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渝
摘 要:“班級優化大師”是一款既可安裝于希沃交互式平板一體機PC端,又可在手機終端上同時操作、使用的移動AI班級管理App。在虛擬的空間里,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該App的各項功能,在課堂學習中活躍氣氛,同時還可讓家長借助終端數據直觀地了解學生在校表現,以更好地配合教師實現家校共育。在課堂教學中,興趣使學生樂于跟緊教師的教學步伐,在積極、正向的評價機制中強化學習。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會更加喜歡學習。教師要借信息化平臺管理手段進一步促進學科教學。
關鍵詞:交互式平板一體機;“班級優化大師”;小學低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9-0019-02
一、“班級優化大師”的概念與使用現狀
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科教學大背景中,“班級優化大師”是希沃教學平臺專為教師打造的智能班級管理工具。它通過AI智能技術將學校、家庭與教師、學生、家長聯系起來,是一款將班級管理與學科教學完美融合,突顯了高效管理手段優勢的系統軟件。
“班級優化大師”是源于創建者借終端技術搭建家校溝通平臺,預想基于數字化信息,進一步拉近家校社交圈,試圖讓家校溝通變得直觀,增加可視化程度。因為軟件自身功能的涵蓋范圍,所以家長與教師間的溝通也變得有針對性,它構建了高效促進家校合作的雙向系統。
(一)概念界定
“班級優化大師”是與希沃交互式一體機配套,用于規范學生課堂行為、優化學生課堂行為的游戲化課堂管理軟件。它服務于教師在班級管理教學時的“課堂管理、家校管理、班務管理”三大重要陣營,旨在幫助教師激活課堂學習氛圍,降低家校溝通成本,提升班務處理效率。“班級優化大師”重點指向班級,讓班級內部相關事務的處理“最優化”,核心是解決班級管理效率合成的問題。
班級管理是教學中重要且高頻發生的一種組織活動,對教育成效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相比于傳統的管理模式,“班級優化大師”的優勢在于為教師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智能化班級管理方式。教師憑借人工智能技術和學生行為實時點評數據可以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成效,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二)使用現狀
“班級優化大師”將教師、家長、學生三者有機聯系,三方面的利益最大化。教師通過及時、客觀地為學生表現打分、評價,將大量數據交給軟件處理,可直接獲得結果。“班級優化大師”解決了與家長溝通無針對性的弊端,可以激勵學生,量化班務。實踐證明,教師使用“班級優化大師”,可以更好地實現教學過程有序化。
筆者通過對所在區域學校進行調查發現,“班級優化大師”無論是在教師群體、家長群體,還是在學生群體中使用,影響著班級管理和學科教學(見表1、表2、表3)。經過數據分析,低年段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學習的積極性等都有所提升,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優點比較明顯。
二、“班級優化大師”與低語教學中的相互融合
低年級教學困難是因為學生年齡小,專注力不夠,同時,語文學科學習又相對枯燥。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不斷激勵學生學習,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提升。在具體實踐中,使用“班級優化大師”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傳統學習模式,進入跨時空交互式學習模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出,學習是意義的主動建構過程。因此,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以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知識技能。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習,學習者可以獲取知識,不斷發展自身的能力。
(一)創設虛擬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班級優化大師”App中,“光榮榜”匯總了學生的總體表現情況,它以分數的形式呈現,清晰地展現出了學生的排名。學生姓名前設置一個獎牌的標志,以競爭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的具體情況也可以由教師口頭表述。在課堂互動環節,教師可直接點擊光榮榜上學生的名字發送評價,分值會自動在光榮榜中更新。
上課過程中,每位學生都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要讓學生自發而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探索未知的領域。教師憑借學生給出的課堂反應,及時進行反饋。這就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樂趣。“班級優化大師”可以根據數據生成“雷達圖”。雷達圖可以比較客觀地給出綜合性評價,分析學生在哪一項能力比較突出。特別是運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無論是點評作業,還是階段性評價,教師都可以基于平時積累的數據,較為準確地說明學生的情況。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不同,相比較傳統的直面對話,教師使用“班級優化大師”的系統分析圖可以幫助學生逐漸調整、改變自己的學習狀態。
(二)化抽象為具體,突破學習要點
低年級的學生都喜歡獲取更多的獎勵,比如,積分。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優化大師”對學生或小組進行點評,分為表揚和待改進兩類,獲得相應徽章可增加或減少學生或小組的總積分,在手機端和電腦端的光榮榜里可以查看每個學生獲得積分的情況。
在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堂活動中,小組研討、探究、互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學生通過表達自己的觀點,討論他人的觀點,可以取長補短,提高求知欲。
教師在每天的課堂教學結束后,還可以回看學生的得分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能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式。根據分數,學生可以給自己設定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自覺地構建自我認知體。
(三)AI智能可視化,拉近學習距離
傳統教學在授課結束后,學生可能隨時間的流逝,會忽略課堂上某個精彩的瞬間。但在系統管理下,學生通過得分及時了解自己的課堂表現,這樣,一堂課的互動數據,會直接轉化為一份數字化的課堂報告。學生表現得如何、是否需要改進都一目了然。教師還會對全班數據展開系統分析,并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班級優化大師”從“思想品德、社會實踐、學業水平、藝術素養、身心健康”幾方面綜合考評學生,同時在學習力方面對學生的潛能進行深入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