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萍
摘 要: 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在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和語文能力。讀說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重在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和語文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讀說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教學質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讀說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模式,對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學讓學生形成最基礎的語文思維,學習基礎語文知識,為今后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閱讀、口語交際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入手,分析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運用讀說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讀說教學 課堂教學 思維發展
一、引言
著名教育學者、文學家葉圣陶曾說:“語文教學的關鍵就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在現代教育轉型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也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傳統教學理念已經不符合現代教育發展方向。傳統語文教學重在知識的傳統,忽視學生的語文思維和能力的發展。現代教學理念則注重思維和能力的培養,知識只是語文教學的載體,語文思維和能力的培養才是語文教學的目標。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學更重視學生的閱讀和交際能力的培養。此外,語文思維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讀說教學提高學生思維發展。
二、通過讀說教學提高語文思維能力
讀說教學主要是通過閱讀、探討、口語交際等形式進行語文教學的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讀說教學之所以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其實最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將視聽結合,同時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傳統語文教學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因此教師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往往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增加課堂教學內容,導致教學量劇增。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課堂學習,更無法讓學生形成具有創造性的語文思維。而讀說教學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中,讀說教學激活了語文課堂,豐富了語文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教學課堂學習。讀說教學這種模式把語文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感知語文,引導學生體驗語文,融入語文學習,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語文學科思維模式。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少年閏土》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讀說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深學生的自我閱讀體驗。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具有引導性的問題:“同學們,自由閱讀課堂,然后分組討論,想想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形象。”通過設置一些具有引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有效的思考方向,同時用分組探討的方式,激勵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閱讀和交流中培養語文創造性思維。
三、優化讀說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創造性思維
教師要優化讀說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創造性思維。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學科學習中不斷訓練,在學習中自覺培養語文學習能力。語文學習能力體現在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題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讀說教學引導學生自覺形成自主學習意識,提高語文學科的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追求教學速度,增加課堂教學內容,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理念。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雖然加快了教學的速度,但是教學質量沒有達到要求,課程教學效率并沒有提高,反而導致學生知識體系散亂,知識結構沒有形成系統化。因此,優化小學語文讀說教學方法要從增強語文知識的系統性入手。語文知識的系統性主要體現在語文基礎知識與語文能力相結合,語文思維能力與語文學科問題相結合。在讀說教學中要善于讓學生把握語文文本的層次性,抓住語文文本的主要內容,善于提綱挈領,提高語文閱讀能力及語文交際能力。
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教師不要忙著讓學生劃分段落,分析文章的結構,歸納中心思想。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桂林山水》中優美的文字,通過分文本體驗風景秀麗的桂林山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組織“朗誦大賽”,讓學生把文章讀出來,有感情地讀出來。運用讀說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對語文文本的感知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一要體現語文的學科知識,二要體現語文學科的情感培養。讀說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師要優化語文讀說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學科知識。在課程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系統的思維模式為目標。要將各種不同的語文知識形成一個整體,引導學生完善語文知識體系。此外,還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鑒賞方法。
四、語文讀說教學要增強閱讀的效果
語文教學將讀說結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讀說教學就是將語文閱讀與語文交流相結合,讓學生在閱讀中產生新的思路,發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活動,不能簡單地增加閱讀數量,更要提高閱讀質量。教師運用讀說教學增強閱讀效果。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拓寬閱讀面,不能僅僅讀課本中的文章,還要閱讀課外的美文,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找到語文文本閱讀的感覺,掌握相關的閱讀技巧,形成有效的閱讀思維。其次,要引導學生精讀,讓學生積極參與閱讀討論活動,鼓勵學生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這不僅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更是提升學生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的良好機會。
五、結語
語文讀說教學能夠將讀說相結合,鍛煉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將語文知識的傳授與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主要是學習基礎語文知識,培養學生最基礎的語文思維,為今后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運用讀說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優化讀說教學方法,同時要求語文讀說教學增強閱讀效果,培養學生的語文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李本友.文本與理解—語文閱讀教學的哲學詮釋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2.
[2]王明建.囿于傳統的突圍:語文科課程早期現代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3]陳隆升.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