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甘肅于2011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
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積極推動下,甘肅先后被國家有關部委確定為,全國首批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先試重點區域、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隴東南國家中醫藥養生保健旅游創新區。
為進一步推進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由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甘肅省政府共同舉辦的第四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將于8月25日至28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舉辦。
“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健康觀念的變化,國際社會對中醫藥的理解、認同和交流合作日益廣泛。”7月30日,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歐陽波說,“甘肅省在中醫藥走出去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好成效。像藥博會這樣的國際交流平臺,對中醫藥走出去發揮了積極作用。”
6月,國家衛健委會同發改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印發《“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方案提出,要實施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同時,也將中醫醫療機構納入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縣醫院提標擴能等工程項目建設,從而推動建成集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進一步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
甘肅具有豐富的中藥材資源,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良好的區位優勢和有力的政策基礎,立足獨特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充分發揮中醫藥文化發祥地、道地藥材主產區等方面優勢,培育發展中醫藥產業,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
第四屆藥博會以“弘揚中醫國粹、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劉伯榮介紹,主辦方堅持產業事業并重,展覽論壇并行,線上線下并用,創造機遇,強產業、延鏈條、引項目、拓市場,促進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本屆博覽會將舉辦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論壇等系列論壇,以及中醫藥產業招商大會、中藥材采購交易大會、中醫藥產品展覽展銷、中醫藥產業綜合試驗區建設觀摩等活動。
據甘肅省定西市副市長馬文玫介紹,定西把中醫藥產業作為全市戰略性的主導產業大力推動,依托藥博會平臺,構建了“人人學中醫、戶戶種藥材、處處搞康養、層層興岐黃、縣縣做產業”的發展格局。
目前,全市所有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均設置了治未病中心,或加掛了康養科牌子,100個鄉鎮衛生院建成中醫館,二級以上醫院還設立了老年病科,開展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此外,定西還建設了隴西中醫藥傳承創新示范中心、漳縣遮陽山景區康養基地等。
“藥到隴西最全,儲在隴西才優”。隴西素有“天然藥倉”美譽。近年來,隴西縣著眼打造國家中藥材戰略儲備基地,全力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一批建設檔次高、投資規模大、倉儲標準化的中藥材倉儲項目陸續上馬落地,天然藥倉聚四方藥材,為打造“中國藥都”添磚加瓦。
目前,隴西縣有千噸以上倉儲物流企業35家,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100萬噸,年周轉量200萬噸,倉儲品種320多個。
“目前,甘肅全省標準化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到200萬畝以上,標準化種植率達到43%以上。”劉伯榮介紹,通過藥博會的牽引,建立了5個中醫藥產業園區,入駐的加工制造企業有170戶,建成5個中藥材交易市場和10個產地市場,全省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達到100萬噸。
“甘肅通過成功舉辦3屆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初步搭建了中醫藥合作交流的國際平臺,對甘肅中醫藥走出去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劉伯榮說。
在2019年8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上,世界衛生組織代表、“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的政府代表、外國駐華使節、港澳臺地區相關機構代表及國內外賓客共計2200人到會,有500余家企業參展。
目前,甘肅在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匈牙利、泰國等16個國家建立岐黃中醫學院或中醫中心,診療患者2.2萬人次,培訓境外人員近1000人次;招收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中醫專業留學生,派出專業中醫藥教師46人次開展國際學術交流活動。
國際標準化組織也成立了專門的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并陸續制定頒布69項中醫藥國際標準。
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代碼(ICD-11)。中醫藥作為國際醫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為促進人類健康發揮積極的作用。
此外,甘肅省采取“以醫帶藥”和“以藥促醫”等方式,推動中藥及中醫器械的國際注冊認證及推廣應用,組織省內中醫藥企業赴多個國家參加國際化專業展會,開展對接洽談、境外認證、商標注冊等業務,有效拓展中醫藥海外市場。
劉伯榮介紹,2018年至2020年,全省實現中藥出口近1.5億元,年增長率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