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這個假期有不少人“乘坐高鐵+自由行”,在長三角穿梭,打卡不同景點,這正是長三角旅游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7月初,女兒初三中考才結束,家住南京鼓樓區的朱女士便開始實施她早就安排好的暑假出游計劃。朱女士和她先生的家鄉都在鹽城,雙方父母均年邁,孩子也有幾個月沒見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于是,朱女士買了C3189列車票:“這個時間剛剛好,早上9:41出發,中午12:37到鹽城,早上孩子能睡個小懶覺,回家也趕得上吃中飯。”復興號班次在這一天從南京開往鹽城的共有7趟,最早的一班是早晨7:34發車,最晚的是20:19發車。
“以前我們回鹽城大多選擇自己開車,因為列車班次選擇余地小,時間上不好控制。T字頭的綠皮火車,乘坐體驗不如高鐵舒適。現在南京到鹽城通了高鐵,真是太便捷了,人也輕松。”
回家鄉看望老人是朱女士暑假出游計劃中的一項。她還和幾位“媽媽團”成員早早在聯聯周邊游小程序上團購了上海迪士尼樂園的門票。“現在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影響我們出游,遠的地方跑不了,長三角區域內有不少適合大人和小孩游玩的景點,再加上團購票很劃算,就多玩幾次吧。”
抱有朱女士這種想法的人在這個假期有不少,帶上一家人,“乘坐高鐵+自由行”,在長三角穿梭,打卡不同景點,這正是長三角旅游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朝發夕至”融入日常
黃帆(化名)是一位資深動漫玩家。早在兩三個月前,她就關注了7月15日至18日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動漫游戲博覽會。她在南京一家外資企業工作,大學好友小欣和她一樣,也是動漫愛好者。好友家住安徽合肥,雖然不在同一個城市,但兩人早早就約好,7月16日這天一大早,各自從家里出發,在漫展所在地上海世博展覽館門口集合,再一起去看展。她們還打算,如果時間來得及,就去旁邊的中華藝術宮再轉轉。
對黃帆和小欣而言,即便家不住在上海,但是去上海看漫展也是一種普通的休閑方式。兩人自參加工作5年多來,在合肥—南京—上海之間,因為游玩或是體驗文化盛宴,跑了多少趟已經數不清。和她們一樣,融入“雙城”甚至“多城”生活,是長三角許多人的日常,這便是“同城效應”帶來的影響,一出世界頂級音樂劇的演出、一場環球嘉年華的游樂,一次動漫展,都會吸引大批上海周邊城市的愛好者早出晚歸,在城市與城市之間乘坐高鐵往來,就像鄰里之間互相“串門”一樣方便。
人們“朝發夕至”的生活狀態得益于長三角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網絡。迄今為止,長三角三省一市所有省轄市均開通了動車,由20多個城市“抱團”組成的世界級城市群已經融入了“半小時至3小時都市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長三角鐵路營業里程12846公里,其中高鐵里程6008公里,這意味著坐高鐵游長三角是人們出游的新選擇。
去年,連鎮高鐵、商合杭高鐵全線貫通,鹽通高鐵、合安高鐵、徐連高鐵、衢寧鐵路相繼開通運營,蘇北揚州、鹽城、徐州、連云港等,浙西南遂昌、松陽、龍泉、慶元等多地區正在成為新的暑期游打卡地。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全面實施,長三角鐵路迎來新一輪加快建設的重要機遇。預計“十四五”期間,其境內有22條高鐵、6條普速鐵路、7個改造項目開工建設,總里程達7300公里以上,運力進一步擴充。到2025年,鐵路網密度達到507公里/萬平方公里。
長三角鐵路縱橫交錯,高鐵成網,動車飛馳,把“一日看盡江南景”變成現實。
“自由行”路線豐富多彩
在六悅博物館,領略中國民間藝術的無盡魅力;在柳亞子紀念館,感受愛國詩人留下的文化遺產與精神財富;在太湖雪蠶桑文化園,穿行于稻米香徑,欣賞震澤特色田園鄉村的自然美景……今年春天,家住上海閔行區的王先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攝影界友人一起到了江蘇吳江走街串巷,他們走走停停、吃吃逛逛,深度體驗吳江獨具江南韻味的“詩和遠方”。
吳江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蘇州主城區,距上海97公里。古鎮、江村、太湖美食、特色田園、魚米之鄉等獨特的風物景觀令王先生和他的朋友沉醉其中,流連忘返。一直以來,上海和蘇州地相連、人相親,吳江算得上是上海市民的“后花園”,隨著兩地交通往來愈發便利,“兩城變‘同城,往來如‘串門”的目標正在變為可能。
事實上,為了響應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推進滬蘇同城進程,2021年,吳江區文體旅局傾力打造“阿拉游吳江”品牌,推出四季旅游亮點、旅游產品以及一系列針對上海市民的優質優惠活動,在推介吳江全域旅游資源的同時,從人文空間上進一步拉近滬蘇兩地的距離。
這項產品的推出,不僅為上海市民提供了新的旅游線路,也為推動吳江地區旅游業發展作出了貢獻。像這樣依據不同地方特色,打造豐富多樣的“自由行”線路供游客體驗,已成為長三角不少城市的新名片。
杭黃高鐵東起浙江省杭州市,西至安徽省黃山市,途經杭州東站、桐廬站、歙縣北站、黃山北站等九個車站,形成一條黃金旅游走廊。這一路游覽自然美與藝術美為一體的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被贊譽為“天下第一秀水”的千島湖、沉睡在水墨長卷的歙縣古徽州文化旅游區,還有徐霞客曾兩次游覽并贊嘆說“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的黃山風景區,游客們走了這趟“穿山越水之旅”,便能在暢游飽覽秀美山水的同時,品嘗江南文化大餐。
“康養”是我們對健康生活的一種態度,從南京到杭州有一條“文化康養之旅”路線。徜徉在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探尋金陵韻事,閱讀詩意人生。走在溧陽南山竹海,享受可飲可浴的御水溫泉、煥發身心活力。繼續前行,在宜興陶祖圣境品味人文底蘊。來到浙江,長興太湖龍之夢樂園可觀戲可度假,南潯古鎮觀賞中西建筑,德清莫干山感受“洋家樂”民宿,在杭州“西溪濕地·洪園”與自然親密接觸,呼吸著鮮氧,盡情汲取“天然氧吧”的精華,將“養身”與“養心”融為一體。
……
“不忘初心之旅”“穿山越水之旅”“綠色生態之旅”“江海小城之旅”“文化康養之旅”“揚子江名城之旅”,這6條長三角高鐵跨省主題旅游產品線路,就涵蓋了一市三省50余個設區市(區),包含了95個熱門文化旅游景點和119家酒店及精品民宿。
“周邊游”潛力無限
2020年元旦過后沒多久,宣軍和幾個朋友一起來到安徽黃山,投身旅游行業。宣軍的家鄉在安徽六安,大學畢業之后,他到上海工作了6年,認識了一些同樣熱愛旅游的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年,他發現,長三角不少人喜歡周邊游。“高鐵現在非常發達,激發了人們在家門口旅游的熱情,尤其是去黃山旅游的人越來越多。”
宣軍和他的小伙伴開始依據游客需求,定制個性化旅游線路,先在朋友圈熟人之間發布,慢慢贏得了一些口碑,逐漸積累起了客戶。這些游客多是年輕人,他們在游玩的同時,也會經常問問宣軍有什么特產可以帶回去給同事分享,于是,宣軍又順帶著銷售茶葉、紀念品等一些旅游特產。“因為是長三角周邊游,不少游客不止一次來黃山,純粹讓他們‘到此一游的體驗可能并不完全滿足游客需求。所以,我會在觀光之外,還相應地提升客人們的消費體驗。”
像宣軍這樣把長三角“周邊游”項目做得更深、更從容,不僅可以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還能挖掘更多的商機。這樣的商機蘊含在游客的吃、住、行等方方面面。
在江蘇無錫拈花灣,不起眼的苔蘚、土墻、竹籬笆、茅草屋頂,總能讓到訪游客樂意拍照并分享到朋友圈。究其原因,拈花灣答好了挖掘文化資源這道題,在旅游中為游客提供一種健康、快樂的生活方式。
“高鐵+自由行”成為長三角居民旅游的新模式,依托這一新模式,相關產業也會跟著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