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有人說,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書店的模樣。各類書籍娓娓道來的故事,描述盡人間悲喜,冬去春來,萬物復蘇。
書店,城市文化新地標
有人說,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書店的模樣。各類書籍娓娓道來的故事,描述盡人間悲喜,冬去春來,萬物復蘇。
鐘書閣:是書店,更是“書殿”
在上海松江新城的泰晤士小鎮內,有一家擁有閱讀、咖啡、文創等多維度體驗的新概念書店一鐘書閣。雖然距離市中心遠,但卻難以抵擋慕名而來的游客與讀者。同時,它也被中國書刊業發行業協會譽為“中國最美書店”,先后10余次獲得國際設計大獎。成功的背后,當然離不開經營者獨到的經營理念。
“把書店做成書店,為讀者尋找好書,為好書尋找讀者,連鎖而不復制。”在談及經營理念時,上海鐘書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浩如是說。
本著這一經營理念,鐘書閣在上海、成都、北京、江蘇等多個省市成立分店,為更多的讀者提供一個理想書房。在金浩看來,實體書店是夕陽行業。但他也表示,雖是夕陽行業,但實體書店不可能消亡,只要做好服務,實現轉型,實體書店不僅可以生存,還能有更好的發展。
童話般的紅色巨型螺旋書架,各種玻璃鏡面元素的巧妙運用,打造出獨特的購書閱讀體驗。10月30日,鐘書閣深圳首店正式亮相寶安歡樂港灣。繼續堅守著“連鎖而不復制”理念的鐘書閣,結合深圳特色與獨特的人文元素,提煉出“超現實”“科技”等設計的核心理念,打造出專屬于深圳風格的書店。此外,像鐘書閣成都店內的熊貓元素、鐘書閣貴州店內的喀斯特地貌元素、鐘書閣無錫店內的書院元素、鐘書閣武漢店內的水文化元素都融合了當地的人文元素。
當然,在這個被讀者親切稱為“書殿”的文化空間內,吸引讀者的不僅僅是特色的人文要素、透明玻璃內的書格、木質樓梯格子里的藏書,兩側直沖天花板的書架,更是一種撲面而來的人文氣息。上海的讀者鄭女士表示: “經常會來鐘書閣的泰晤士小鎮店,充分體驗一種‘人文SPA,有時甚至會不知不覺呆上一天。”許多來到鐘書閣的讀者都有這樣的體驗:一本好書讀上一整天,這種仿若在塞納河左岸閱讀的生活,對于所有想要與書本談心的讀者來說是一種享受,讓人能放松下來,沉浸在書的世界里。
除了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鐘書閣在挑選書籍上也下足了功夫。金浩多次表示選書非常關鍵,鐘書閣要做讀書人的書店,必須挑選真正適合他們閱讀的書。據他介紹,挑選書架上擺放的書籍時,會邀請不少專家前來指導,最終挑選出符合書店定位的圖書。
在時代的巨浪沖刷后,具備了環境美、圖書全、服務美等多重優勢的鐘書閣逆流而上,成為了實體書店回暖的一個“縮影”。在鐘書閣上海閔行區店內,收銀臺前仍舊有許多讀者捧著書排隊買單,盡管在京東、當當等網絡平臺上,同樣一本書的價格可以低至對折,但許多讀者還是心甘情愿地在這里消費購買圖書。
萬圣書園:學術書店的堅守
坊間有個傳說:如果有買不到的書,可以去萬圣書園找找。
位于北京海淀區成府路的萬圣書園,與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只有咫尺之遙,以其特有的學術氣息在眾多書店中脫穎而出。作為中國最好的學術書店之一,它始終保持“獨立的文化立場,自由的思想表達”,通過對圖書的篩選和組合,引領讀者的思考方向和閱讀方式。因此,被廣大讀者贊譽為“書店業的活化石” “民營學術書店的先驅”……國學大師季羨林在一次讀書沙龍也曾說: “萬圣書園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這樣一家民營學術書店由最初艱難建立,后經多次搬遷,發展至今歷經了27年。1993年剛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劉蘇里放棄了在大學任職的機會,開始著手創辦萬圣書園。據他介紹,書店早期位于北京西北三環的中國人民大學附近,后因道路改造遷址至北京大學東門外的成府路深巷,也由此打通了與北大、清華的“血脈”,成為海淀一帶的文化地標。
走進這間從外表看并不起眼的書店,目之所及都是書。厚實的木質書架擺放得密密實實,書架的每層擱板上都放滿了書,書架與書架之間僅留出一人寬的距離,鋪天蓋地的書籍從地板一直堆砌到天花板,不浪費任何空間。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里的書并非任意擺放的。 “這里的書密而雜,一般讀者第一次來就傻了,但其實這里書籍擺放得非常有條理。”大學生張磊每周都會來萬圣書店閱讀,購買需要的書籍。
“萬圣書園在書籍的選擇、分配、擺放上都很講究,基本按照圖書館的分類方法,如按照國家區域、朝代空間、專業領域出版社等標準歸類。”在劉蘇里看來,學術店不以新書取勝,關鍵在于學科建設上的系統化,萬圣書園內值得留意的書系眾多,如理想國譯叢、科學史譯叢、科學研究譯叢、學術前沿書系……因此看似雜亂無章的書籍實則井然有序。
除了書籍,這里還藏著一個醒客咖啡廳。營業面積近400平方米的咖啡廳內,醇香的咖啡飲品,加上優雅的氛圍,為大學教授、工商界精英以及外國學者提供了一個學術交流的平臺。談及醒客咖啡廳創立的初衷,劉蘇里表示: “希望通過‘醒客與‘萬圣的互動,讓到這里買書的人相互認識,為他們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所。”
置身于萬圣書園的書海,讀者可以盡情地享受閱讀的慢時光,同時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暢談交流,邂逅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
鐘樓書店:時光深處的記憶
今年8月,西安新華書店鐘樓店華麗回歸。時隔13年,那一縷縷書香,再次從鐘樓東北角升起,氤氳滿這座日新月異的千年古城。
時間回到1953年,這座蘇式風格與中國傳統浮雕等工藝相結合的鐘樓書店開始籌建,作為當時西安地區唯一的書店和西北地區最大的書店,因位于鐘樓東北角而稱為“鐘樓書店”。2007年,入選西安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2008年,為保護文物,減輕建筑物的負載,鐘樓書店遷址至端履門十字西南角。
70多年的歷史洪流,鐘樓書店見證著幾代西安人的青春開場與落幕,也承載著西安厚重的歷史,這里不僅僅是一個書店,更多的是這座古城的文化記憶和精神紐帶。13年后的今天,回遷翻新后的書店再次迎來了它的“老朋友”。退休的劉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在她的記憶里,鐘樓書店陪伴她度過了求學時的青春芳華,如今又回到這里,陪孫女買兒童繪本。 “聽說這里重新開張了,我就專門來看看,一進門就有過去那種熟悉和親切的感覺。”
今年80歲的張先生也是鐘樓書店的常客。他依稀記得過去書店位于老郵局旁,很多時候天蒙蒙亮就有很多讀者在書店門前排隊等候。老先生曾說道:“要感謝鐘樓書店,讓我在書中明白了很多道理,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也放下了很多事。”
書店的“老朋友”故地重游心中滿是感慨,而年輕讀者徜徉書海也頗為滿足。來“打卡”的陳先生對書店內的配套設施和環境感到滿意, “書店每層都有檢索書籍的裝置,查找書籍很方便,而且店內風格很典雅莊重,環境很安靜舒服,閱讀區還設置了很多書桌和座位,閱讀體驗非常好,以后有空我還會常來。”
“小時候抽空就會和小伙伴們去鐘樓書店,然后找一個安靜的小拐角看書,當時的圖書種類沒有現在那么多,但像《水滸傳》《三國演義》的連環畫以及金庸的武俠小說,都是我們的最愛。”鐘樓書店記錄了何瑞兒時美好的回憶,如今他也如愿成為西安新華書店鐘樓書店的市場營銷部經理,從事著他熱愛的工作。
據何瑞介紹,回遷后的鐘樓書店總面積4000余平方米,基本還原了20世紀50年代鐘樓書店的原貌,但一到四樓都有不同的主題風格。外立面以玻璃櫥窗、蘇式浮雕、和平鴿等元素再現文化經典,內部以紅色傳承、年代記憶、文化之約3條主線塑造懷舊書店的主題形象。這一系列巧妙獨特的設計讓不少老一輩讀者進店后不禁感嘆, “還是原來熟悉的感覺。”
如今,書店已不單單是閱讀的場所。一些有創意的主題書店以全新的形象走入讀者的視線,讓讀者在徜徉書海的同時,任時光在書頁間靜靜地流淌。
電話亭書店
在成都義學巷,有一處閑置的電話亭。一把椅子,一盞充電燈,幾本書,一個寫著“閱讀光榮”的牌子,構成了一個簡易的電話亭書店。在電話亭書店旁邊,有一家24小時不打烊的書店。這家書店的老板羅竻便是電話亭書店的改造者。羅竻希望通過電話亭書店為城市的夜晚帶來一種新的體驗空間,讓更多的人有個安靜的地方,在那里可以舒適地獨處,沉下心來思考。
興隆湖“水下書店”
興隆湖湖畔東側,一個造型獨特的小型建筑安靜地屹立于此,它便是成都首家“水下書店”。遠遠望去,整體建筑宛如一個被風吹起的書頁。巧妙的設計以“一本天上掉落的書”為故事起點,將書的造型融入建筑形態中。走進書店,內部1米深的水下玻璃幕墻讓讀者在欣賞湖底美景的同時,感受自然,觸摸藝術,閱讀生活。
綠皮火車書店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而在這一天從山東濟南站出發開往泰山站的7053次列車上也迎來了“新旅客”:濟南阡陌書店入駐車廂。車廂中的書店由一節餐車改造而成,窗前擺放鮮花,車窗上貼有詩句,靜謐的氛圍讓讀者一下子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當坐在7053次列車的車廂,看到景色在車窗前慢慢滑過,我就決定邀請大家一起來‘虛度時光,重塑人們對閱讀的敬意。”濟南阡陌書店創始人鄭國棟如是說。
西西弗書店
西西弗的名稱起源于《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神話中西西弗斯具有堅韌不拔的品格和舍己為人的犧牲精神,這與書店的經營理念不謀而合。西西弗秉承“參與構成本地精神生活”的價值理念,堅持“引導推動大眾精品閱讀”的經營理念。截至目前,西西弗在全國80多個城市擁有300多家實體連鎖書店,超過500萬活躍會員,發展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連鎖書店。
斯多格書鄉
從北京大學西門往西走,在蔚秀園、承澤園、暢春園三者交匯處的一個小庭院內,隱藏著一家不起眼的書店一斯多格書鄉。走進小院,就仿佛與外面喧囂的世界相隔絕。經常來這里的讀者不會把它稱為書店,而會說“書鄉”,這里的店主也被讀者們稱呼為斯多格書鄉的“鄉長”。在書鄉里,幾乎找不到金屬和塑料元素,大部分建造與陳設,都是采用竹、木、藤、磚、瓦等傳統建筑材料,風格粗獷而拙樸。
雨楓書館
雨楓書館是中國首家實行會員制的女性書店。走進這家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雨楓書館,一排排整齊的紫色沙發依墻而立,舒緩的音樂流淌在整個文化空間,現代氣息的書架上擺放著3種圖書: “女人寫的書” “女人需要看的書”“寫給女人的書”。雨楓書館以獨特、專屬的書香吸引著更多愛書的“書女”走進書的世界,同時也讓她們變得更優雅、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