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認知音樂、接受音樂的關鍵階段。音樂教育對提升小學生的總體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逐漸學會認知、理解音樂,進而激發對音樂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主要包含音符、節奏、旋律三大元素,其中,節奏對于音樂而言是最為關鍵的。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可以使學生借助節奏來認知并感受音樂。本文對小學音樂實施節奏訓練的重要性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并提出了在小學音樂中實施節奏訓練的有關方法,旨在促進小學階段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02-0091-02
引 言
節奏是構成音樂的重要因素之一。節奏訓練是小學階段音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對學生的節奏感進行培養、鍛煉,能夠提高學生整體的音樂素養,從而讓學生全方位了解、掌握、鑒賞音樂。為此,小學階段,音樂教師應認識到節奏訓練的重要性,并加強對學生的訓練,從而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一、實施節奏訓練的重要性
(一)能夠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
音樂類型較多,且其魅力是無窮的,而節奏訓練更易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在平時的學習中,小學生能夠借助節奏本身的差異、樂器具有的聲音、音符發生的改變來激發自己的創造力,以感知到各類節奏、音樂,進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同時,節奏訓練能讓學生全方位掌握各類常用的音符,在豐富學生音樂理論性知識的前提下,增強學生的各項音樂技能。
(二)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節奏訓練是小學階段音樂教學中十分關鍵的構成部分,其不僅可以輔助學生構建音樂基礎體系,讓學生感受音樂本身的魅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等。在實施節奏訓練期間,學生可以接觸各類節奏的音樂,借助想象全面掌握音樂所具有的情感、氛圍等,進而對音樂產生更多共鳴。同時,節奏訓練還可以提高音樂教學最終的質量、效果,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藝術品格。
(三)是開展其他教學環節的前提
音樂主要包括三大元素,其中,節奏是最為核心的元素。如果學生的節奏感不夠理想,其視唱能力就難以有效提升。所以,在實施音樂教學時,教師需要更為關注學生的音準、節奏等,并運用多種方法來實施節奏訓練,以保證其他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節奏訓練的方法
(一)應用各類小游戲來實施節奏訓練教學
在節奏訓練過程中,音樂教師應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用新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核心進行教學。小學生年齡較小,對各類小游戲具有更多興趣。為此,教師可以把小游戲融入節奏訓練中,讓學生在游戲中增強節奏感。
例如,在教學“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教師可以把電子琴當作教具,先給學生展示這類音符本身的音調、音色等,接著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后借助“擊鼓傳花”這一小游戲,讓學生對教師所演奏的各類節奏進行模仿。又如,在教師展示出“二分音符”后,學生可以借助手掌拍打出“×-”這一拍子;在教師展示出“四分音符”后,學生可以借助手掌拍打出“×”這一拍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交替展示這幾個音符,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最后,當音樂暫停時,“花”落到哪位學生身上,這位學生就要表演一個小節目。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反應能力,還訓練了自己的節奏感。借助小游戲,教師為學生營造了更為歡快、放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掌握了更多有關節奏的知識,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節奏訓練的質量、效果[1]。
(二)應用各類身邊資源促進節奏訓練開展
在小學階段所開展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擅于應用學生身邊的各類資源,激發學生對節奏訓練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激勵學生自主制作較為簡單的樂器,一邊聽音樂,一邊借助自己的樂器進行演奏。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可以讓學生全面投入節奏訓練中。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尋找,找到平時學習、生活中應用十分普遍的物品,如“文具盒”“尺子”“課桌”等,把其當成樂器。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甩一甩”文具盒,聽“唰、唰、唰”的聲音。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改變節奏來“甩一甩”,使學生逐步找到節奏具有的規律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借助尺子來敲打課桌,聽“啪、啪、啪”的聲音;借助橡皮擦來敲打課桌,聽“咚、咚、咚”的聲音。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怎樣敲打出聲音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某類具有更強節奏性的樂曲,如《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小兔子乖乖》《小星星》等,同時,對學生進行分組,引導各個小組借助橡皮擦、尺子、文具盒等,依據相應的節律來“表演”以上樂曲,同時進行演唱,比一比哪個小組的表現更好。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無形中對節奏感形成更多的認知,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掌握更多音樂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將古詩詞融入節奏訓練教學的方方面面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期間,可廣泛應用各類新興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先把各類古詩詞融入教學中,再引導學生對這類古詩詞自主進行編曲,以增強節奏訓練的趣味性。對此,教師可以找到部分古詩詞類樂曲,讓學生在朗誦詩詞時,找到相應的節奏,并把自己喜愛的旋律融入其中。部分詩詞具有十分優美的語句、飽含豐富的情感,對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又如,《明日歌》是一首學生十分熟悉的古詩詞: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落,百年明日能幾何,聽我明日歌。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落,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打著節拍朗誦詩詞,同時讓學生觀察節拍所發生的改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較為簡單的編曲,先告訴學生這一詩詞表達的感情,即“應學會珍惜時間,今天的事情今天就應做完,不應拖延到明天,不應蹉跎時光”,讓學生更為深情地進行朗誦。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找出這一樂曲中具有的規律性,即每句話的最后都押韻。在這一訓練方法下,學生就可以在掌握節奏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而逐步學會如何進行較為簡單的編曲,最終提升節奏訓練的質量與效果。
(四)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提升節奏訓練教學效果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在開展節奏訓練期間,應更為關注語言方面的指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學生掌握節奏感。這類語言可以是肢體上的,也可以是口頭上的。例如,教師可以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對于學生沒有掌握的部分,可以創設相應的情境,并借助肢體語言、口頭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最終從總體上提升節奏訓練的質量與效果。
例如,對于《動物說話》這一樂曲來說,首先教師可以借助新興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段沒有聲音的“動物園”有關影片。接著,教師可以結合《動物說話》這一樂曲來開展教學,給學生營造更為生動且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感覺自己身處動物園中,并且周圍還有十分可愛的動物。此時,教師可以說:“動物園里的動物是怎樣叫的呢?它們的聲音有沒有節律性呢?”許多學生表演道:“小鴨子會‘嘎、嘎、嘎地叫,小鳥會‘嘰、嘰、嘰地叫,小狗會‘汪、汪、汪地叫,小老虎會‘嗷、嗷、嗷地叫,小雞會‘咕、咕、咕地叫。”同時,部分學生還借助自己的肢體語言表述出了這些動物平時的形象[2]。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已經良好地融入了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并且訓練了自身的節奏感。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鑒賞音樂所得到的感受,借助拍手的方法,對《動物說話》實施節奏訓練。教師借助這一“語言式”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節奏訓練方面的知識。
結 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相較于其他學科,音樂具有更高的實踐性、創新性,而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中一個十分核心的環節,需要所有教師引起更多的關注。小學音樂教師應擅長用更具多樣性的節奏訓練方法,使學生體會更多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最終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鑒賞能力,并促進小學階段音樂教學得到更為長久且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黃雪云.節奏和節拍的聚散離合:小學低年級音樂節奏教學的有效方法[J].當代音樂,2018(04):56-57+60.
萬媛媛.把握音樂的脈搏:培養小學階段學生音樂節奏能力的教學探究[J].北方音樂,2017(20):108-109.
作者簡介:梁丹丹(1983.12—),女,江蘇南通人,中小學二級教師,專技十一級,海門實驗小學大隊輔導員,曾獲市政府嘉獎,南通市“優秀少先輔導員”、海門區“骨干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