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三的學生即將面臨中考,他們的學習時間很緊張,學習任務繁重,學習壓力較大。很多學生會將學習重點放在數學、物理、化學等理科學科上,認為語文學習無關緊要,而且在一定時間內看不到學習成果,提高不了成績。因此,有的學生會減少語文閱讀的時間。然而,學習語文的重點就是要不斷閱讀,在閱讀中進行思考,獲得閱讀感悟,進而提升語文學習水平。因此,作為初三語文教師,我們應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調整和優化閱讀教學計劃,進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初三語文;閱讀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2-0040-02
引 言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任何一個學習階段都必不可少的科目。學習語文的重點在于閱讀。教師要采取有效方法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并學會怎樣總結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樣把握文章的脈絡和思想情感。這些都是閱讀學習的重難點,而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得到明顯成效。因此,語文教師應引領學生一起進行閱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思考習慣,讓他們意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一、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筆者通過課堂上的觀察發現,很多初三學生在上語文課時容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學過程較為枯燥,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這些表現與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著很大的關系。教師只有認識到問題的根源,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1]。
初三學生即將面臨中考,有繁重的學習任務和較大的學習壓力,再加上有的學生認為理科的學習能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而語文學習則是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將自己大多數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學習理科科目上,忽視了對語文的學習。這種學習思想非常片面。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給學生灌輸每門科目的學習都十分重要的思想,讓學生從“重理輕文”的思想中轉變過來。此外,學生不喜歡學習語文的一個原因是,他們覺得語文課堂枯燥無味,比如,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在課堂上只著重講解詩詞內容,然后便留出時間讓他們進行背誦。這樣的語文教學缺乏趣味性,而且語文教師沒有真正把握語文教學的重點。其實,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閱讀。無論教師講多少堂課,如果學生不具備閱讀能力,他們的語文水平就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在很多初三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往往把記憶、背誦作為學習重點,讓學生機械地背誦、默寫、做練習題。這樣顯然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語文學科涉及面較廣,因而教師能輕易地找到一些閱讀材料。如果教師想營造良好的課堂閱讀氛圍,就應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并和學生一起閱讀探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總結文章中心內容的同時,把握文章的思想脈絡,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2]。
二、有效延伸和拓展語文閱讀教學
初三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對一些事情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讓他們對某篇文章進行自主分析和理解,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不要死板地規定答案。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的想法沒有對錯,只有合適與不合適。我們在觀察初三語文教學活動時發現,有的語文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答題技巧,總是設定一些答題模板,讓學生根據模板套答案。這樣的做法顯然固化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無法使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內涵。語文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思維,不要把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作為唯一的教學目標,而要清楚語文學習的重點是閱讀,并鼓勵學生多進行閱讀。在平常上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閱讀時間,也可以將閱讀以另一種方式呈現出來,如教師可以找一篇人物對話較多的文章,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要求學生在表演時表現出自己扮演人物的情感變化。這樣,學生就需要反復閱讀文章,進而掌握某個角色的情感思想。這樣的閱讀教學,既可以激起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又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脈絡。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當前,仍有一些初三語文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采用單一的、死板的教學方式,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導致學生的學習只是為了應對考試。學習語文需要感情投入,如果只是根據模板來做練習題,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很難得到有效提升的。要想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主動性,教師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考試越來越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總結能力的考查。比如,語文試卷中,閱讀理解的題目增加了很多,而且有很大一部分是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程度,還有一些選擇題是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熟悉程度。學生如果不會靈活變通,不知道如何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就不能取得理想成績。要想使這些問題得到解決,學生就必須有閱讀興趣。
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教學工具也變得更加智能化。在初三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先進的教學工具或設備來輔助教學,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做好PPT,或者是利用相關微課資源,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此之外,語文教師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通過閱讀和分析多篇在某一方面有共性的文章來學習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當然,群文閱讀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語文教師在給學生上課時,要盡量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眼前一亮,而且多使用輕松幽默的教學語言,或者在課堂上插入一些幽默故事。這樣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進而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
四、還學生一個完整的審美世界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沒有被當成課堂的主體,教師也很少關注學生在想什么,只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教學步驟來學習,認為這樣做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但是,這種教學模式會逐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喪失自主思考的意識,他們只會依照教師給出的答案來判斷自己的學習情況,即便是主觀題也有了固定答案。這使學生的思維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若教師對主觀題也設置固定答案,就是在扼殺學生的思想和審美。語文是充滿靈性的,所以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時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教師應認識到當前的教學模式有哪些弊端,是否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的發展。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如果將教書看得比育人更加重要,就會偏離教育的功能初衷。此外,教師過于死板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依賴心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會逐漸降低,并喪失自己的審美觀。由此可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和優化教學方式,盡可能還學生一個完整的審美世界[3]。
五、把課外閱讀引進課堂,讓學生愛上閱讀
初三學生的學習時間緊張,沒有很多的課余時間去閱讀課外書物,他們接觸最多的閱讀素材就是課本和試卷上的文章。這種閱讀量顯然是不夠的。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必須鼓勵他們多進行課外閱讀,使其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讀物,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為了避免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偷懶”,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任務,如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材料上做出批注,對一些典型句子進行分析。這樣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也有助于學生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和表達手法。
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課外閱讀并不是為了打發時間,而是要培養自己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全身心投入,能夠做到認真分析文本內容。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而且學生要養成定時閱讀的習慣。因此,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規定固定的閱讀時間,如一個星期安排兩次閱讀課或者是給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自己選擇時間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時可以養成摘抄的習慣,把優美的句子摘抄下來,與教師、同學分享。這樣既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也能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此外,學校也可以適當增加初三語文課程的課時,并規定這個時間任何教師都不能占用。語文教師也應利用好這個閱讀時間,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閱讀上的幫助,使他們逐步提高語文閱讀能力,進而促進學生語文中考成績的提高。
結 語
語文閱讀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現在的語文考試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文章脈絡和中心思想把握的考查。教師如果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是不能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盡可能地給學生留出一些課外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讀物。這能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張春燕.初三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J].亞太教育,2015(13):32.
黃初松.初三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J].信息周刊,2018(08):259.
李靜芬.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9(14):263.
作者簡介:尹春英(1977.10—),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曾獲鹽城市優質課競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