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計算機能力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當代社會各個領域評價人才核心能力的兩大參考指標,在此背景下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作為基礎性教育,面臨著如何培養學生計算機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問題。小學計算機教師將課程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聯系到一起,在學生身心成長關鍵階段,提升學生計算機意識和素養,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為學生成長為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打下堅實基礎,為此文章提出了小學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綜合信息技術;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5-0051-02
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受到巨大沖擊,小學計算機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階段的計算機課程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抓住學生正處于創新思維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將創新能力培養策略貫穿于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采取有效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掌握計算機知識與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同時,不斷提升創新意識與創新實踐能力。目前我國小學生在計算機課堂上的創新表現還存在不足,反映出教學過程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方面仍舊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創新興趣、創新勇氣、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探索科學可行的小學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依托教材內容,激活創新意識
小學計算機教師圍繞教學內容,順應學生思維特點,為學生營造疑惑、思考情境,引導學生在質疑中激活創新意識,通過教師對學生質疑的鼓勵和啟發,進一步促使學生增強創新勇氣以及自信心。使學生可以獲取更多創新想法,并勇敢地將創新意識通過語言、肢體動作、寫作等方式表達出來,促進自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便于教師更加全面地掌握學情,及時了解學生創新想法,進而以此為依據優化教學過程[1]。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網絡文明小公民”的教學中,教師充分分析教材內容,依托教材中的計算機病毒與殺毒軟件這部分計算機網絡安全教育內容,創設“除了這些計算機網絡安全措施就沒有其他措施了嗎”質疑情境,使學生的思維從教材內容的局限中走出來,激活質疑意識和創新意識。有學生通過寫話形式,寫出了自己做一名網絡文明小公民的創新想法,提出了增加計算機網警的措施建議;有學生通過口頭語言,表達了學校增加計算機網絡安全知識教育,擴充教材內容,也是一種維護計算機網絡安全環境的長久之計。教師表揚了學生的“各抒己見”,肯定了學生的創新建議,并告訴學生會將他們的建議整理到一起,發送到計算機網絡安全相關部門郵箱,一起為凈化和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環境貢獻更多力量,做一名網絡文明小公民。
二、引入生活案例,增加創新動機
很多小學生雖然在計算機課堂上,具備較強創新意識,卻苦于缺少創新動機和創新素材來源,無法獲取創新靈感,局限了計算機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也影響了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2]。面對這種情況,小學計算機教師運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論,革新教學思想觀念,引入生活案例,拉近計算機教材內容與現在小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可以在親切熟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從生活這個大課堂里汲取源源不斷的創新動機,挖掘和獲取更多創新素材,有了創新條件、創新環境氛圍支持,順利將自身的創新意識轉變成創新能力,展示在他人面前。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認識計算機”的教學前,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引入了計算機在生活中的應用案例,學生直觀看到了超市里收貨員用計算機進行結算、小區物業使用計算機監控小區安全、銀行柜員使用計算機辦理現金存取和轉賬業務等情境。在生活案例的啟發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對計算機的認知,學生獲取了更多創新動機,舉手說出了更多多媒體課件內沒有的計算機生活應用案例,包括醫生使用計算機了解孕婦胎兒發育情況、自己使用計算機搜集偶像照片等。運用創新動機和創新能力,更加深切體會到計算機在現代生活各個領域的廣泛普及應用,意識到學習計算機的現實意義,進而端正計算機學習態度,發揮出主觀能動性,極大提升了計算機知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并能夠在創新能力的輔助下,將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充分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使其成為創新與優化生活能力的核心要素。
三、強化多元技巧,奠定創新基礎
第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此才能夠讓學生產生創新的動力和積極性。學習知識的目標是使小學生掌握科學的本質,在不斷的學習中積累學習能力,學會運用多種技能與技巧,并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最終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創新、創造力的提升。學習的目的也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而是要真正讓學生懂得如何運用。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對知識的傳授,而對實際的操作技巧講授甚少,學生只是單方面接收相關知識,導致學生的創造、創新性與好奇心被壓抑。在這一狀態下,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死記硬背,而并不了解這些知識的運用中具有哪些技巧,也沒有做到知識的延伸和技巧之間的聯系,更加無法實現進一步的創新與創造性發散。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勇敢地提出問題,提出質疑,突破原有被動的思維方式,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學習如何運用知識和技巧解決這些問題。
第二,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基礎,為學生創造出能夠激發其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氛圍和空間,大膽發揮其想象力,并根據教材內容與學生的所思所想去進行相應技巧的講授與訓練。一方面,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使其具備較強的積極性,主動參與知識和技巧的學習當中。另一方面,在輕松且趣味性的氛圍中才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進而產生思考的動力,懂得如何提出質疑和疑問。教師也必須為學生建立充足的自信,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及針對如何實現自己的設想進行相關技巧的思考。簡單地說,是要將構思出的如何達成自己設想的技巧清晰地表達出來,使教師的教學更具針對性。畢竟,教師掌握著很多計算機知識和技巧,而這些知識與技巧較為繁雜,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又無法將知識與技巧講授完,這就需要借助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去尋找針對性的技巧和知識,再傳授給學生。同時教師也必須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使其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設置幻燈片背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制作幻燈片背景,以簡單的構圖技巧展現出學生心中所想,盡情發揮出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創新能力,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再將制作幻燈片背景圖片的技巧與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實現學生計算機技術知識的拓展和技巧的訓練。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素材進行封面的設計,小學生計算機水平下能夠創造出何種作品不重要,重要的是使學生產生興趣,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構思、知識技巧的選擇,提高教學課程的針對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重視實踐訓練,拓展創新機會
小學生在計算機課堂上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需要充足且豐富的創新機會才能夠達到預期培養效果,使學生創新能力與計算機技能以協調發展,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目前很多小學計算機課堂存在忽視實踐訓練、過度重視理論知識教學的情況,教師盲目將教材上的計算機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沒有通過相應的實踐訓練活動,促使學生消化吸收計算機理論知識,無法為學生提供在實踐訓練中創新計算機技能和創新學習途徑的機會,嚴重影響了計算機課堂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3]。所以新時期的小學計算機教師須著力改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局面,提高對實踐訓練重視程度,樹立理實一體化教學思維,合理設置理論教學時間和實踐訓練時間,給學生拓展創新實踐機會,全面發展學生計算機創新綜合能力[4]。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設置幻燈片背景的教學中,教師在和學生一起學習教材知識點后,組織學生在計算機實訓室,開展“幻燈片背景制作大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審美觀點、興趣愛好、創新設計,利用本節課學習的設置幻燈片操作知識,制作自己滿意的參賽作品。為了促使學生牢牢把握創新機會,教師為本次比賽提供了一、二、三等獎,包括獎杯、獎狀、文具等物質獎勵,也有“幻燈片背景創新小能手”等精神獎勵。學生在實踐中活躍創新思維,將創新能力與設置幻燈片背景操作深度融合到一起,經過反復修改與不斷創新,最終呈現了最佳參賽作品。教師讓學生投票選出一、二、三等獎,并說出自己的選擇理由,給予所有作品評價和建議,給學生提供計算機創新能力表達機會,為學生打造新穎的計算機創新能力合作學習平臺,使學生可以在評價與被評價中,吸取他人的計算機創新能力優點,彌補自身計算機創新能力不足,進而提長彼此的計算機創新素養。比賽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分享比賽感言,此過程有助于學生體會計算機創新帶來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交流彼此在計算機創新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方法,延伸比賽對學生計算機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使學生能夠更加期待下一次計算機創新能力比賽,并為此做足充分準備,認真投入到今后的每一節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重視對自身計算機創新能力的發展,真正成為創新學習的主人。
結語
現階段,小學計算機課程在現代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其教學情況以及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情況直接關乎學生能否成為社會發展所需的優秀人才,對各個領域的計算機技術融合以及創新發展具有深刻且廣泛影響。因此,基于新教育形勢下的小學計算機教學過程,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避免采用單一古板教學模式,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現狀的關注,挖掘學生存在的創新能力培養問題,采取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相符的教學策略,提升計算機課堂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用,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計算機知識,提升計算機實踐技能,在生活中靈活嫻熟地運用計算機解決現實問題,推動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帥鋒.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小學計算機教學探討[J].文理導航,2019(18):97-98.
[2]何 鑫.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創新[J].山東青年,2019(6):82.
[3]劉喜英.小學計算機教學的優化路徑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5):184.
[4]姜 雪.小學計算機教學策略之我見[J].數碼設計(上),2018(7):12.
作者簡介:韓惠龍(1989— ),男,江蘇張家港人,中小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信息技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