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經曼,張 晨
徐州市中醫院,江蘇221000
冠心病是一種多見疾病,疾病導致的臨床癥狀和經濟、心理方面的壓力使得病人的生活質量大為降低。近些年,在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速之下,患有此疾病的老年病人的生活質量也成了社會關注點。在此疾病的醫治中,運用較多的是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其能夠對老年病人的冠狀動脈血流運行進行有效重建,手術之后長時間用藥,從而使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和二次住院率有所降低,然而長時間的用藥會使病人在經濟方面背負極大的壓力,并且老人自身的生理機能也在持續減弱[1],從而造成衰弱。個體多種生理機能減弱、對外界刺激的調節功能降低的綜合征即為通常所言的衰弱[2],衰弱的個體能夠使疾病惡化的速度變快,睡眠障礙、心血管疾病、骨關節炎等發生率有所提高,使病人的生活質量下降。故而,應該對老年冠心病病人PCI術后發生衰弱的情況加以了解,從而為預后的評判提供支持。本研究主要探討及分析了老年冠心病病人PCI術后衰弱的現實狀況和影響因素,以期提升醫療護理服務質量并改善病人預后及生活質量。
以便利抽樣法選取80例于2019年7月—2020年6月入住我院并行PCI治療的老年冠心病病人。納入標準:確切診斷為冠心病;年齡≥60歲;第1次接受PCI治療;認知正常,能夠與人正常互動;入院的時候Tilburg衰弱評估指數(Frailty Index,FI)評分≥5分。排除標準:有精神病史;存在嚴重的系統疾病。本研究已上報醫院倫理委員會且已得到批準與許可。
1.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工具:①人口學與疾病資料調查表。基于對過去的衰弱影響因素進行檢索,完成了對該量表的編制,涵蓋了多項內容,如性別、年齡、月收入、文化程度、婚姻情況、醫療保險情況等。②衰弱評估。應用FI,其由國外學者編寫而成,之后被引進我國并予以漢化,同時還開展了心理學測量,具有較佳的信度、效度,總量表、各個條目內容效度指數分別為0.97,0.92~1.00,各維度和量表的相關系數為0.637~0.864,各維度相關系數為0.277~0.816,Cronbach′s α系數為0.825[3]。該量表包括15個條目、3個維度,對病人衰弱程度從社會、心理、軀體3個方面進行評價,總分0~15分,>5分則表明病人存在衰弱。
1.2.2 收集資料方法
人口學資料的收集以及FI調查由2名護理工作者在病人術后24 h開展,在現場對調查表的填寫狀況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立刻予以更正。由于病人均為老人,其聽力和視力都有所減弱,因而護理工作者要保持耐心,借助身體動作、語言等對病人進行闡釋,如有需要可對其配設助聽器。研究者從住院病歷中獲取疾病資料以及術中數據。共發放80份問卷,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達到了100%。隨訪階段,對病人做電話隨訪,2周1次,對其出現并發癥的狀況進行統計。
1.2.3 統計學方法

依照FI將病人分成兩組,即非衰弱組15例、衰弱組65例,衰弱發生率為81.25%。由單因素分析結果可知,不同年齡、月收入、是否飲酒、是否吸煙、文化程度、婚姻情況、保險情況、放入支架數、心功能分級、合并疾病種類的病人術后衰弱發生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病人PCI術后衰弱發生情況單因素分析
將因變量擬定為FI指數,將自變量擬定為病人PCI術后衰弱單因素分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具體賦值可詳見表2,并且開展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從結果可以看出,研究對象PCI術后衰弱的影響因素是心功能分級、合并疾病種類數、醫療保險情況、飲酒、月收入、文化程度、年齡,詳見表3。

表2 變量賦值

表3 影響病人PCI術后衰弱情況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老年冠心病病人PCI術后衰弱情況必須引起重視。從本研究的結果可以得知,此類病人PCI術后衰弱發生率為81.25%,比李碩等[4]的研究結果相對更高一些。究其根本,或許是因為冠心病屬于慢性疾病,不但會使病人的經濟壓力大增,而且PCI術后或許還會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再次住院等情況[5],易于使其陷入消極心理之中。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人的生理機能逐漸減弱,肌肉力量也在持續降低,加之患病會限制病人的體力活動,使其日常生活以及社會交往受到干擾,這些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衰弱,從而不但會使其服藥依從性有所減小[6],而且更易于引發術后并發癥,使得衰弱變得更嚴重。
從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衰弱發生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有所提升,就具體原因來說,或許是因為老年病人自身的身體素質比較低,尤其是高齡老年人,其生活自理能力很差,而且在遇到小挫折的時候心理調控能力有所下降,使其心理壓力大為提升,故而易于出現衰弱的情況。本研究發現,文化程度愈低,則出現衰弱發生率就愈高,或許是因為此方面水平比較低的病人所得到的外部知識相對偏少,自我調節能力也相對較低,在面對困阻的時候,無法自己進行有效的調節,在看待事物的時候無法保持客觀性,也不會對社會資源進行運用,更無健康保健的思想。有研究指出,老人的生活態度愈消極則其孤獨感就愈明顯,所以衰弱程度也會更高一些,這與吳云飛[7]的研究結論一致。在開展臨床護理活動期間,護士要及時地評估病人的文化程度,并對各個水平設立相應的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預策略,以使其對衰弱加以了解,并對相應的預防方式等有所把握,要反復強調,及時予以反饋,使病人變化的動機及行為得到強化。尤其是文化程度比較低的病人,在方法和方式方面應該更加重視,借助簡單易理解的言語來對其展開宣傳教育,并保持良好的耐心,降低衰弱發生率。從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在發生衰弱方面相較于無醫療保險的病人,有醫療保險的病人相對較低。PCI手術以及術后長時間的使用藥物,對所有的家庭來說都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壓力,有此類保險者,在患病的時候不會受到資金的約束,可以及時得到搶救和醫治,而無此類保險者,因為經濟方面的負擔過重,心理壓力就會驟增,衰弱發生率就愈高,這與王翠等[8]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因而,對于無醫療保險并且家庭經濟狀況較差的病人進行社會捐助,支持其繼續工作,使其經濟能力有所提升。從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飲酒的病人更易于出現衰弱。其原因可能為酒中有大量的乙醇,長期大量飲酒造成骨質流失與肌肉萎縮有密切關系,而且乙醇對成骨細胞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從而使病人的軀體活動、生理機能等受到影響,在自己感知到自身的健康情況不如以往的時候,就更易于進行消極應對,這與董霞等[9]的研究結論相同,因而臨床中應將飲酒病人作為關鍵對象,在健康宣傳教育方面對其進行強化,引導其科學戒酒。紀振華等[10]將反復線索暴露干預方法等運用到解酒方法當中,收獲了較佳的成效。邱果[11]指出,在衰弱發生率方面,慢性心功能不全且同時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人高于無共病病人,而且程度也相對更嚴重。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衰弱發生率會隨著合并疾病的增多(≥3種)而有所提高。這或許是因為同時患有的其他疾病愈多,所用到的藥品的種類就愈多,同時存在慢性疾病甚至需長期終身服用藥品,但是老人代謝功能逐漸減弱,服藥風險不斷加大,健康更易于受損。除此以外,病人自己感知到多個臨床癥狀,心理出現多方面的問題,從而形成應對疲憊,從而引發衰弱。故而,要及時地評估同時存在多種其他疾病的病人的衰弱情況,從而對其風險以及預后做出判定,而且還要盡早開展共病管理,在醫治的時候還要考慮藥品的不良反應以及配伍禁忌影響,以使各類藥品彼此間的影響有所減小等,從而使各個器官的負擔得以下降,這同張歡等[12]的研究結論相同,同時還要使病人對合并疾病與衰弱之間的關聯性有正確的認識,并對更適合老年人的宣教方式進行討論,譬如電話、網絡交流等,將衰弱風險管理做到位,在疾病認知及自我管理行為方面予以強化,以使衰弱病人的預后得到改善,疾病不確定感有所弱化。本研究的結果發現,心功能分級在Ⅲ級及以上的病人更易于出現衰弱。其分級愈高,平日活動及生活的能力就愈弱,肌肉力量愈小,自我管理行為愈差,從而干擾到其生活質量,而造成消極心理狀態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癥狀導致的對預后的憂慮,進而引發消極情緒[13],造成衰弱。盡管每例病人所面對的癥狀影響和活動耐力減弱等問題有所區別,然而衰弱的一個關鍵影響因素就是長時間坐著不動,國內有學者也對一些運動方案在減緩衰弱當中所起的關鍵效用進行了肯定,譬如有氧運動等。所以,要結合冠心病病人PCI術后的實際情況來對個體化運動方案加以運用,以使其心功能得到改善。現如今,心臟康復訓練頗受青睞,在冠心病病人PCI術后預后中的運用比較多,運動康復則是其中的一個部分。金露等[14]倡導對冠心病PCI術后病人開展運動康復訓練,指出這能夠使病人的預后得到改善。匡霞等[15]對冠心病病人PCI術后運用有小活動等訓練,使其心肺功能、運動耐力都得到了切實的提升。因而,推薦進行運動康復。
從本研究的結果可以看出,老年冠心病病人PCI術后衰弱發生率比較高。作為一種內在的改變,衰弱往往會被輕視,覺得這是因為病人情緒較差而導致的,故而使得墜床、跌倒等情況的風險加大。所以,臨床中在此類病人PCI術后應及早評估其衰弱風險,并做好相應的管理,尤其是要將年齡比較大、文化程度比較低、經濟情況差、沒有醫療保險、飲酒、合并疾病種類至少為3種、心功能分級為Ⅲ級及以上的病人作為重點對象,使其衰弱的發展進程有所減慢。總而言之,老年冠心病病人PCI術后衰弱發生率比較高,在臨床工作中要將衰弱評估作為關鍵,盡早對高危人群進行風險干預,從而降低衰弱發生率。但是,因受限于多個因素,本研究還存在一些欠缺之處,譬如樣本量過小等,今后要在這些方面進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