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燕
摘 要:音樂作為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教師若能應用游戲化教學模式,可提升教學有效性,培養幼兒的音樂素養。文章簡要分析了游戲化教學策略的實踐價值與音樂教學現狀,并通過明確游戲主題、優化游戲內容、加強音樂引導、注重教學評價等策略,促進幼兒全方位發展,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游戲化教學策略;游戲動作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3-0077-02
引言
由于幼兒日常接觸音樂的機會較少,且尚未掌握音律、音調等技巧,因此,他們在初次學習音樂知識時感覺難度較大。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幼兒“被游戲”、為了游戲而游戲,忽視甚至阻礙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培養等問題。教師對于音樂活動的設計缺乏創新性;教師的理念比較滯后;教師的視野比較狹窄;音樂教學活動缺乏趣味性,甚至呈現出小學化的傾向;教師教育重技能、重結果;教學形式單一,少了游戲性。幼兒正處于愛玩愛鬧的階段,游戲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剛好符合幼兒天性。據此,教師應找到音樂與游戲之間的結合點,為其制訂科學的音樂教學方案,由此保障幼兒音樂教育質量。
一、游戲化教學策略的實踐價值
游戲化教學是以游戲為手段,貫穿孩子的整個教學活動,把教育的目標、內容、要求、任務隱藏并融于各種游戲之中,讓孩子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符合孩子的發展水平,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游戲化教學策略的應用實則是采用游戲法開展教學工作,以此消除幼兒學習緊張感,為其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善于模仿,教師若采用游戲化教學模式,一能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使其在游戲活動中充分感受音樂;二能激發幼兒的創新潛能,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能夠借助游戲場景,為幼兒創造更多自主思考的機會,與以往示范法音樂教學模式相比,幼兒在游戲中敢于表達個人真實想法,也能學會正確的情感表達技巧,繼而豐富幼兒的音樂學習體驗。同時,教師在游戲化教學中還可強調游戲規則,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幼兒全面均衡地發展。音樂教育雖然主要是為了鍛煉幼兒的演唱、鑒賞能力,但游戲化教學可拉近幼兒與音樂的距離,使其熱愛音樂、熱愛生活。
二、幼兒園音樂教學現狀
(一)缺乏學習熱情
幼兒因年齡小,所以他們常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投入精力。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幼兒對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接受度較差,他們在課堂上無法表現出高漲的熱情,甚至因課堂空間有限,很難形成愉悅的心情,這就會破壞幼兒對音樂魅力的感受。對此,教師應從幼兒學習興趣出發,便于幼兒在趣味性教學環境下調動自身積極性。
(二)教學條件薄弱
幼兒園空間有限,因此,無法為幼兒提供適宜蹦跳的空間。同時,少數幼兒園中聘用的教師不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這導致他們常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幼兒對此類缺乏新鮮感的教學內容常表現出一定的排斥情緒。對此,教師應善于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效果。
(三)課堂角色不明
幼兒教師在課堂上要扮演好教學角色,即引導者、陪伴者。教師雖然與幼兒相比,無論從年齡還是生活閱歷上都有顯著優勢,但也應當充分尊重幼兒的課堂地位,結合幼兒的個體差異,為其提供對應的課堂指導,由此實現幼兒與教師共同進步[1]。
(四)缺少音樂總結
幼兒的總結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對課堂上學習的音樂知識并不能有效吸收。對此,教師既要對每名幼兒的課堂表現進行客觀評價,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加深幼兒記憶,使其意識到學習音樂的樂趣,這樣才能確保幼兒后期能夠主動參與音樂活動。基于此,音樂教學總結的缺少也是造成幼兒音樂教育質量不高的關鍵要素。
三、幼兒園音樂游戲化教學的策略
(一)明確游戲主題
幼兒是否喜歡參與音樂活動,主要取決于教師選擇的游戲是否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選擇適當的游戲內容,對設定好的游戲內容進行完善,確保游戲教學的高效性。在選擇游戲內容之前,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水平以及發展能力,聽取幼兒的意見,從幼兒興趣愛好出發,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的游戲活動。
幼兒園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想游戲化教學順利進行,就應當明確游戲主題,完善游戲內容。在選擇游戲內容之前,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認知水平以及發展能力,聽取幼兒的意見,從幼兒興趣愛好出發。教師要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的游戲活動,圍繞游戲主題選定音樂,這樣才能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深刻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然而,教師在應用游戲化教學模式期間,應當注重幼兒興趣的精準調查,加強與幼兒的互動,了解每名幼兒的不同喜好,而不是單純以教師個人的游戲偏好策劃游戲內容,繼而降低教學質量。同時,教師還應當根據幼兒園分班差異設定不同的游戲主題。以小班幼兒為例,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此時,教師經過調研后,可選擇接受度廣的游戲主題組織音樂游戲活動。
以“小魚去哪兒”為例,教師可設定以下游戲情境:天氣炎熱,河中的小魚游到岸邊想要去玩耍,突然有其他東西來到他們的身邊,小魚們好好聽聽,猜是誰來了。此時,小魚媽媽(教師)帶領小魚(幼兒)共同聆聽音樂,在漁夫出現后,帶領魚兒完成特定動作保持不動,以此躲避漁夫追捕。幼兒可先行通過模仿教師靜止動作,深入體會游戲規則,之后每名幼兒可編創屬于自己的“隱身動作”,一旦做好特定動作,漁夫將無法發現小魚蹤跡。反之,若幼兒未能做對專屬動作,則與教師一起參與追逐游戲,從而加深對音樂內容的記憶。
(二)優化游戲內容
教師在采用游戲化教學模式開展音樂教學工作時,還應當對游戲內容進行細化處理。由于幼兒很難長期保持專注力,一旦游戲內容連續性不強,或者游戲結構較為分散,就會出現幼兒在游戲中發生跑跳或者轉移注意力的現象。同時,對于音樂課堂上設置的游戲,教師應圍繞音樂主題,注重緊湊性,促使幼兒在音樂游戲中保持良好的參與狀態。在音樂游戲教學中,教師應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均補充連貫性游戲活動內容,便于幼兒在音樂游戲中既獲得樂趣,又積累音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