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青


危難之際沖在前,險重之處挺在先。南京石城共產黨員服務隊一次次用實際行動證明著自己、“燃燒”著自己,把光明和希望送給了群眾。
在南京市湖西街88號,駐扎著一支平凡又特殊的隊伍——國家電網江蘇電力(南京石城)共產黨員服務隊。
這支隊伍的前身是石城供電搶修服務隊,成立于2009年7月,至今已經服務南京市民12年了,它是江蘇省內第一支專門從事電力應急搶修的專業隊伍。2011年9月,在這支隊伍的基礎上,吸納了配電專業骨干,成立了南京石城共產黨員服務隊。
說它平凡,是因為對于南京市民而言,如今少有“斷電”的糟糕體驗,搶修隊伍只有極低的“存在感”;說它特殊,是因為作為專門從事電力搶修的突擊隊,除了線路運維,一旦發生“急難險重”,隊員們立刻化身“逆行者”。
向群眾承諾“守護光明”
自成立之日起,這支隊伍就向群眾許下“守護光明”的莊嚴承諾。
10多年來,他們充分發揚“石城光明衛士,配網搶修精兵”的優良作風,身穿橙色工作服和標志共產黨員身份的紅馬甲,沖在搶修、保電的最前線,被南京市民親切地稱為“電力110”。哪里有急難險重,哪里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用堅決的戰斗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
2020年初春,新冠肺炎疫情洶洶來襲。正月初六,建鄴區湖西街88號,鈴聲急促響起。南京石城共產黨員服務隊接到了緊急命令:在11天內完成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擴建送電工程的任務。
“我們是在跟死神競賽,要快。”老隊長張代飚大手一揮,第一個登上“戰車”。車輪疾駛,奔赴“戰場”。隊員們頂著刺骨寒風,沒日沒夜地戰斗在工地上。張代飚的心臟有毛病,腰椎也不好,他綁上護腰墊,懷揣速效救心丸,硬是不肯下火線。實在太累了,他就在車里打個盹兒,手中還緊緊攥著手機。服務隊和南京供電公司設計、項目管理、營銷服務等各專業人員一起撲到了工程建設現場,披星戴月、分秒必爭。2月8日,隨著“嘭”地一下合閘聲響,72間隔離病房的燈光瞬間亮起。南京“火神山”通電了,比上級規定的時間整整早了兩天。當城市按下“暫停鍵”時,服務隊卻按下了“快進鍵”。
張代飚是國家電網公司特等勞模、服務隊的第一任隊長。這位退伍老兵把忠誠、奉獻、自律、嚴謹的部隊作風帶到了服務隊。“我是黨員,我先上!”只要接到搶修電話,他總是第一個沖上去。在張代飚的感召與帶領下,服務隊鑄就了紀律嚴明、忘我奉獻的“根”與“魂”,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
在30名隊員中,有27名黨員、3名入黨積極分子。2017年金秋,黨的十九大隆重召開。施志強等8名黨員奉命趕赴北京,參與保電任務。他們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日夜守護著那份光。白天,他們對線路設備進行拉網式安全排查;夜晚,還要測量每一座基桿塔、每一個連接部位的溫度。直到任務結束,隊員們一刻也沒有松懈,保持了“零差錯”紀錄。
服務隊以“石城”南京命名。“石城”的諧音是“實誠”,“石頭”的寓意為“堅硬”。在老隊長張代飚、新隊長曾顯庭的帶領下,這支平均年齡30多歲的鋼鐵隊伍,一直保持著敢打敢拼的優良作風。哪里有急難險重,哪里需要“頂梁柱”,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南京石城共產黨員服務隊。
危難之際沖在前
2016年6月23日,位于蘇北的阜寧縣突遭龍卷風、強冰雹襲擊,電力設施受損嚴重,多個村鎮停電。服務隊又一次聞令而動、盡銳出征。
12名隊員在路上顛簸了七八個小時,連夜趕到災區。盡管又累又困,但他們一下車,就撲到工地上。高溫時節,驕陽似火。隊員們連續作戰,個個曬脫了一層皮,嘴邊長滿水皰。隊員袁越來阜寧參戰前,已經值了一天一夜的班。在搶修現場,剛開始他還能邁開大步走,后來力氣用光了,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挪。他說:“大家都在拼命,我不能離開工地。”經過五天五夜的高強度突擊,服務隊提前完成了搶修復電任務。當晚霞消逝在天邊,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大人孩子笑逐顏開。
危難之際沖在前,險重之處挺在先。服務隊一次次用實際行動證明著自己、“燃燒”著自己,把光明和希望送給了群眾。
爭做創新“領頭雁”
電為人們帶來光明,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打贏“守護光明”的硬仗,需要“硬鋤頭”。南京石城共產黨員服務隊以創新為先導,揮起科技這把“硬鋤頭”,開山辟路、披荊斬棘。
秦淮燈會是南京的一張“文化名片”。服務隊在夫子廟為秦淮燈會提供電力保障有10個年頭了,每一年元宵節,張代飚和隊員都值守在夫子廟文德橋邊,從來沒有在家里與家人團圓過一次。10年前,服務隊主要依靠人力勘察保電線路,隊員們每天都要走3萬步檢查設備運行情況。現在,隨著時代變遷,服務隊不斷增添“神器”,用高科技“護航”越發璀璨的燈火。2019年的元宵節期間,服務隊的隊員們全神貫注,操縱著紅外熱成像分析儀、影像傳輸無人機、巡檢機器人,進行24小時巡查,通過“人機結合”的方式,為秦淮燈會“站崗放哨”,大大提升保電效率和質量。南京夫子廟花燈綻放、笑語聲聲的背后,是服務隊默默的堅守。
張代飚說:“我們是石城服務隊,‘創新就是那塊基石。”南京是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現有930萬常住人口。在繁華薈萃的河西中央商務區,服務隊打造了全省首個“零計劃停電”示范區。2021年3月16日,隊員張文俊根據工作安排,要對示范區內的10千伏金洲線進行線路檢修。他來到現場,仔細勘察后,利用網架互聯互供的特點,通過帶電拆、搭線路、搭接頭的方式進行了線路的不停電檢修。他如同一位魔術師,對線路進行一番“閃轉騰挪”,很快就完成了檢修任務,悄然離去。附近的356戶居民照舊上網、看電視,沒有察覺一絲一毫的異常。
在服務隊,有個“張代飚勞模創新工作室”。寬大的操作間里,放著剖開的電纜、遭到雷擊的絕緣子。檢修歸來,張代飚就帶著隊員們,解剖這些“麻雀”,琢磨克敵制勝之道。依托創新工作室,張代飚大力倡導團隊創新。他組織隊里的業務骨干,編寫了3本驗收口袋書、5類驗收指導卡,創建了“套餐式”搶修模式以及藍、黃、橙、紅四級“主動響應式”預警機制。服務隊擁有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省市各類科技進步獎10余項。
甘做為民服務“孺子牛”
一根電線連起千萬家。“有難必幫、守約踐諾,做石城人、干實誠事”,是南京石城共產黨員服務隊的行為信條,擲地有聲、真干實干。他們守護著光明,也放出光和熱,為群眾送去愛與希望。
2020年6月,南京怡康花園小區供電設備突遇故障,導致第9棟居民樓斷電。曾顯庭帶著兩名隊員,立即趕赴現場維修。剛進小區,一位神色焦急的中年婦女就迎面走來。“師傅,我家住在六樓。老父親身體不好,離不開呼吸機。這一斷電,不知道他撐不撐得住……”曾顯庭一邊安慰她,一邊撥通了后方電話。很快,一臺應急發電機被運到小區,發出“轟隆隆”聲響,源源不斷地送出“救命電”。老人家恢復了平穩呼吸,面色漸漸紅潤。事后,曾顯庭在服務隊的“清單”上默默添了一筆:“著手建立特困居民、特殊需求居民的花名冊。”
“我們是共產黨員服務隊,要做為民服務的‘孺子牛。”隊員們胸懷諾言、腳步鏗鏘,走進企業、軍營、社區、鄉村、學校,先后開展供電增值服務430余次,幫扶弱勢群體500余名。
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南京石城共產黨員服務隊踐行初心、砥礪前行,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電網長城,護佑南京乘風破浪、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