冀敵后抗日根據地。6月17日,白求恩等到達五臺山,與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見面。在聶榮臻的支持下,白求恩在這里建立了一所模范醫院后,立即帶著戰地醫療隊上前線,為作戰受傷的八路軍戰士治療。
1939年10月,日寇向晉察冀邊區發動了大規模的“冬季掃蕩”,白求恩帶領戰地醫療隊趕赴淶源北部摩天嶺前線。10月28日,在一次緊張的戰地手術中,白求恩左手不慎被手術刀劃破。他簡單包扎一下,仍然投入工作。11月1日,他帶傷給一位患頸部丹毒并蜂窩組織炎的傷員做手術,手術中手套被劃破,傷員身上的細菌侵入白求恩受傷的左手中指,很快發展到肺部,繼而擴展到全身。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在河北省唐縣逝世,終年49歲。
戰爭時期,交通不便,白求恩逝世近10天后的11月21日,消息才傳到延安。毛澤東得知白求恩以身殉職,非常悲痛。
12月1日,中共中央、八路軍、邊區主要領導人,以及延安各界舉行追悼大會,延安數萬群眾參加了追悼會。毛澤東送了花圈,并寫了挽詞。毛澤東寫的挽詞與眾不同,上面寫道:“學習白求恩同志的國際精神,學習他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不到30個字,卻高度概括了白求恩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和品格。
白求恩逝世后,八路軍政治部、衛生部準備編一本白求恩的紀念冊,在延安出版,請毛澤東撰寫一篇文章,收入紀念冊。毛澤東很痛快地答應了。寫作之前,毛澤東根據白求恩的事跡,對白求恩的精神實質進行了深入思考,同時也思考了當時在延安的部分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認為弘揚白求恩身上體現的精神,對于教育廣大黨員干部,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具有重要作用。
12月21日,毛澤東徹夜未眠寫成了《學習白求恩》一文,讓警衛員送到八路軍政治部。1940年,八路軍政治部、衛生部在延安正式出版了《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冊》,毛澤東的《學習白求恩》一文收入其中。毛澤東在文中對白求恩精神的高度概括,揮灑自如的文筆,立即吸引了延安黨政干部的關注。許多人將此文閱讀多遍,作為對照自己,提升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的寶貴文件。
在新中國成立前,一些解放區編輯出版印刷了各種較早的《毛澤東選集》版本。這些不同的版本,不約而同地都收入了毛澤東這篇文章,可見大家對毛澤東這篇文章的重視和認可。
新中國成立后,中共中央按照斯大林的建議,編輯出版《毛澤東選集》。在編輯《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時,毛澤東的這篇文章收入其中。毛澤東本人在審閱清樣稿時,將原來的題目《學習白求恩》改為《紀念白求恩》,原稿的文字基本沒有修改。
《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短小精悍,充分肯定白求恩精神是國際主義的精神,是共產主義的精神,并充分贊揚了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
接著,毛澤東批評了黨員隊伍中存在的五種不良現象:一是“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二是“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別人打算”;三是“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四是“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五是“見異思遷”“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
文章的結尾,毛澤東語重心長地寫道:“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文章明確闡明了“做什么樣的人”的重要問題。
(綜合《領導干部必讀的黨史國史經典》、中紅網、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