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顥
(亞洲〔北京〕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金稅工程是國家級的電子政務工程,是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工程,這項工程建設時間長,歷經了三個關鍵性階段,目前處于第三階段,因此有了“金稅三期”這一說法。金稅三期的主要管控模式是自動追蹤逾期辦稅、數據共享防范申報不實、發票管理源頭防控、利用信用懲戒等。金稅三期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產生了五個方面的主要影響:一是企業再無法通過收入隱匿來少繳所得稅;二是促使企業對稅務風險進行實時監控并提前預警;三是迫使企業盡可能地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來避稅節稅;四是進一步強化了企業與稅務部門的溝通機制,減少因信息不對稱而引起的涉稅風險;五是要求企業的稅務管理團隊必須不斷提升專業技能。
金稅三期的上線實施,營改增的全面推行以及國家先后采取的一系列深化增值稅改革政策的實施,對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產生了重大影響,企業潛在的稅務風險因素增加。在實務中,當前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中主要存在四方面的問題。
健全的基礎環境是推行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的前提條件。在實踐中,多數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基礎環境并不完善,還有待改進,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于稅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對稅務風險的發生過程進行持續動態監督,經常是在稅務風險發生之后才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預防性和主動性不強;二是稅務風險管理目標較為單一,多數是以不受稅務部門稽查、降低企業的稅負成本以及享受到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內容中的一項或者幾項為目標,沒有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設置明確系統的綜合管理目標,導致稅務風險管理的部分對策難以實施;三是企業所制定和實施的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及流程沒有全面覆蓋所有的生產經營管理涉稅環節,諸如投資、籌資以及合并等方面的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缺位現象。
如何較為快速、明確地識別出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的稅務風險是進行稅務風險管理時面對的核心問題。當前企業在對稅務風險進行識別分析時,一般是從單一的角度進行的,比如從企業總體進行部分納稅評估指標的分析,進而進行稅務風險的識別;或者單純結合企業所涉及的部分稅種進行稅務風險的分析與識別。這些角度雖然能夠識別出部分潛在的稅務風險,幫助企業降低出現涉稅風險的概率,但是從實踐結果來看,較容易出現對稅務風險識別不夠精準、全面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識別角度比較單一,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體系化識別分析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在企業內部建立稅務監察模式,可以將稅務風險管理動態延伸至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所有環節,從業務端實現對稅務風險的控制。在實務中,多數企業尚未建立稅務監察模式,經常是通過由財務部門問詢或者下發稅務風險自查表等形式收集涉稅業務信息,然后進行分析和專業判斷,以進行稅務風險的評估。這種方式的弊端在于財務部門的問詢和稅務風險自查表的填報以及稅務風險的評估分析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缺乏企業內部諸如內部審計等部門的牽制監督,容易出現流于形式的問題,增加了企業發生稅務風險的可能性。
信息溝通機制較為完善可以合理消除因信息不對稱而引起的各種問題,在稅務風險管理工作中,信息溝通機制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機制較為完善健全,可以實現稅務風險信息的快速、準確傳遞,從而幫助企業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防止稅務風險的發生;另一方面,當企業與稅務部門之間形成了較為暢通的溝通機制后,企業在處理涉稅業務、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以及處理其他與稅務相關的業務時,就能獲取稅務部門的專業指導,在充分了解相關的稅收法規的基礎上采取合理的業務處理辦法,從而有效控制稅務風險。在實際工作中,企業經常會出現只重視內部信息溝通機制的完善或者只重視與稅務部門的溝通是否順暢等現象,整體的信息溝通機制不完備。
結合上述問題,對稅務風險管理基礎環境的完善可從以下角度采取措施:一是使企業的管理層提高對稅務風險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在管理過程中要把稅務風險作為進行決策的一個判斷因素,增強稅務風險管理的主動性和預防性;二是結合企業的運營管理實際情況分析自身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針對不同階段可能出現的稅務風險制定精準的具有差異化的綜合稅務風險管理目標,為稅務風險管理提供鮮明的導向;三是梳理企業所有涉稅業務活動,對照稅務風險管理機制進行查漏補缺,增強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及流程的全面性。
一是從企業整體進行納稅評估指標的配比分析,即在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企業可結合一些納稅評估指標識別、衡量企業潛在稅務風險的高低,進而采取一些措施進行改善,減少企業的涉稅風險。納稅評估指標及其衡量標準可參考上表。
二是從主要稅種的角度對稅務風險進行識別。在通過稅種對稅務風險進行識別分析時,可參考增值稅稅負率和企業所得稅稅負率進行。當增值稅稅負率遠高于同行業稅負率時,表明企業的納稅籌劃不合理多繳了稅,反之則說明企業可能存在少計收入多列成本的風險;當所得稅稅負率遠低于同行業時,表明企業可能存在瞞報收入的風險。
強化稅務風險監察可以提高稅務風險管理效率和質量,企業要建立內外結合的稅務風險監察模式,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監察作用,通過內部審計對企業涉稅業務各個環節的合法合規性進行評價,避免稅務風險的出現;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引入外部稽查的方式進行涉稅風險評估,進而降低稅務風險發生概率,即通過聘請外部中介機構對企業的涉稅業務進行重新梳理和分析,及時發現稅務風險管理中被忽視的一些因素,強化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效果。
企業要強化自身在稅務風險管理方面的信息溝通機制,關鍵在于要做到內部和外部溝通機制并重,消除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各種風險因素。在內部要充分利用當前的信息共享技術,實現財務數據信息的共享,從而及時通過對數據信息的分析發現潛在的稅務風險,及時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在外部要做好與稅務部門的溝通協調工作,及時從稅務部門獲取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在處理疑難業務時,要從稅務部門獲取對應的業務處理辦法或處理意見,從而有效降低稅務風險發生概率。
本文以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為研究對象,以金稅三期為主要背景,分別圍繞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加以闡述和分析,旨在為企業提升稅務風險管理水平,為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稅收環境提供參考。

指標配比 衡量標準 結論收入變動率/利潤變動率 比值是否與1接近 接近1正常,與1偏差較大,則說明企業存在擴大稅前扣除的風險收入變動率/成本變動率 比值是否與1接近 接近1正常,與1偏差較大,則說明企業存在擴大稅前扣除的風險應收賬款變動率/銷售收入變動率 比值是否與1接近 偏離較大時,表明企業存在銷項稅計提不足或者進項稅多抵扣的風險存貨周轉率/銷售收入變動率 比值是否與1接近 當比值出現較大偏離或者為負數時,說明企業可能存在瞞報收入的風險固定資產變動率/銷售收入變動率 比值是否與1接近 當比值出現較大偏離或者為負數時,說明企業可能存在瞞報收入的風險