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思君
摘 要:文章首先從社會、學校、教師三個層面對課堂改革的目的進行闡述,通過對“參與式”教學模式 、“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模式、“5+1”有效課堂模式的實踐研究發現: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有效的課堂改革都是基于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基于學生與教師有效的情感溝通,只要從學生的情感出發,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教師發自內心的關愛,喚醒學生與教師情感的互動,就能促使學生形成努力學習的內動力,自覺完成教師提出的任務,從而促進個人的能力全面提升,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模式;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模式;“5+1”有效課堂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3-0025-02
一、課堂改革的目的
(一)社會層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撰文《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出:“把質量作為教育的生命線,堅持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深化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掀起‘課堂革命,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庇纱丝梢?,課堂改革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
(二)家庭層面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再只是考試考高分,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好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具有融入這個社會的能力。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家長們對學校的期望,能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新課堂更受家長們的歡迎。
(三)學校層面
在各種經濟產業的(例如西林縣的砂糖橘、麻鴨等)帶動下,農村經濟得以加速增長,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財大氣粗”成為一些農村家長的代名詞,他們對孩子的物質支持更是毫不吝嗇,“你在單位工作十年沒有我在家里種果一年……”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一輪的“讀書無用論”正悄然形成:教師的說教在小縣城個人發展局限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導致相當多的學生在學校找不到學習的動力,無心學習,導致學校整體學風不好,學生成績整體下滑。
(四)教師和學生層面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來說已經不具備吸引力。在網絡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教師所講的知識點,學生都可以從網絡上獲取,教師再也不是學生頂禮膜拜的對象。相反,網絡游戲、網絡視頻卻以它新鮮、奇異而博得學生的眼球,導致相當多的學生迷戀網絡游戲,課堂不聽課,注意力下降,而目前的教育機制使學校管理違紀的學生蒼白無力,造成學生隨意在課堂上講話、在課堂上睡覺,甚至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都不打開課本……間接導致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下降。怎樣才能讓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課堂不再成為教師個人“獨角戲”的表演,使課堂教學由師生的單向交流變成師生的多向交流,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學生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讓教師從中收獲到工作的樂趣和意義呢?課堂教學改革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勢在必行!
二、不同課堂教學改革實踐
面對社會、家庭、教師、學生對課堂改革日益高漲的呼聲,本人從2009年至今也先后運用了參與式教學模式、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模式、“5+1”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三種不同的教學模式。
(一)不同教學改革的模式
1.參與式教學模式
2009年,西林縣獲得中英西南項目的支持,全縣開展了關于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培訓。參與式教學模式主要采用小組自主學習的形式,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把自主學習的成果展示出來,通過自學—小組討論—展示讓學生在分組討論中掌握知識。
2.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模式
2011年,本人所在學校領導到山東即墨二十八中學習,回來后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從備課組長起,以點帶面,全校推行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模式。
教師將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模式分別運用于“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三種不同類型的課,每一個類型的課又都有“五步十環節”教學方法,教師利用一個學期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和行為品質,把學生劃分為四大類:優秀、良好、一般、較差,把全班學生按優秀、一般、良好、較差的座位調好,兩個人中成績較好的為“師傅”,較差的為“學友”,以“師傅”帶動“學友”進行每一個學習環節的學習。
3.“5+1”有效課堂模式
2016年,西林縣教研室在全縣推行“5+1”有效課堂模式?!?+1”有效課堂模式是西林縣教研室把中英西南項目的參與式和和諧互助模式結合在一起的模式,由“出示教學目標”“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達標檢測”等五個環節和一個“課后反思”來組成,也是以小組學習為主,著重學生展示。
(二)不同課堂改革的實踐與反思
1.不同課堂模式的實踐
2011年10月,根據學校的要求本人所在學校全面推行“和諧互助”高效課堂模式。這個模式以兩人為一個小組,其中“師傅”起到監督作用,“學友”在“師傅”的監督下學習,“一對一”的學習模式大大提高了傳統課堂里教師“一人在講,學生全在聽”的課堂效率。又把學生的成績捆綁在一起,激發學生的榮譽感,讓作為“師傅”的學生為兩個人共同成績的提高而想辦法去督促和監督自己的“學友”努力學習。而“學友”在“師傅”的督促下為了不拉后腿也努力地學習,從而在班級里形成一個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達到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目的。這個課堂模式,本人運用于三屆學生身上,特別是最近這一屆由于工作原因出差比較多,所以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的概率更高,但學習成績不降反升,在同類同級班級中名列前茅。
2016年3月,西林縣教研室在全縣推行“5+1”有效合作課堂,本人有幸成為專家團隊成員之一。這個學習模式以導學案為學習主線,以小組展示的方式來呈現學習的成果,但本人所帶班級人數都超過了50人,為了更好地展示環節,所分小組組數不能太多,因此每一組人數都會超過5人,在討論及展示的過程中,往往一個小組里只有2至3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而有的學生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的模樣,直接導致部分學生沒有認真學習,整體學習效率不高,與傳統教法的班級相比沒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