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楊 莎,吳 晗,呂 夢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山東250014
臨床實習是護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過程,也是護生進行預期社會化,向護士角色轉化的必經途徑[1-2]。臨床教學是培養護生實踐能力,提高職業勝任力的關鍵環節[3]。目前,臨床教學主要以講授和示范為主,教學形式單一,難以激發護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臨床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4]。因此,為了培養護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迫切需要構建一種科學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CDIO模式(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行(operate),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國際創新型工程教育模式,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將理論、實踐、創新結合統一,強調興趣、合作和自主學習,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本位的教育模式[5]。相關研究證明,運用CDIO模式可有效提高創新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6]。目前,國內關于CDIO模式在護理教育和臨床護理培訓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7-8],且關于CDIO模式在神經外科護生系統化教學中的應用尚無報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CDIO模式在神經外科本科實習護生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以期提供一種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在某三級甲等醫院神經外科實習的159名護理本科實習護生為研究對象。將2018年6月—2019年5月神經外科實習的80名護生作為對照組,將2019年6月—2020年5月實習的79名護生作為試驗組。納入標準:①完成在校理論課程學習的全日制護理4年制本科生;②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①實習期間因病假、事假中斷實習≥3 d的護生;②未能配合完成本研究且中途退出者。
2.1.1 護生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和年齡。
2.1.2 護生崗位勝任力問卷
采用黃天雯等[9]編制的全日制本科護理實習生崗位勝任力測評量表,該量表由臨床護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職業發展能力及心理特質5個維度組成,共41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代表“沒有達到或具備”,5分代表“完全達到或具備”。總分越高說明護生的崗位勝任力越強。本研究中,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73。
2.1.3 教學滿意度測評問卷
采用護理部編制的教學滿意度問卷,問卷包括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態度及專業素質4部分,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1分代表“不滿意”,4分代表“滿意”,得分越高說明護生對該教學模式的滿意度越高。本研究中,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82。
2.1.4 理論與護理實踐考核
理論考核采用317護線上題庫進行,內容包括神經外科專科知識(50%)、案例分析(30%)和疾病健康教育(20%),共100分,成績≥80分視為合格。護理實踐考核以操作考試的方式進行,包括2項操作,每項操作100分,2項操作的平均成績即為護理實踐成績。
試驗組與對照組護生入科后均由護士長進行入科宣教,明確神經外科實習目標和計劃,帶教時間為4周。
2.2.1 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臨床護理帶教,以老師講解、示教,護生自主練習為主。帶教老師參照神經外科培訓目標和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以對護生進行神經外科臨床知識講解和操作示范,具體教學內容安排、課時分配見表1。

表1 神經外科教學內容
2.2.2 CDIO教學模式
2.2.2.1 成立CDIO教學組
通過自愿報名和嚴格選拔的形式選出臨床帶教老師共7名,其中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1名。學歷:碩士研究生4名,本科3名。CDIO教學組人員資質由護理部審核,均持有教師資格證書,且具備5年以上臨床教學經驗。
2.2.2.2 制定教學方案
CDIO教學組人員將教學分為構思-設計-實現和運行4個階段,詳見表2。神經外科臨床實習周期共4周,每一批護生必須從入科至出科完成4個階段的教學計劃、共計80學時的培訓課程。

表2 神經外科CDIO教學計劃表
2.2.2.3 實施CDIO模式教學
第一階段(構思階段):本階段共計6個學時。①教師構思:CDIO教學組人員明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構思能涵蓋神經外科專科護理知識與技能的臨床教學典型案例,如腦出血等神經外科常見疾病,將案例發送至實習小組微信群。②護生構思:系統化知識體系構建。護生帶著案例問題去預習案例課程相關內容,尋找解決案例問題的理論依據,并要求護生運用學過的理論知識、概念或是其他課外知識對案例展開討論,以及依據預習的知識要點對過程中相關病人的護理過程進行構思。③帶教老師對實習護生自行構建的知識網絡進行梳理及指導,幫助護生對本專科疾病建立更加完善全面的護理理論體系。
第二階段(設計階段):本階段共計20個學時。帶教老師根據案例從入院至出院所涉及的關鍵環節設置情景進行模擬教學。通過現場演示、觀看視頻等方式帶領護生將神經外科理論知識、專科技能如神經系統病人的意識、肌力、吞咽功能等的評估、氣管切開的護理、呼吸機輔助呼吸病人的吸痰等與典型案例進行融合。同時安排護生進行不同場景的模擬訓練,教師根據護生的技能演練進行點評。
第三階段(實現階段):本階段共計50個學時。帶教老師指導護生參與病人管理。采取個案管理的方式,每名護生負責1例或2例病人,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前2個階段學習的知識與技能完成病人從入院到出院過程中關鍵環節的護理。同時在此階段,帶教老師對護生的表現給予反饋和評價。
第四階段(運行階段):本階段共計4個學時。護生出科前由CDIO 教學組人員組織完成對護生的考核評價。開展實習座談會,護生和老師共同參與進行討論,提出疑問,共同探討,總結與分享。
護生入科后,由護士長統一發放護生一般資料問卷、護生崗位勝任力測評問卷,現場填寫與回收,完成基線調查。實習結束前1 d,完成理論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同時統一發放護生崗位勝任力測評問卷、教學滿意度問卷,現場填寫與回收。
干預實施前CDIO模式教學組人員均經過20個學時的CDIO系統教學培訓;數據收集遵循盲法原則,負責考核的老師對護生組別及考核目的均不知情,參與項目的護生對研究目的不知情;回收數據采用雙人核對錄入,保證結果真實性。

對照組男15名(18.75%),女65名(81.25%),年齡(21.85±0.66)歲。試驗組男12名(15.19%),女67名(84.81%),年齡(21.80±0.68)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干預前兩組護生崗位勝任力得分比較單位:分

表4 干預后兩組護生崗位勝任力得分比較單位:分

表5 干預后兩組護生對帶教滿意情況比較 單位:人(%)

表6 干預后兩組護生理論及技能成績比較單位: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干預前兩組護生崗位勝任力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護生臨床護理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職業發展能力和心理素質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CDIO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護生崗位勝任力,與張娜等[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CDIO教學模式強調護生的主體地位,倡導“學中做”和“做中學”,不僅注重知識積累,更加重視提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10]。CDIO教學通過導入案例、設計護理典型工作項目等方式,不斷激發鍛煉其判斷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促進其臨床思維能力的提升;采用個案管理、情景模擬、自主學習、討論分析等多元化方式,不斷提高護生在專業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臨床護理能力;通過小組交流互評、老師指導反饋等方式使學生完成信息互換,調動了其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使命感,促進其職業能力的發展,同時有助于專業自信心的樹立和提升。此外,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在溝通協作能力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可能是實施CDIO教學過程中,更關注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結合,忽視了護-患、護-護溝通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針對性構思、設計相關項目以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理論與操作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CDIO教學更有利于理論知識、護理技能操作能力的培養,與瞿艷等[11]研究結果一致。CDIO教學打破了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使得護生成為學習主體,從認識中發展,在思考中學習,拓寬思路,引導多維度思考,實現理論知識、實踐能力等教學目標的有機聯系[12]。因此,在今后臨床帶教中,可采用CDIO教學模式,激發護生學習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通過護生之間主動的探討、研究與協作,從而提高臨床實習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生對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態度及專業素質滿意度均在89%以上,且教學滿意度各維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沈銳等[13]研究結果一致。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CDIO教學形式更具有多元性,且在內容構思和設計方面更注重臨床案例與理論知識的有機結合,激發了護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與互動性。因此,試驗組護生對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及教學態度滿意度較高。此外,CDIO教學組成員經過統一培訓,其知識儲備和臨床運用能力方面均達到要求,從而使得護生對其專業素質的滿意度較高。因此,在今后的臨床帶教中,可采用CDIO教學模式,不但可以提升護生的帶教效果,還可以提高帶教滿意度。
綜上所述,CDIO教學模式在神經外科護生臨床帶教過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激發了護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與互動性,不僅有利于護生專科知識與技能操作的掌握,促進其臨床護理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還改善了護生對臨床帶教的滿意度,在提升臨床教學質量方面有推動作用。因此,建議臨床教學管理者,引進CDIO教學模式,統一培訓與實施,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有機聯系,從而提升臨床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