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家
[摘 要] 初中語文教學歷來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應當具有更豐富的含義。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其的理解應從兩個層面出發:一是作為內容的理解;二是作為教學策略的理解。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于學生主體,真正從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思維特點出發,設計相關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
[關鍵詞] 初中語文;思維發展;思維提升
隨著《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等文件的頒布,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得以確立。在此背景下,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領銜的團隊明確地提出核心素養這個概念。根據這個團隊的定義,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與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因為核心素養是一個比較宏觀的概念,當前學校基本上采取學科教學的方法,所以核心素養的落地就必須通過具體的學科教學來實現,這樣也就產生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語文學科作為基礎的學科,相應地就有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
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應用、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發展、思維發展與提升四個要素。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概念的形成,使語文教師必須深刻地關注思維發展與提升等四個要素的落地。初中語文教學歷來重視思維的發展,而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顯然應當具有更豐富的含義,這種含義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出來,既與教師的理解有關,又與課堂教學的過程有關。下面,筆者以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鳥》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的理解。
一、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涵
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要素中,思維發展與提升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育與語文能力、語文知識的掌握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文本內容的理性思辨、文本形式的邏輯化考究、學習活動中思維體驗過程的強化為著力點,拓展學生的閱讀思維空間,發展與提升學生的思維。
《鳥》是著名作家梁實秋的作品,其對于初中生而言有著高度的適切性,也就是說,學生的思維可以在《鳥》的閱讀中得到發展與提升。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文本中的幾個細節,并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①課文開頭以“我愛鳥”作為單獨的一段,第二段實際上是對“擔籠架鳥的人”的批評,這體現了作者怎樣的生活經歷與人生思考?②作者說自己開始欣賞鳥是在四川的時候,根據后文的描述,你認為作者喜歡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③作者在課文中提到“鳥并不永久地給人喜悅,有時也給人悲苦”,根據你自己的人生體悟,你對這句話有怎樣的理解?
文本中還有許多類似的細節,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自由發揮,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學生在思考、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思維得以發展與提升。以第一個問題為例,某學生認為,正是因為作者說自己愛鳥,所以才對生活中看到的那些不愛鳥的行為比較討厭甚至痛恨。顯然,該學生是從邏輯的角度對問題進行了分析。而這個分析無論對錯,實際上已經是學生思維的產物。應該說,上述問題的提出,已經賦予了學生思考的機會,因而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也就有了可能。
應該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展與提升學生的思維應當是教師的一個重點工作,也應當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重要策略。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對其的理解應從兩個層面出發:一是作為內容的理解;二是作為教學策略的理解。事實上,這兩個層面的理解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因為思維發展與提升作為教學策略理解的時候,如何發展與提升學生的思維,就成了語文教師要重點思考的內容;而當其以內容的形式被理解的時候,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就成了語文教學的目標。總體而言,初中語文教師要圍繞課堂教學實踐積極選擇要點,激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反向質疑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并聯系生活,加強學生多向思維的培養,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
在《鳥》的教學中,上面所提出的問題,其實可以讓學生處于一個較為廣闊的思維空間。這個思維空間包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當學生將這二者結合起來時,他們就可以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更多的見解。
以問題③為例,在理解“鳥并不永久地給人喜悅,有時也給人悲苦”的時候,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上下文尋找答案,并對“詩人感喟曰:‘鳥!你連這一個快樂的夜晚都不給我!”進行延伸理解。某學生對此提出批判性意見:“鳥都被凍死了,詩人卻想著自己的快樂。”另一個學生反駁道:“詩人只是用這樣的語言來掩蓋內心的悲苦。”我們可以認為,前一個學生的回答是基于課文描述的直接理解,而后一個學生則能夠更進一層,將課文所提到的“悲苦”凸顯出來。此外,還有學生能夠超越課文提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面給人帶來喜悅,另一面則給人帶來悲苦。”該學生還通過舉例來論證自己的結論,這種超越文本的思維,就是學生思維發展與提升的明確體現。
三、思維發展與提升是學生發展的重要指向
作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思維發展與提升既是內容,又是教學策略,這彰顯了其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特殊地位。學生是思維發展與提升的主體,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立足于學生的主體,真正從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思維特點出發,設計相關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也就得到了發展與提升。
作為語言類學科,語文與思維的關系極為密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許多人認為,語文學科就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直到今天,我們還看得到這種錯誤思想主導下的語文課堂。在這種課堂上,教師讓學生機械地記憶基礎的字詞,讓學生記憶所謂的寫作技巧,并背誦范文等。這些教學行為,在短時間之內可能可以促進學生考試分數的提升,但不會推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真正科學、有效的語文教學,一定要立足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任何脫離這一軌道的教學行為都是不科學的。因此,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語文教師尤其有必要高度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具有深度解析的價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結合問題進行充分思考。不同學生基于自己的答案進行充分的交流,其思維就有了碰撞的機會,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就會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于露.文學教育視閾下的梁實秋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3]周音美.依托情境,促進學生思維水平提升——談初中語文教學設計實踐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6(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