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外培訓機構招生橫幅 圖/郭鵬
“作業寫到深夜”“超前超綱培訓”……近年來,中小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嚴重影響教育發展,也加重了家長的負擔。
與此同時,資本大量涌入教育培訓機構,退費難、卷錢跑路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在要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的同時,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其中,對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堪稱“史上最嚴”。
“雙減”政策確實治了校外培訓,不少以學科類培訓為主的機構明顯蔫了。鞏固“雙減”政策治理成效,防止反彈,形成長效機制,關鍵在把握好課堂上那40分鐘,切實實現“增質提效”,把學生和家長的需求解決在校內、在課堂。
從這一點來看,要真正實現“雙減”政策目標,學校應承擔更多更大責任。除了課堂40分鐘老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作業如何留,還要讓課后服務更加吸引人,讓不同進度的學生都能在校內學足學好。這是學校應盡的職責,也是對學校綜合實力的考驗。
編輯: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